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企业家个人法律责任风险

企业家个人法律责任风险

发布时间: 2021-01-07 02:55:44

❶ 企业家要如何规避风险

某跨国公司规定:开年会时,各国首脑绝对不会坐同一次飞机。为何?为了降低风险。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要把风险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可否认,企业家随时都会被风险所累,意外、健康等等都困扰着企业家们,从乐清富豪周祖豹被害到上海王均瑶英年早逝,这些仿佛说明,选择了做企业家就选择了更高的风险的生活。
企业分两大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的风险。系统风险就是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可预测风险,靠企业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构架来规避风险。面如周祖豹、王均瑶这些企业家的意外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不能把企业的命运寄托于某人,否则对成长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讲风险相当大。
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降低企业家的风险就是降低企业的风险。过多的人关注是企业家的有形资产,而忽略了企业家的个人的无形资产,如健康、个人信誉、社会阅历、关系资源等等。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家急需心理减压,且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忽视了个人风险,而导致企业风险加剧。
既然企业家习惯于与风险为伍,那么他们就更应该学会管理风险。寿险不仅仅是一种保障,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方式,体现的是珍惜现在,筹划未来,规避风险的生活态度。
规避了企业家的个人风险,还应该为企业再加上一道保险,或许是董事责任险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❷ 企业家经营中存在哪些风险

如何把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挣到的钱如何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让自己的家族永远是贵族,经得起各种风险? 企业家们在经营中面临的三大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 一、经营风险: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等;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 市场风险:原材料供应链中断、销售渠道和市场萎缩、新竞争对手异军突起、替代产品与服务的扩张、价格竞争的恶性化、资金链发生危机、库存日益膨胀、突发危机事件处理不当、人才挖脚高级管理人才跳槽、商业机密被盗窃等等,这些都是风险。 减少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内部的风险要靠科学的制度管理和约束;外部的风险需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用丰富经验来制定防范措施,做科学决断。 二、法律风险:产权风险、管理风险、个人原因引起的风险。1、产权风险:产权和经营权很敏感,主要表现在产权纠纷和争夺经营权上。2、管理风险:主要是用人,人出了问题,很多制度也容易形同虚设。3、个人原因出现法律风险:主要是婚姻风险。家庭的夫妻双方或一方其个人资产与企业股份及资产有着紧密关系,这个问题牵扯到公司的安危和事业的成败。 三、自然风险:比如人员伤、病、亡,厂房及所有财产的失火、失窃、自然灾害等。以上三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工作中,您可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消极的等待,任其发生,坐以待毙。第二是积极应对,认真准备,防患未来。不要责怪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人们都生活在现实之中。如其希望别人来同情你,不如在平时多给自己一些风险投资。 李嘉诚、王永庆他们有很多的钱,完全不需要用保险来解决医疗、养老之类的事情,甚至于已经富裕到自己都可以开保险公司了,为什么他们都买了大量的人寿保险呢?他们的观点和选择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签呢?

❸ 企业家要面对哪些风险

应该没错吧~~~
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如 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转换成本,购买者对替代品的倾向性。一种产品的替代性越高,收到的威胁就越高。),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行业增长、竞争者多且均衡、固定成本/库存成本、产能)。(这个可以参考波特五力模型http://ke..com/view/529223.html?wtp=tt )

两个刺激企业发展的因素
人力资源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应当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支撑,企业战略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方向。企业发展规划必须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才能保证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的其他任务。表现为:通过战略规划,组织进一步设立主要目标的达到目变得全面发展计划;要设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规划,必须使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者与部门管理者之间真正合作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使用与战略相连的人力资源规划。

政府相关政策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对一些起步晚、起点低的产业进行保护,这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是必要的。WTO以后将逐步消除政府保护,从而使过去依靠行政力量而维系的优势产业 与暴利行为风光不再。这其中金融、保险、汽车、电信等产业首当其冲,在市场化程度高、 竞争经验丰富、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挤压下,市场将重新瓜分。

