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诉讼法的上诉期限
Ⅰ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有何区别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有何区别?诉讼是比较复杂的一项法律活动,法院收到诉讼材料时,首先要确定爱不受理,法院受理案件后,就需要审理判决,那么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有何区别,如何处罚?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有何区别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这三种裁判结果在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中均存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标志着原告败诉,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当事人享有对裁判不服的上诉权。正因为他们的这些相同之处,才使得许多当事人搞不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甚至混为一谈。应该说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性质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是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即没有起诉权,而驳回诉讼请求是原告丧失了实体权利,也就是无胜诉权;
2、适用法律不同,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主要适用的是程序法,而驳回诉讼请求既可以适用程序法,也可以适用实体法;
3、适用阶段不同,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通常在人民法院立案前或立案后诉讼程序刚开始阶段适用;驳回诉讼请求则是在人民法院依照程序法规定的诉讼程序审理完毕阶段适用;
4、采用的裁判形式不同。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是对程序意义上诉权的确认,采用裁定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则是实体意义上诉权的确认,必须采用判决形式;
5、上诉期限不同,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当事人均可以提起上诉,但上诉期限前者为10日,后者为15日;
6、案件受理费不同,裁定不予受理、不收诉讼费,已收取应全额退还,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诉讼费用由起诉方负担。
Ⅱ 法院立案后多久会开庭
立案后,法院开庭时间并非由三大诉讼法明确指定,但其对案件审结时间有规定。以民事诉讼为例,《民事诉讼法》要求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需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若遇特殊情况,院长批准后可延至一年。若一年内仍需延长,则须上级法院批准。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则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无法再延长。若三个月内未审结,案件将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审限为三个月。对于裁定上诉案件,审限为三十天,不得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则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若为一审程序再审,则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若为二审程序再审,则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综上,立案后法院开庭时间虽无明确规定,但案件审结时间有严格限制。不同类型的案件和程序,审结期限也有所不同。在遇到特殊情况需延长审限时,需依院长或上级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