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
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现是否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2]21号 / 现行有效 / 2002.07.24发布 / 2002.10.01实施
❷ 如何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tn=se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八条的规定
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来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源公告
法释[2002]2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2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24次会议通过。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❹ 最高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哪些事实可以直接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八条 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四)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❺ 最高人民法院有哪些规定是规范法官审核和认定证据的
最高人民法院规范法官审核和认定证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最高内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容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
4、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0〕20号
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为( )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现在是否有变更或改动
您好,现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2002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24次会议通过的法释〔2002〕21号规定,目前而言没有新的变化。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❽ 如何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八条的规定
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前款1、3、4、5、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扩展阅读
解读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不举证就可能输官司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邹声文)处于被告一方的行政机关对其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如果行政机关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则被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可能会因此输掉官司。今天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就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了明确规定。
专家指出,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奉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但在行政诉讼中,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相比,原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套用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难以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但这一原则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和举证期限问题作出了具体解释。
新规定指出,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规定提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证明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
规定指出,原告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同时,这一司法解释对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原告、被告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特殊情况需要补充证据以及人民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读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不举证就可能输官司
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1号,该文件的主题词是什么
主题词是用以揭示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标注主题词有助于回文书部门依据公文主题及答时、快捷的处理公文,同时便于按主题查找、检索公文。主题词的标注顺序是:全面审读公文,确认公文的主题内容;认真进行主题分析,对关键性语句准确精炼的进行主题概括,形成主题概念;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最恰当的主题词语,词表中没有所需词时,可选用相关或相邻近的词进行组配,组配不合适或不能组配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因此,这个文件的主题词可以编辑为:最高法、行政诉讼证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