技术变化、技术扩散

❹ 如何做好企业不同阶段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一)企业的设立和清算如同人的出生和死亡,要做到善始善终,企业家应尽量去掉浮躁、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在设立和清算环节,企业容易涉及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等罪名。其中,虚报注册资本罪应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事实上,公司法对企业注册资本的数额要求越来越低,企业家应避免弄虚作假、制造泡沫经济而给企业埋下隐患。
(二)避免因融资而“倒下”
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资金起到如同“血液”般的作用。但是,无论是证券融资,还是银行贷款,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证券、金融法律法规。否则,很可能触犯刑律。民企老板触犯刑律成因较多,在融资问题上犯罪的人不在少数。在融资环节频频犯罪,反映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导致出现了不惜以犯罪手段进行融资的现象。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供应体系,民间资本难以健康发展,是企业家因“找钱”而“倒下”的部分外部原因。在现今外部环境之下,企业家将行为规范在法律之内则是自保之所需。
1.违反证券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可能涉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以及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违反现行贷款融资相关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以及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
2.另外,企业在资金短缺急需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但又无法正常获取银行贷款的时候,企业可能不得不从其他渠道来寻求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家可能采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资金。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企业避免因管理内部人员而带来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因贿赂而带来的刑事法律风险
1.受贿罪
国企老总涉案多因受贿、贪污。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该罪名的迷惑之处在于,行贿人行贿的方法多种多样,也许受贿者并不认为某一行为是违法、是受贿,但该行为确实在法律上是违法的。所以,对于国企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弄清哪些行为是行贿、受贿,哪些行为是正常的人际往来,是十分关键的。
2 .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挪用类犯罪
1.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挪用公款者行为并非为自己,而是出于人情而帮助他人,最后弄得自己深陷官司之中。这是非常不值的,人情是人情,法律是法律,法常常不容情。
2.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在客观行为上面极为类似,区别之一在于主体,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原国家工作人员辞职后到企业工作时进行的挪用行为,应按挪用资金罪处理。
(三)侵占类犯罪
刑法对国有资产和非国有公司企业的合法财产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对公司、企业人员使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手段实施的侵害国有企业资产以及其他性质企业财产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1.贪污罪
国企老总因贪污而涉案的占很大的比例,且贪污数额一般较大。在贪污数额达到5千元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客观的危害结果,是否构成既遂,成为应当努力把握的情节。
2.职务侵占罪
现实中,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的财产就是自己的财产,企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企业大多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企业家的财产应当与企业的财产分离,否则容易引发法律问题。
3.私分国有资产罪
现实中,一些国企高管私设小金库或者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分给员工,他的行为或许只是为了企业的普通员工能生活得更好,自己并未多分一分钱,但是最后却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其实,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员工如果知道自己的领导是冒着这样的风险而“分红”的,那么,也许他们宁愿不要那钱。

❺ 在企业中雇员服从企业家的决定。企业家承担所有的商业风险。跪求英语翻译!谢谢

在企来业中雇员服从自企业家的决定。企业家承担所有的商业风险。
The decision of the employee to obey the entrepreneur in the enterprise. Entrepreneurs bear all the business risks.

❻ 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是什么

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

笔者发现, entrepreneur与它在英文中的派生词entrepriser 的真正含义都是“创业家”, 即一项“事业”(business) 的创立者; 此外, “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在英语中都是一个词entrepreneurship ; 并且, 英语中的“企业”(enterprise) 本身又有“创业”、“冒险精神”、“胆量”的含义, 从西语词源的角度讲, 它也来源于entrepreneur 。因此我们可以说, “企业家”一词就是指创业者, 就是企业的人格化身。这从“企业家”一词的由来和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的论述中也可以明白。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提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中说, 企业家就是“对创办新企业负责的人, 他们把新产品引入市场, 发展新的生产工艺”。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创新, 而创新的主要标志就是创业。企业家主要是创业者而非守业者。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论述, 结合现实的状况, 特别是国外对“企业家”这个词的使用情况, 笔者认为, 一个人要被称为企业家, 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充分必要条件: (1) 他是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资本创办企业的人;(2) 他是掌握企业控制权并经营企业的人, 能够对决策的全部风险与后果承担最终责任;(3) 他是能够发现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企业创新与发展并取得成绩的人。

要称呼一个满足第2 个条件而不能满足第1 个条件的经理人为企业家, 就必须提高第3 个条件的标准, 也就是说, 他必须用更大的创新成就来抵消他不是企业创始者的缺陷。

即使我们对企业家的称号作了限定, 它仍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由于企业家不能用一种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如学历、财产、资历、业绩) 来准确衡量, 所以不存在什么“企业家市场”。企业家是买不到的, 不是通过市场选择的。市场无法甄别企业家, 企业家的出现是一个自我选择的结果, 即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而不是管理别人的企业而成为企业家的。

要成为企业家, 仅仅是创办企业还不够, 一个人开了一家餐馆, 或者服装店、洗衣店, 或者一家五金加工厂、一家面包坊, 他当然冒了一点风险, 即使他还经营得不错, 也不能算是企业家, 因为他要么没有创新, 与其他的同类商店(企业) 相比, 从产品(服务) 到经营手法都没有区别; 要么有创新, 但并未取得成效或将企业发展到能够对行业和
社会产生影响的一定规模。但同样在餐饮业, 麦当劳的雷蒙德?克罗克却是杰出的企业家, 他让汉堡包这一在西方比较普通的产品通过连锁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产出, 增加了新的消费需求,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日本学者上野明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标志攻势经营的先行投资; (2) 企业成长关键时期的决断; (3) 不满足现状的不断进取精神; (4) 促进公司内部的竞争。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在他的管理学名著《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中则将创新定义为“一项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综合一些有影响的论述, 结合工业时代和新经济的特征, 笔者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包括四个内容: (1) 产品创新: 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或者赋予产品(服务) 新的特性; (2) 技术创新: 使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流程;(3) 市场创新: 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和发展新的消费对象, 以及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来源;(4) 制度创新: 通过更新组织观念来转变企业, 实现管理革命。

