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资质购房的法律责任
❶ 购房时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可以这么说,在购房人买房和开发商售房的关系中,市场的风险大部分由购房人承担。因为,购房人对开发商的可能风险,在于不能按时付足房款,但因现在商品房消费信贷之普及,购房人的付款风险已大大降低,开发商基本上没太大风险。而购房人付款后至开发商交房及完善房屋产权经常有一段时间差。这样,由于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目前开发商的“道德风险”大量存在,购房人承受了过多风险的情形大量存在。那么,购房可能会遭遇哪些法律风险? 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购房可能会遭遇的法律风险
(1)开发商隐瞒无开发资格或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事实,对外销售期房。一般而言,这种开发商本身的资质就差,且无诚信可言,这样在购房人付了房款之后,一般无法取得预定的房屋。在合同被宣告为无效时只有拿回本金和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但是在取得判决书上的权利之前,缺乏诚信的开发商早已将房款挪做他用或携款躲避,最后判决书上的权利也无法变成现实。
(2)开发商恶意搭售商品房。特别在房价价位高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在合同的“实测面积与暂测面积差异的处理”条款中设定不允许购房人在实际面积超过约定面积一定幅度(一般为3%)时有权解除合同,只能按合同价补足。这样,在房价下跌时购房人则无法要求以交付时的市场价补足而无端构成违约,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开发商超预售许可面积而使超面积部分的商品房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对于“缩水”的商品房一个最大的麻烦是预计使用的面积达不到,房屋使用受限却无法重新选择。
(3)商品房的逾期交付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法院片面强调要求合同的实际履行,致使购房人无法摆脱该合同而做重新选择。而且在现行的格式文本“甲方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条款中,一般设定在超过几个月后仍未交付时只能终止合同并获得20%已付款的违约金或在获得10%的已付款的违约金后继续履行合同,而未给与在逾期交付过程中发生房价下跌之时适用价格应有的地位。
(4)发展商对房屋设计单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本属开发商的重大违约,但目前使用的格式合同却对违约责任的设计很不合理——仅规定开发商退回房款并给付一定利息。依此,购房人在因设计重大调整不满意而退房时,往往已丧失了找到更好房子的机会或须花费更多的价钱才能找到,而因这种机会成本的损失在文本中也无明确规定赔偿,索赔的成功率预计很低。
(5)房屋的“裂”、“漏”是个大问题。而且一般认为裂缝在0.3mm以内属合理安全使用范围,但若0.3mm以内的裂缝存在于顶楼或洗手间处的楼板或外墙,则下雨或平时的漏水不可避免,且整修的效果差,其过程也烦人,此时购房人一般只能忍受。
❷ 我国关于房屋买卖的相关法律规定
有《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各地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法规可以参照。分析如下:
1、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是国家为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制定的对于城市开发的商品房预售时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1号颁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为了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保障商品房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制定的。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为正确、及时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的。
(2)买资质购房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第一条本解释所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统称为出卖人)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2、第二条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3、第三条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第四条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5、第五条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
6、第六条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
❸ 一方没有购房资质,但是伴侣有购房资质,可以写没有购买资质一方的名字吗
现在购房有着很严格的限制,如果没有资质,是不能出现在房产本上的,即使填上了,也没有任何的法律效益。
.
