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借用企业银行账户法律责任

借用企业银行账户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3-22 02:24:29

⑴ 公司要求开立个人银行账户供公司使用如何规避个人法律责任

个人觉得无法规避。建议你不要这样做吧。

公司这样做很大程度是偷逃税款版,私立小金库,都是违权法乱纪的事。对公司对个人十分不利。

而且新出台的政策很多就是要堵塞这个漏洞的。信息时代法网恢恢。

大额资金监管,法人个人账户、财务人员个人账户等等基本都在监管之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⑵ 违反银行结算账户规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对存款人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处罚
(1)存款人开立、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如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于非经营性的存款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对于经营性的存款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违反规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②伪造、变造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③违反规定不及时撤销银行结算账户。来源:www.examda.com来源:考试大来源:考试大
(2)存款人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对于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下列第①~⑤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下列第①~⑤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存款人有下列第⑥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①违反规定将单位款项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②违反规定支取现金
③利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逃避银行债务
④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⑤从基本存款账户之外的银行结算账户转账存入、将销货收入存入或现金存入单位信用卡账户
⑥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存款人地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的变更事项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银行。
(3)存款人违反规定,伪造、变造、私自印制开户登记证的,对于非经营性的存款人处以1000元罚款;对于经营性的存款人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开户银行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处罚来源:www.examda.com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1)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中,如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银行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核准,责令该银行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违反规定为存款人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本文来源:考试大网来源:考试大
②明知或应知是单位资金,而允许以自然人名称开立账户存储。
(2)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中,如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银行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停止对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核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提供虚假开户申请资料,欺骗中国人民银行许可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
②开立或撤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时,未按规定在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上予以登记、签章或通知相关开户银行
③违反规定办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转账结算
④为储蓄账户办理转账结算来源: ⑤违反规定为存款人支付现金或办理现金存入
⑥超过期限或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

⑶ 出借账户违反哪条法规

1、出借账户,也就是出借银行账户,是个人或单位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单位账户借给他人使用。
2、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除应当依法收缴出借账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外,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3、2003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 存款人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结算业务。

存款人不得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套取银行信用。
4、处理、处罚依据
2003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第六十五条 存款人使用银行结算账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
(四)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存款人有上述所列第六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⑷ 出借银行卡账户给他人使用有何法律责任

不是自己的钱,无论是什么钱,都不能私自使用。否则就是犯罪行为。如果动用别人上亿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好及时报案。在不确定问题前,不要转账,不要提取,不要退回。

⑸ 借用银行卡的连带责任案件

法律分析:出借银行账户,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五条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账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出借银行账号的当事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规定:出借银行账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收缴出借银行账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⑹ 随便借用他人银行卡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如果朋友借用本人的银行卡去犯法的话,卡的所有人,也就是卡的主人要负法律责任。因为银行卡不能随意借给他人使用,自己的出借行为是过错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若能证明自己不知情,不需要承担行政或者刑事责任。银行卡被人用人借用犯法,卡的所有人,也就是卡的主人要负法律责任。根据银行卡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银行账户应当是实名制,任何人不得将自己的银行卡出租或者借给他人使用,一旦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以,将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也要承担相信的民事或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存款人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结算业务。存款人不得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套取银行信用。

⑺ 出借银行卡账户也要付法律责任吗

1.出借银行帐户来是指,个源人或单位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单位账户借给他人使用。
2.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
3.人民法院除应当依法收缴出借账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外,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⑻ 对公账户借给他人有什么风险


【法律分析】
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除应当依法收缴出借账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外,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 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银行帐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 非经营性的存款人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⑼ 公司出借帐户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企业间借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有关其合法性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方面的依据,只是根据国家有关的金融规章或政策或者有关司法解释所作的一种判断,司法实践一般认定其为无效。最近,笔者办理的一起企业间的借贷纠纷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第三方为企业借贷双方提供帐户,那么出借帐户的企业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案件的背景是原告东方公司为帮助被告西方公司解决在筹建初期的资金短缺问题,与其签订了借款协议,借款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同时被告要求原告将全部款项用电汇方式汇入南方公司的帐户,并提供了南方公司的帐户名、帐号。原告依照约定向南方公司的帐户上汇款50万元,待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后,被告西方公司并未偿还该笔借款。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被告还款,南方公司一并承担连带责任。争议焦点: 现本案中,被告返还原告借款无可厚非,争议的焦点在于出借帐户的南方公司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法院判决: 东方公司作为一般的企业法人以出借人身份与西方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并向其提供借贷资金,属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取缔办法》关于“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规定,认定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无效。南方公司应被告的要求为其借款提供了公司帐户,但没有实际使用该借款,原告要求南方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笔者观点: 在借款协议签订时,西方公司尚未正式成立,还没有企业专用银行帐户,于是借用南方公司的银行帐户,告知东方公司将该笔借款汇入南方公司帐户。东方公司按西方公司要求将款汇入南方公司帐户。根据《最高院民诉意见》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帐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列为共同诉讼人,意味着出借银行帐户方要为自己的出借行为与借用人一同承担连带责任。企业的银行帐户是用以经营性资金存入、转出专门设立的,并不是用来出借给其它企业转帐用的。另,对于直接以借款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间借贷,法院一般认为其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法规(《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认定其无效。南方公司在该笔借款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对出借方与借用方违反金融管理法规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理应对合同无效承担连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热点内容
合同关系属于经济法吗 发布:2025-05-10 16:10:09 浏览:347
民法典谣言 发布:2025-05-10 15:53:02 浏览:660
石峰区法院 发布:2025-05-10 15:38:53 浏览:722
浙江城管执法条例 发布:2025-05-10 15:10:06 浏览:439
合同法第二章百度文库 发布:2025-05-10 15:00:10 浏览:688
行政法学自考名师 发布:2025-05-10 14:58:45 浏览:568
美国立法懒账 发布:2025-05-10 14:37:12 浏览:86
金华市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5-10 14:37:06 浏览:135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属于 发布:2025-05-10 14:34:54 浏览:638
经济法第六版马洪 发布:2025-05-10 14:34:42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