❼ 如何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提高警抄惕,依法做事,做守法公民。
面临刑事危机的自我保护
1、从容面对刑事危机
克服恐慌、不轻信承诺、第一时间咨询、律师尽早介入
2、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
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主从犯、自首和坦白、逃匿对定性的影响
3、证据是防范刑事风险的首要条件
无需自证、谨慎提交书面材料、为关键事实准备好合理的解释
4、充分认识口供笔录对刑事案例的影响
笔录可以修改、看清楚再签字、防止诱供、逼供特审侧谎
5、人身权利的自我保护
拘留逮捕、取保候审、保证金、财产扣押与追脏、传唤

❽ 哪里有针对企业家的综合性法律培训课程班

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必修课
总经理的法律必修课版 12
销售总监的权法律必修课 12
财务总监的法律必修课 12
人力资源总监的法律必修课 12
产品研发总监的法律必修课 12
知识产权总监的法律必修课 12

职业经理人/企业家选修课
职业经理人个人法律实务 4
企业股权激励 2
法律争议解决操作 4
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4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4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4
财税法律风险防范 4

这里的内训比较好,而且是法律专业的,我们老板曾经在他家上过课,说是不错

❾ 企业家的风险管理

1. 风险与机遇并存
从一个新的经营理念萌生的最初阶段,风险和机遇便是不可分割,同时存在的。企业家在考量个人目标及进入市场的可能入口点时,就要将风险和机遇联系到一起。对于市场进行初步调查既有利于企业家发现机遇,也有利于他们规避风险,所以初创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业进行充分了解。
确定机遇之后,继续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家管理和缓和风险,例如密切观察消费者情绪可以让企业家更好地了解如何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家对于那些自然而然会存在的风险有了一个更好地参考框架。
能够认识到了解市场需求所能带来的诸多好处,这对初创企业管理者来说将受益匪浅。如果只了解机遇,而忽视风险,结果也可能不甚理想。
2. 挑战风险
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会从一开始就注重风险管理,据经济智库哈雷经济研究所(Hall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最优抱负的企业家也认为自己在风险处理方面相当保守。该项研究还指出,企业家随着自己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对于风险的容忍度也会增加。
企业领导者所做出的每项决策,进行的各种调整都会带来某种形式的风险。有的企业家可能会采取迂回策略,试探风险,慢慢完成过渡,而有的则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来迎战。无论如何,冒险虽然意味着某种程度会失败,但通常都是值得的。
3. 风险选择
概念化风险管理的另一方法是进行风险选择。市场研究有助于确定这一业务在哪里会产生风险以及如何会产生风险,但市场研究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风险信息。企业家如果决定要自己创办企业,那他们面临的风险肯定比他们当前所处职位要大。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哪一个不确定性更大:是一份稳定工作的安全性还是一家初创企业潜在的成功几率?
任何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风险,但风险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家发号施令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家必须了解创办自己的公司就意味着有失败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在探讨商业模式过程中也必须同时权衡风险。
对于公司内部来说,是保持当前位置还是采取新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有时,要实现新高度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出部分牺牲,这很难权衡,尤其是如果企业当前业务表现良好时要做决定难度更大。从良好到优秀的转变总是离不开风险的陪伴,所以企业家需要扪心自问,为了相应的目标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否值得。
4. 避免自满状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有机增长和快速扩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有机增长模式可能永远不会继续推动业务前进,但快速扩张有时则意味着企业无法生存。
自满可能也是一种形式的乐观。换言之,自满可能是由于企业家对他们的生活以及商业投资看法比较乐观。然而,这种希望公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成功的心气只能带企业走到一定的位置。之后,再想继续前行则必须提高信息知情度,并广泛进行市场调查来管理并减轻风险。在市场形势不确定时,企业家更需努力完成目标。

热点内容
刑法毕业论文选题 发布:2025-05-15 08:08:58 浏览:155
刑事诉讼法28条回避办案人 发布:2025-05-15 07:50:00 浏览:242
百度输入法官方下截 发布:2025-05-15 07:49:53 浏览:516
劳动法沒写带薪休假 发布:2025-05-15 07:48:18 浏览:421
公司破产重组法律实务 发布:2025-05-15 07:35:06 浏览:788
新肺炎有办法治没 发布:2025-05-15 07:29:27 浏览:10
法院法官最怕什么 发布:2025-05-15 07:29:24 浏览:922
婚姻法19条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5 07:29:21 浏览:759
众泰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15 07:29:16 浏览:597
南开法院地址 发布:2025-05-15 07:25:45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