对于在本市市区购买商品房或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上的二手房且实际居住的外来人员,可申请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移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我市去年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4平米的水平。
❹ 伪造购房资格买房人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伪造购房资格买房人,伪造购房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会被判刑。在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也比较严重,可能会人财两空的。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假购房资格所需的购房材料都为虚假材料,办理虚假材料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按照法规规定,办理虚假购房材料这种行为会被通报有关部门,还会记录到个人征信系统,会影响到个人的银行贷款、无法办理信用卡、无法乘坐飞机,严重的话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征信。如果是购房者自己去办理的虚假资料,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购房者在明知自己不具有购房资格的情况下,但出于侥幸心理,期望逃避政策创造条件取得买房资格,等付了定金后出现问题,并导致开发商受到经济损失,那购房合同会被解除,而且购房者须支付一定的赔偿款。购房资格获取前提就是把条件都满足到,这些条件满足当然是不复杂,只要是本地户口,然后在提供户口证明也就可以,而外地的则是需要重新缴税。需要如实的提供家庭成员的户籍、房产的信息。一般是由开发商还有代理机构将购房人的相关的信息上报给房管部门进行购房资格的审查工作。也可以由该房管部门对于购房者的家庭在居住地的房产状况进行一定的查询工作。对于帮助伪造购房合同的中介等人会以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会有相应的行政处罚,这个要看当地对购房的限制和政策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❺ 购房法律法规
看合同规定。如果已经确定位置,开发商无权单位房变更合同。如果没有确定,就比较麻烦,需要证明双方已经确认合同标的。
一般来讲购房合同是备案登记的,开发商无法随意更改的。
❻ 签了购房合同了,买家购房资质没有下来怎么办
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就是。合同中有相关的违约规定。
❼ 伪造购房资格买房人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经常遇到一些购房者说自己没有购房资格,但是开发商承诺可代为办理相应的社保或个税证明,这种情况下,如果购房者想退房是可以的,但是双方也需承担一定责任。如果是由开发商办理的虚假资料,明知开发商违规操作,仍同意签订买卖合同,此时购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双方责任互担。
如果是购房者自己去办理的虚假资料,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购房者在明知自己不具有购房资格的情况下,但出于侥幸心理,期望逃避政策创造条件取得买房资格,等付了定金后出现问题,并导致开发商受到经济损失,那购房合同会被解除,而且购房者须支付一定的赔偿款。
自身原因贷款不成想退房需承担违约责任
一般情况下,出现退房情况归集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一是购房者违约;二是卖方违约;三是双方都不违约,但双方就退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四是双方都违约,但协商之后未达成一致意见。
据悉,如果因为开发商违约,一般退房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是购房者自己违约,例如买方因自身原因不想买了或贷款资格有问题等,退房就比较困难。
如果交了首付,后期贷款办不了,而且是因为个人原因导致贷款不成功,那么违约责任需要购房者自己承担,所以购房者需要自己先了解清楚贷款情况,在支付定金和首付前,一定要慎重,想好再交,最好再咨询银行,看自己情况可否贷款。
业内人士称,遇到突然利率上浮的情况,不影响买卖合同,一般无权退房。跟开发商签订的买卖合同,利率上浮与开发商无关,开发商并没有违约行为,如果这种情况下购房者要退房,就属于个人原因单方面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五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成功退房
1.开发商延迟交付房屋
这是目前买房人最可能遇到的一种情况。到了开发商与购房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交房日后,却迟迟得不到开发商的入住通知。这就需要在合同中写清楚违约责任,或者退房条约。
《文本》中关于商品房逾期交付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除不可抗力外,出卖人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将该商品房交付买受人的,双方同意按照某种方式处理,其中第二项:逾期超过约定日后,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
2.面积误差超过3%
目前,如果交房时房屋的实测面积与签约时的暂测面积的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购房人要求退房的,法院将不予支持。
《文本》中关于面积差异处理方式:实测面积与预测面积发生误差的,双方同意按照某种方式处理。其中第二条: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
3.无法办理产权证
开发商必须证件齐全才能盖楼、卖房。如果开发商证件不全,就属于违法操作,与买房人签署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如果由于开发商的原因,买房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法得到产权证,如约定此条件可退房,买房人就可以要求退房。
4.开发商未经购房人同意变更设计
在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中,一般都约定开发商在变更设计之前,必须经过购房人同意。否则,开发商构成违约,购房人有权退房。发生开发商未经购房人同意而擅自变更房屋户型、朝向、面积等有关设计的情况,购房人可以依据合同约定要求开发商退房。
❽ 购房资质审核中出现问题 ,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要付违约金吗
可以搜索类似案例来看看,下面有一个:
《二手房纠纷律师靳双权代理的一起二手房买卖纠纷案》
