出借公章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Ⅰ 私盖单位公章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私自加盖单位公章的证明是否有效,应承担何种责任法律有以下几种可能:
分析私盖单位公章证明的效力私盖,即为在单位不知情的情况下加盖,首先单位是不同意加盖的,如同意不会发生私盖;其次证明的内容是否属实,单位是否认可,如证明内容属实,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没有其他违法的目的,虽然私盖公章的行为违法单位的管理制度,但其行为违法性值得商榷;如单位认可证明内容,则问题容易解决,如单位不认可证明内容,须提交其他证据佐证,并有可能面临被单位追究责任的风险;
私盖公章的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此情况下,单位可以向私盖公章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追偿,并根据行为造成的后果追究其法律责任。
拓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7号《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它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的,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更换公需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至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拿到同意回执后才能去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公司办理刻制新公章及备案手续等。然后将更换公章的事宜登报声明及通知公司的相关客户。但是,公司仍应按前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承担公章更换前相应的民事责任。
拓展资料:单位公章 网络
Ⅱ 冒用他人公章,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请举出相关法律依据
1、要看A公司与B公司有没有关联关系,有可能A、B两公司股东都是同一人。
2、如版果A公司冒用权B公司的公章,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犯罪。
《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Ⅲ 公司公章 法律责任
就是因你持章期间因公章产生的对应民事、刑事等法律后果,即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你持章时跟别人签订一份合同,但这个合同让你公司受到侵害,这个损失你公司就能找你承担受损赔偿
Ⅳ 他人借用公司公章应签订什么协议
公司公章借予他人使用,是明显的不当行为,存在着巨大法律风险。无论你签什么协议都免除不了法律责任与法律风险,出现法律后果同样承担责任。
Ⅳ 公章借别人使用如有法律后果本人付什么责任
1、公司作为一独立的企业法人,公司印章是其对外进行活动的有形代表和法律凭证,公司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经过公司授权后,只是印章暂时的持有者和保管者,其行使公司印章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应由该公司来承担责任,而不应由持有者或保管者承担责任。
2、公章借用他人使用,按照常理,非授权的情况下,公司是不会随意将公章外借他人使用,这就使得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此公章是授权使用印章的。
3、虽然我国《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但该规定并不是禁止性规定,不能据此认定盖章协议内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印章的真实性确认后亦认可双方的协议关系。因此,盖章行为有效。
所有根据以上内容,公章借别人使用后产生的后果由公司承担!
(5)出借公章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扩展阅读
企业的签章就好比公民个人的签字,签了字就表示对相关行为的认可,盖了章就要负责。诉讼是讲证据的,通常情况下,一份盖了章的合同的证明力是很难被质疑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对公章管理相当松懈,因此吃了不少亏。
提醒广大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对公章规范化管理,杜绝内部员工乱盖、偷盖的行为,同时,更不能出借公章。如果将公司承包出去,在承包期限届满后,一定要将相关的公章等手续回收。管好公章,杜绝隐患,希望企业都能健康顺利的发展。
Ⅵ 私自盖公章单位如何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你好
单位承担怎么的法律责任,要看公章所盖之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下,盖章表协议生效或确定某一事实,其是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
Ⅶ 公章没有使用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持章人是代抄表公司办理相关事物的人,加盖公章后对外责任是由公司承担的。那么持章人会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主要有:
1、超出公司委托权限,加盖公章,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公司有权向你要求赔偿。
2、假冒公司名义,擅自使用公章,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公司有权向你要求赔偿;情节严重要承担刑事责任。
3、主要是公司内部责任,例如:司机聘用时表格由***经理审核签字,加盖公章,持章人未尽到审核义务,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处罚。
总结下:持章人相当于接受公司委托的,公司代表。他只可以在委托范围内行使权力,代表公司加盖公章,擅自乱用的视情况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要承担刑事责任。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1-08-27 举报| 评论 0 0
这种条款就是吓唬人的……有没有都一样……真有事了法律不会放着你不管,啥事没有的时候这条款自然也没有用处
你滥用公章欠了债务,公司有权向你追偿,你滥用公章产生的法律行为公司会不认可,虽然没有意义因为表见代理生效……然后情节足够严重的时候就要负刑事责任了。
总之这条款有跟没有一样,没有他该你负法律责任的时候你也跑不了,有他不该你承担的责任也轮不到你头上。
Ⅷ 公章的法律效力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可代替合同专用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一个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领取了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刻制三枚印章并在公安机关备案:公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这三枚印章是具有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印鉴。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在签订合同时,有的用公章有的用合同章,二者的区别如下: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如发票的盖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对外签订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证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
合同专用章,单位仅在对外签订商业合同时使用,可以在签约的范围内代表单位,单位需承受由此导致的权利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公章可以代替合同专用章使用。
在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印章起着在形式上代表单位意志的作用。无论日常的交往,还是法院对纠纷的审查判断中,依据盖章认定有关文件的效力进而确定有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企业印章代表着企业全部或某方面的意志,不正确使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审查为妥。
实践中有很多诈骗分子冒用公章现象发生,那效力如何,需要区分是否出借,是否明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7号)第四条规定:“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如果被借用公章的单位没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因其对公章使有疏于管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被害人也可以请求司法机关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
有人就说了,那以后使用公章就得复印了,实际上,公司之间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公章可否是复印要视情况而定。有的公司之间在签订合同时为了方便,常常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复制件公章签订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所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要视情况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之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复印件应当与原件核对无误才能确认其效力。
另外,在合同公章使用方面我们还应当注意,谨慎审查,加强公章和合同章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之规定,当事人一旦使用公章对外签订了合同,就要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交易带来的风险,因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要谨慎审查,确保公章和合同章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公章和合同章的管理,严防公章和合同章被滥用、盗用等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Ⅸ 私盖公章的法律责任
已经触犯法律,情节较轻的话治安拘留,情节严重的话会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9)出借公章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扩展阅读:
私盖公章罪构成条件
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属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活动的声誉,同时构成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侵犯。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所谓印章,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刻制的以文字、图记表明主体同一性的公章、专章,它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民事活动、行政活动的符号和标记。
作为本罪犯罪对象的印章,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侵犯国家机关的印章不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无权制作上述单位的印章但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伪造。如行为人根本不知道所承制的印章是他人无权要求制作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犯罪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取得某种利益,有的是为了营利,有的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活动而做准备;等等。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所谓“印章”,是指上述单位依法刻制的以文字与图记表明主体同一性的公章或专用章,是上述单位行使管理本单位事务、对外承担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的符号和标记。一般说来,公文要在加盖印章后始能生效。
因此刑法280条仅对伪造上述单位印章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伪造上单位公文、证件的行为的,则不构成本罪。所谓“伪造”是指无制作权的人,冒用名义,非法制作上述单位的印章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印章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
具体罪名可根据所伪造单位的印章来定,如伪造公司印章罪、伪造公司、人民团体印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