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人民法院假释
① 服刑人员如何申请假释
第十四条 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提请减刑建议书》或者《提请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据材料;
(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 对本规定第四条所列罪犯提请减刑、假释的,应当同时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签署意见的《罪犯减刑(假释)审核表》。
假释是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段时期的劳动改造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给予其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
(1)中级人民法院假释扩展阅读:
一、2017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施行。
根据刑法第82条、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1)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
(2)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收到假释建议书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假释案件进行审理,要重点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对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裁定予以假释。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 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
(二)法定的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二、不适用假释的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2、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3、不满足执行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假释只适用已经执行了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具体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
三、为了从严把握减刑、假释案,最高检和最高法分别作出了最新的规定,关于六类减刑、假释案,它们根据各自的司法实践情况进行了划分,并作出了特别的处理。
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
(一)《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规定了以下六类减刑、假释案。
1、有特殊向人的罪犯: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罪犯;
《规定》将‘三类罪犯’作为第一类调查核实对象,是针对专项活动发现的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巩固专项活动成效,通过制度进行长效防范。
为严厉打击恐怖主义,《规定》还将“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吸收为第一类调查核实对象。
2、有易发问题的情节:因罪犯有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拟提请减刑的;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减刑幅度大、假释考验期长、起始时间早、间隔时间短或者实际执行刑期短的;
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考核计分高、专项奖励多或者鉴定材料、奖惩记录有疑点的;
3、其他:收到控告、举报的;其他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的。
(二)对这“六类减刑、假释案”一律进行调查核实
检察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对上述六类减刑、假释案件一律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方式主要有:调阅复制有关材料、重新组织诊断鉴别、进行文证鉴定、召开座谈会、个别询问,以及派员列席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评审会议。
同时,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对“三类罪犯”逐一建档,调取历次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卷进行审查;对保外就医的“三类罪犯”逐人见面、重新体检,逐人逐案进行认真审查;
对发现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线索认真调查核实,坚决依法予以纠正;发现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权钱交易、失职渎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六类减刑、假释案:
1、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提请减刑的;
2、提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一般规定的;
3、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
4、公示期间收到投诉意见的;
5、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
6、人民法院认为有开庭审理必要的。
(二)对这“六类减刑、假释案”一律进行开庭审理
规定选取了现阶段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社会关注度较高、司法实践中也容易出问题的上述六类减刑、假释案件,明确要求必须开庭审理。
同时,《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还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一律予以公示。公示地点为罪犯服刑场所的公共区域。有条件的地方,应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假释考验期
《刑法》第八十三条 【考验期限】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② 假释的条件和程序
一、条件:
1、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限制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二、假释的法定程序: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2)中级人民法院假释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三)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裁定予以假释。
假释由裁定宣告之日起计算,考验期为执行完毕的刑期,考验期内一般不予减刑,被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假释之日起执行。
③ 您好 一般经过中级人民法院公示假释结束后 几天可以出狱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公示假释结束后送达监狱的释放日期,但规定了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具体时间由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裁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
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3)中级人民法院假释扩展阅读:
案件网上报送审理,数据跨部门、跨地域联通
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看到,信息化办案平台的基本结构是“三纵三横”。不仅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上下级之间互联互通,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之间也互联互通。
“信息化办案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的网络联通、数据贯通,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域的连通,这是信息化办案平台最大的特色。”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钱晓晨说。
据介绍,信息化办案平台建成后,至少具备4项主要功能:
一、监狱网上报送。监狱对罪犯的考核奖惩、认罪悔罪等情况实行网上录入,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内部审查以及报请省级监狱管理局审核等均在网上进行,向法院报送案件一律以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上进行传输,无需再将纸质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
二、法院网上审理。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立案、分案、阅卷、审查、文书起草及审签等活动全部在网上进行,各环节高效运转,审理活动全程留痕,开庭审理可以采用视频方式进行,可以实现网上同步直播,法律文书一律电子签章并通过网上流转送达。
三、检察院网上监督。检察院通过信息化办案平台不仅对内实现减刑假释案件的网上请示、网上流转、网上备案,对罪犯前期改造及监狱报请减刑假释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通过网络提出检察意见或者以视频方式参加庭审,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和实时监督。
四、多种智能服务。利用法律条文自动推送、裁判文书辅助生成、庭审语言自动识别、法律文书智能纠错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司法数据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④ 中级人民法院假释公示期后多久可以出来
看季抄度,每一次监狱都袭会开减刑大会,一般都是3 6 9 12这样 每个地方不一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法院拟定的减刑、假释意见等,裁前公示在意见拟定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无任何问题,5个工作日内办理假释手续。
⑤ 假释的公示表以经由中级人民法院公示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同意假释
不代复表。公示是法定程序,所有减刑假制释案件都要公示,公示完全不代表同意假释,假释是由人民法院裁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依法向社会公示。
⑥ 中级人民法院减刑假释公示期是多长时间.生意经帮忙
各个地区有所不同,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在内法定期限容内拟出意见,下达裁定之前在监区范围内予以公示。内容涉及罪犯的姓名、罪名、刑期、余刑、悔改表现和立功情况, 法院拟定的减刑、假释意见等。裁前公示在意见拟定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期为5天。刑罚执行机关被要求在监区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并保证罪犯充分了解公示的内容。在公示栏旁设立意见箱,法院通过公布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保证反馈意见渠道畅通。在接到反馈的意见后,法院要对拟定的意见进行复议,并在公示期满后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定。
⑦ 假释法院通过后到下裁定需要几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的规定,法院在收到监狱机关减刑假释建议书后,并立案后,应在下列时间内做出裁定:
(1)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2)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3)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4)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而按照规定,法院在对减刑假释案件立案后,在五天内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是五天,那么在公示期结束后,犯罪分子家属就可以按照上述规定的时间,计算法院会在什么时间出裁定书了。
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在公示名单后,20天(一个月30天-5天-5天)内应该下裁定,最长不应超过一个月。
(7)中级人民法院假释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第一条
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二)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三)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四)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根据情况,分别适用前款的有关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⑧ 监狱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是否一定会批
不一定会批。
获假来释的犯罪自分子,必须是执行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只有经过一定刑期的教育改造,才有可能对其悔改表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正确判断,这是对其做出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结论的考察期限,否则不能保持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
获假释的罪犯必须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8)中级人民法院假释扩展阅读
1、假释的法定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假释的法定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