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A. 抽屉协议 新三板 有法律效力吗
抽屉协议?我就听过回购协议,不过只要是合同,双方签字就具有法律效力
B. 什么是抽屉里的协议
所谓抽屉协议就是,各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操作手法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
影响:
信贷资产转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规避信贷规模控制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对于带有远期回购条款的资产转让,对这方面的会计处理并不清晰,亦难以监管。
对于这种通过“双买断”转让贷款的规模具体占整个银行业贷款规模的比例具体有多大,很难估算,由于信息不充分,因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
因此,银监会在2010年1月份向各家银行下发《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继监管层在2009年底杜绝银信合作中的信贷资产转让通道后,银行同业之间的信贷资产转让“双买断”亦被叫停。
(2)抽屉协议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潜在风险
1、信贷资产转让可能降低单家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对某一家银行来讲,不论其资产转让动机如何,如果其所转让的贷款资产被另一家银行“买断”,从法律上讲银行就不再承担违约风险。从结果看,当信贷资产转出资产负债表后,整体的资本要求和拨备要求都将有所降低。
但从实质看,判断风险是否转移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银行通过资产转让满足资本和拨备要求的做法,实际上是降低了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对监管有效性带来挑战。
资产转让对银行经营成果和数据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风险资产减少,资本充足率相应提高;
第二,拨备要求降低,财务成本降低;
第三,贷款余额减少,存贷款比例下降;
第四,对某一特定集团客户或某一行业贷款减少,相应会降低大额风险暴露等贷款集中度指标;
第五,中间业务收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净收入比重提高。此外,根据转出资产到期日等具体特征进行操作,可能还会对银行流动性等指标带来正面影响。银行通过资产转让来调整指标,导致指标值与实际风险状况出现偏差,对监管的有效性形成挑战。
3、资产转让会影响当局对信贷增长的监测以及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研判。
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下,银行信贷增量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形式的信贷资产转让会导致相当部分的贷款游离于资产负债表外,未计入各期信贷增量中。
同时通过相关操作,银行在需要时还能将这部分贷款由表外转回表内。这样的结果是,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调整”贷款增长量。如果信贷数据无法准确反映银行资金的流量与流向,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干扰对政策效果的监测和判断。
C. 签了多少抽屉协议,感觉坑太多了
1、合同名称与编号:产品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等必须言简意赅的写清楚,合同编号是为了方便公司以后记录保管,所以也要确认好。
2、签订时间和签订地点:合同的签订时间会影响合同生效时间,签订地点则需写明公司地址和诉讼地,最好是我方所在地的法律和法院。
3、甲乙双方主体:这里的主体一般指公司,通常我们不建议跟个人签署采购合同,如果跟个人签署合同,一定要在合同中确定对方能开具合格有效的发票。
4、合同有效期:一般的物品、产品采购有效期是从合同签署之日开始到验收完毕+付款完成。
5、产品明细:产品型号、数量或服务的范围、频率、价格等,都需要详细列明,如果产品复杂则可以在合同内添加附件。
6、付款和结算:对我方最好的当然是100%验收合格,正常使用后+月结XX天支付(一般用于长期稳定供应商);还有预付订金+验收后支付的,依照双方谈判的结果来定;设备和装修类的还会有保固金或保修金,等保固期或者保修期满了才支付(10%),结算方式大都是电汇。
合同是卖家与供应商合作的基础,是唯一能保护双方合法利益的证明文件,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或是为了规避繁琐的流程而不签合同,因小失大。
D. 银行理财产品抽屉协议是什么意思
“抽屉协议”是指相关方一同签订的私下协议,没事的时候放在抽屉里,除了协议相关方,外人都不知道;一旦有相关情况发生就拿出来,因为双方都签字盖章了,同样具有法律效应,相关方可以据此追索。
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抽屉”未被打开前是在明面的合同上,规定好交易结构。风险一旦暴露,“抽屉”打开,则是在交易结构背后会有反担保协议,该协议真正规定了风险的实质承担方,通常和明面协议的承担方不同。
(4)抽屉协议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最差原则:
最差原则,即考虑所有可能情况中,最不利于某件事情发生的情况。
例如,有300人到招聘会求职,其中软件设计有100人,市场营销有80人,财务管理有70人,人力资源管理有50人。
此时我们考虑的最差情况为:软件设计、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各录取69人,人力资源管理的50人全部录取,则此时再录取1人就能保证有70人找到的工作专业相同。因此至少需要69*3+50+1=258人。
根据第一抽屉原理之原理2推导:mn+1个人的时候必有m+1个人找到的工作专业相同,所以是要求出mn+1的人数,现在已知n=3,m+1=70。考虑到人力资源专业只有50人,得出mn+1=(69*3+50)+1=258人。
E. 什么是抽屉协议
所谓抽屉协抄议就是,各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操作手法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
或
买入信托受益权的模式跟票据类似,只不过交易对手换成了信托公司,信托根本没有信贷额度一说,‘买断+回购’协议变成了隐性担保协议,业内俗称‘抽屉协议’
F. 107度有什么含义,是个什么相关
107风险的含义包括规范金融交叉产品和业务合作行为两个基本方面。
附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办“107号文”《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规范金融交叉产品和业务合作行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都必须以合同形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并由风险承担主体的行业归口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切实落实风险防控责任。
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对通讯社表示,“107号文”要求必须以合同形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这意味着抽屉协议将不能成立。他指出,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明面的合同上,大家规定好一个交易结构,从监管层面来看,这个交易结构一般比较省资本金和存贷比。另一部分是在这些交易结构背后,会有类似反担保的协议,这里面规定了风险的实质承担方,通常和明面协议的承担方是不同的。
抽屉协议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反担保协议。上述人士认为,抽屉协议搞不了,很多交易结构是不能成立的,比如反担保这一类,以后抽屉协议拿出来法律也不认,这些就会被摆到台面上。
他指出,抽屉协议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明面合同显示的风险承担方换掉。“107号文”把同业业务的风险承担放在明面上了,法律上只承认明面上的合同,要求大家把同业业务透明化,同业业务规避监管的魅力将会差很多。亦有保险资管非标项目人士对通讯社表示,“107号文”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他指出,“107号文”称,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基调就是肯定、规范、发展。”他说。
所谓“抽屉协议”是指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各银行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
G. 简述银信通道业务中信托公司与银行之间抽屉协议的含义
银信通道业务是指银行把债权打包给信托以使得部分债权出表,而不在银行的资产版负债表上权,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而信托扮演spv(特殊目的机构)的角色,不承担风险和收益,仅收取通道费。通过银信通道,银行不仅能放更多的贷款,而一些银行不能涉及的房地产领域和不符合银行放贷标准的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托通道实现放贷。
所谓“抽屉协议”,一般指信托公司和银行私下签的协议,这部分协议在正式合同中不会出现。协议内容多为银行不希望资产真正卖出去,仅作为暂时出表,以此垫厚资本。这是国家严令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