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法院
『壹』 必须先行解决的民事争议的,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吗
当事人启动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根据案件的性质和诉讼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区别对待:作出是由民事审判庭审理还是由行政审判庭审理的立案决定,分别移送相关的审判庭审理。如果经基础审理认为属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性质的由民事审判庭优先裁判,反之民事案件中止审理,待行政审判审结后才恢复民事审判;经立案审查,认为起诉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可向当事人发出不予受理决定通知书;起诉证据不充分,如有欠缺,应当向当事人做好立案前的释明权工作,限期当事人补正,不补正或者补正仍不充分的,可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反之立案受理;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当事人坚持起诉的,立案审判庭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理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裁定驳回起诉。 到底应当“先民后行”还是“先行后民”,选择的标准是看两大诉讼之间的关系,哪一个诉讼的解决构成另一个诉讼的前提条件时则须首先进行哪一个诉讼。实践中采用何种模式,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其自身性质来选择不同的审理模式。审判实践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先行政诉讼后民事诉讼、先民事诉讼后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别进行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四种方式,解决两种争议的交织问题。至于具体的审理方式,需要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结合立法本意,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灵活适用法律予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先行政后民事的审理方式。在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形成的诉讼案件中,对民事争议的解决往往要根据行政争议的处理结果为依据。行政诉讼中能否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作出正确的裁决,直接影响民事诉讼的处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虽对具休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议,但均未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审判庭认为民事审判依赖于某一合法性难以辨认的行政行为时,此时民事审判庭应当告知当事人应当首先提起行政诉讼。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应先中止民事诉讼,待行政案件判决后再进行审理。张景兰共生育唐桂林、唐桂华、唐桂禄、唐桂喜等七个子女,争议房屋原所有人为张景兰,共有人10人(未明确),张景兰因病于1994年7月去世,争议房屋一直由唐桂林管理使用。1999年10月19日,南华县人民政府对唐桂林提交的申请和材料进行审查并向其颁发新版房屋所有权证(03309号)和房屋共有权证(05788号、05789号)。南华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二、三款规定,凡列入总登记、验证或者换证范围,无论权利人以往是否领取房屋权属证书,权属状况有无变化,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登记。总登记、验证、换证的期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本案中,唐桂林作为房屋的管理、使用人,在原房屋所有权人张景兰去世后,有权按南华县人民政府的通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向房屋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更换新版房屋权属证书,否则,原房屋产权证书(旧证)即失效。鉴于原房屋所有权人张景兰已去世和共有人不明确等事实,南华县人民政府根据唐桂林提交的证明(村、办事处),将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唐桂林,共有权人登记为唐桂林和唐桂喜。二审中,楚雄州中级别法院经审理认为,因行政登记案件往往是行民交叉,无论是先行后民还是先民后行,如果前一个法律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当事人在下一个法律关系中权益的行使。因此要求行政机关须尽到高度合理的注意义务。就本案而言,原产权人张景兰名下的共有权人为10人,但只有唐桂林和唐桂喜二人申请,被告就应当对房屋共有人数进行核实,但被告仅根据村民小组和东街办事处的证明,就认为房屋共有权人仅有二人,违反了上述《办法》第十二条二款关于“共有的房屋,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的规定。由于权属审核不清,导致作出的转移登记行为程序违法,进而侵犯了其他共有人的权益。 2、先民事后行政的审理方式。在行政主体确权的行政行为中,有的不是自由裁量行为,而是属于羁束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以民事法律事实为基础作出的,或者民事与行政案件性质难以界定的,行政审判中止审理,待民事审判结果时才恢复行政审判。例如:在云南省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人冯某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楚雄州双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管理合同一案中,冯某以斯某和原审第三人为被告向本院提起合同纠纷,本院以(2009)楚中行终字第8号行政裁定本案中止诉讼,先解决法律关系是否成立的问题,视民事审理结果再对行政诉讼作出判决。 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方式。在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中,解决行政争议要以弄清民事争议的是非曲直为前提,而解决民事争议更是必须以先解决行政争议为前提,二者互为条件,仅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的途径,都无法使争议得到妥善解决,如按行政附带民事案件处理则会大大减少当事人的讼累,节约诉讼成本,体现出法律的统一性。
『贰』 "发生争议可向各自所在地法院起诉"是否有效
1、"发生争议可向各自所在地法院起诉"约定是有效的。如果发生纠纷,就应当在原告方住所地回法院起诉。
2、协答议管辖,又称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3、《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十条 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
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叁』 人民法院之间发生了管辖权争议的处理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啊拜求答案,详解~~~