案件介绍:2013年3月20日,张志超作为出卖人,方子彤作为买受人,双方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出卖人向买受人出售涉案房屋;成交价格860万元;买受人拟贷款580万元;出卖人应当在办理完毕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后3日内将该房屋交付给买受人;2013年5月17日前,双方共同向房屋权属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同日,双方还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约定买受人应于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当日支付给出卖人购房款270万元,其中包括购房定金130万元;剩余购房款580万元,买受人于办理完该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后以银行贷款形式支付给出卖人;剩余购房款10万元,买受人于办理完该房屋土地转移登记手续后当日支付给出卖人;因出卖人或买受人的其他违约行为造成房屋买卖合同及本协议不能继续履行的,守约方有权单方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及本协议,违约方应当自解除通知送达之日起15日内按照总价款20%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并由出卖人退还买受人全部已付款。
2013年3月20日,张志超作为出卖人(甲方),方子彤作为买受人(乙方),北京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房产公司)作为居间人(丙方),三方还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服务合同,约定乙方于本合同签订当日向丙方支付居间服务费225000元;甲方或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导致丙方不能继续履行义务的,丙方不承担责任,且丙方有权收取本合同约定的居间服务费用,无须退还,如支付费用方为守约方,可向违约方追偿该笔费用。
2013年3月20日,方子彤向张志超支付270万元,向房产公司支付225000元;2013年4月24日,方子彤向张志超支付30万元。方子彤称双方原约定贷款580万元在过户后支付,但因在过户时得知需要购房资格,故在2013年5月17日以前无法办理过户;因此,张志超要求其在2013年5月17日前再支付部分房款并同意其在付款后提前入住,方子彤于2013年4月24日向张志超支付了30万元,后于2013年5月4日左右从房产公司拿取了涉案房屋钥匙。
后因方子彤因不具备购房资格,双方发生争执,多次协商无果后,张志超将方子彤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之间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并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及房屋装修损失共计184万元,并且支付自2013年5月1日至腾房完毕之日止的房屋使用费每月2万2000元。
审判结果: 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
一、解除张志超与方子彤于2013年3月20日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
二、方子彤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腾退诉争房屋,将上述房屋返还给张志超;方子彤于实际腾退上述房屋当日向张志超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费(自2013年5月11日至实际腾退上述房屋之日,按照每月一万九千元计算);
三、方子彤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张志超支付违约金190万元;
四、张志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方子彤返还购房款项330万元;
五、驳回张志超的其他诉讼请求;
六、驳回方子彤的其他反诉请求。
一审判决后,方子彤不服判决上诉至北京市三中院,三中院经审理后判决:
一、维持原判决的第一、二、四项;
二、撤销原判决第三、五、六项;
三、驳回张志超的其他诉讼请求;
四、驳回方子彤的其他反诉请求。
房产纠纷律师靳双权解析:
张志超与方子彤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方子彤未取得本市的购房资格,故上述合同在事实上存在履行不能,现双方在法院庭审中均要求解除合同,法院不持异议;对于方子彤在买卖过程中是否构成违约,根据法院在本案查明的事实,方子彤在合同签订前,已向张志超及居间人房产公司表明其当时不具备本市的购房资格,但可以自行寻找途径获得购房资格。上述事实从房产公司出具的证明和其员工的证言中得到证实。对此,法院确信张志超对方子彤不具备本市购房资格的情况是明知的。而对于方子彤所称自行寻找途径获得购房资格,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其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要么通过合法途径;要么通过非法途径。
第二,根据北京市的购房政策规定,方子彤不具有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法定条件,故其必然会通过“非法途径”取得。而张志超作为有认知能力的成年人,对此完全可以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为避免交易风险而拒绝与方子彤签订合同,但其却仍与方子彤签订购房合同。故对于因方子彤不能取得购房资格而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的交易风险,理应由张志超自行承担。而方子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积极履行了付款、贷款等其他合同义务,故在其不具备购房资格而导致合同解除时,因其先行告知义务而不构成合同约定的根本违约,其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在考虑到了双方的过错程度之后,根据实施和相关法律做出纠正一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
❾ 我听说不具备购房资质的话,是可以交钱就能买到资质,然后买房是吗
成都的住宅购房资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第一:成都本地户籍在成都具备购房资质;第二:在成都本科落户且连续缴纳一年社保,就可以在成都购买住宅;第三:在成都连续缴纳两年社保就具备购房资质;第四:以单位集体户口缴纳两年社保也可在成都购买住宅。
交钱买社保一次性就购房。我们居理新房的话确实是有可能买到资质,也有可能在开发商那里是查不出来,侥幸购房成功。但是去房管局登记备案的时候,往往会查出虚假资质,导致最后退房中途花费的精力,资金都是得不偿失24个月,然后以社保的资质购房在成都虽然可以买住宅,但是社保是社保,户口是户口,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把户口落在房子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