1、两个法院都认为自己有管辖权,一般适用谁先立案谁管辖;如果发生巧合,两个法院同时立案了,那么报请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2、两个法院都认为自己没有管辖权,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同样报由两个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如果双方不同属一地、市的基层人民法院,但是同属一省、同属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报自己的上级法院,逐级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由其指定管辖;如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先由双方的高级人民法院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
4、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五条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三十八条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肆』 行政诉讼中,如果存在必须先行解决的民事争议的,法院可以一并审理吗
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 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由此可见,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而如果存在必须先行解决的民事 争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待民事争议解决以后再恢复 行政诉讼。
(4)争议法院扩展阅读:
《行诉解释》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
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这一内容是借鉴《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中关于原告或者第三人举证期限的规定,即在“开庭审理前”提出。
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提出“一并审理”的申请,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准许,否则就剥夺了民事争议对方当事人的上诉权。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认为调解有可能成立的,二审法院可以一并处理。即,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对于能够调解的事项,二审法院可以在当事人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告知其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伍』 多个地区的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两个法院都有管辖权,一般采取先立案的有优先管辖权内。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容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首先应当协商解决,收受诉讼案件的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确无管辖权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
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争议各方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发生管辖权争议的两个人民法院因协商不成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如双方为同属一个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由该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同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个人民法院,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如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
『陆』 人民法院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如何解决
答:(1)两个以上省级农业行政部门都有管辖权的侵权案件,应当由先立案的省级农业行政部门管辖;(2)省级农业行政部门对侵权案件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农业部指定管辖。
『柒』 法院如何处理民事纠纷
(一)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起诉的特别规定:
(1)劳动争议案件,须提交劳动局仲裁机关的仲裁决定书。
(2)一定时期内不得起诉的案件。
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当事人撤诉和或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事实、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7)争议法院扩展阅读:
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法院对于各类案件的管辖范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民事案件是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如甲签欠乙的钱,要看甲是住什么地方,就到甲的住所地的法院进行起诉立案;但如果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则一般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地的法院起诉立案。
如果是房产继承纠纷,则在房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立案。大部分案件的原被告都是一个县的,不存在管辖争议,直接到所在县法院起诉即可。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或是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必须与原告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仝国权就属于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原告。而如果是仝国权的父亲向法院起诉那就不可以了,因为张某并没有借其父亲的钱。如果仝国权有事确实不能亲自到法院起诉,可以委托父亲或其他亲属到法院起诉,但必须有书面委托书。
『捌』 有争议.法院会怎么判
严格按照证据判决。
『玖』 民事争议、行政争议和刑事争议都是由法院来裁决吗
民事争议可以调解,和解,也可以仲裁,当然也可以法院判决,行政争议可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还可以找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刑事争议除自诉案件外需要提起国家公诉,法院依法判决。
『拾』 合同约定争议解决方式,能否直接约定法院名称这样有效吗
这个是涉及到协议管辖的问题。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协议管辖。但是需要注意三点:一内、是合同纠纷或者容财产性民事纠纷;二、双方需要签订书面的协议,包括具体的内容;三、不得违反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
比如:关于身份类的案件(继承、离婚、抚养等)、一方当事人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
针对你的提问可以约定由甲方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就可以了。
民诉法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