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塔哥拉悖论观点如果你是法官
❶ 诡辩悖论如何解释
悖论也称逆论,反论。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当然非B也是一个悖论。
❷ 关于普罗塔哥拉悖论
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斯与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法律的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后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 可是学生毕业后迟迟不肯出庭打官司。老师收费心切,并且要在实际诉讼中考验学生,于是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老师认为:学生若败诉,则据判决必付费;若胜诉,则按协议也得付费;总之都得付费。 学生认为:自己若胜诉,则据判决不付费;若败诉,则按协议也不付费;总之都不付费。 名师出高徒!学生针对老师的论证,提出了方法完全相同而结果完全相反的论证。老师做梦也想不到学生初上法庭运用“辩证法”就已炉火纯青。 这可难倒了法官!若判学生不需付费,则学生胜诉,但据协议又必须付费;若判学生付费,则学生败诉,但据协议又不需付费。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师生是两可解释,对于法官是两难判决。这样的结论大家都不能接受,而且长期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故称之为“半费诉讼”悖论或称为普罗塔哥拉悖论。
❸ 普罗塔哥拉悖论的普罗塔哥拉悖论来源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向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学习法律知识。双方订有合同,约定欧提勒士分两次交付学费,开始学习时先付了一半,另一半等欧提勒士毕业以后第一次出庭打赢了官司再付。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律师业务。普罗塔哥拉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
在法庭上,原告普罗塔哥拉说:“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被告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被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被告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被告都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被告欧提勒士也不示弱,他针锋相对地应道:“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我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如果原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我也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这确实很难裁决。姑且不论个中是非,它所提出的问题是:在人类庄严的法庭上,谁是真正的强者?只要愿意,诉讼双方会永远地对峙下去,但这种竞赛的结果只是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所以我们也经常发现昔日对簿公堂咄咄逼人的双方,如今很多都以商业调解来替代法律诉讼,共同谋求一条低成本的解决途径。
❹ 关于普罗塔哥拉悖论的半费诉讼
普罗塔哥拉悖论的半费诉讼
普史塔哥拉悖(约公元前481年~约公元前411年)是古希腊诡辩学派的著名哲学家。他在收受辫子教人打官司时都要和对方订下合同,学生放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
学生欧提勒士(一说是爱瓦特尔)学成后一直不肯出庭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会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在法庭上,老师志在必得地说: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锋相对地回答:老师你错了,这声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
一,老师以合同为依据去法院对学生提起诉讼,法院判老师败诉,即学生赢官司。法官的理由:“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生第一次诉讼获胜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可是,普罗塔哥拉先生起诉之前,欧提勒士先生并无胜诉先例。因此,普罗塔哥拉先生讨要学费的诉讼是没有依据的,法庭决定予以撤消,判决欧提勒士胜诉。”
二,老师以判决书和合同为依据去法院起诉,法官判老师胜诉。法官的理由 :“法庭决定,即刻受理普罗塔哥拉先生的第二次起诉。法庭现在判决,欧提勒士先生败诉。欧提勒士先生,你现在该交付另一半学费了,因为你的第一次诉讼获胜了。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原来,法官方才判决欧提勒士胜诉,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法官认为,这样一来,按照合同规定,欧提勒士第一次诉讼已经获胜,他应该交付另一半学费;按照法庭第二次判决欧提勒士败诉,他也应该交付另一半学费。 这个办法看似完美,但实际上智者普罗塔哥拉之所以是智者,就在于他对法律价值认识的比较清楚,法官最终会判普胜诉。
❺ 半费之讼。据说,这个案子当时就难倒了法官,无法作出判决。各位:让你做法官,你会怎样判决求作文!!
其一、本案师生二人皆应用二难推理,皆是前提虚假,转移论题,即用某一论题暗中代替所要讨论的论题。普罗达哥拉斯(老师)用合同的约定暗中代替了法院的判决,而欧提勒士(学生)也是用合同的约定暗中代替了法院的判决。此时合同的约定和法院的判决够成了反对关系,根据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此,法院的判决和合同的约定必然有一个是要被否定的,否则既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也推不出正确的结果。我们不能推定法院的判决和合同的约定同时俱有效力,如果这样,当事人何以选择呢?
其二、看一看普罗达哥拉斯(老师)在运用二难推理是怎么说的:“如果欧提勒士(学生)这场官司胜诉, 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个时候他否定了法院判决的效力。而前提二说:“如果欧提勒士(学生)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个时候又否定合同的效力。这和我国古代那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何其相似,严然一个“盗版货色”。
其三、普罗达哥拉斯(老师)起诉,法院受理该案,普罗达哥拉斯(老师)要想胜诉当且仅当有证据证明欧提勒士(学生)在毕业后故意不执行律师职务,以此不给付另一半学费。而本案中,证据一事却只字未提,故只能做为逻辑学的案例题,不能做为法学的案例题。实际上如果用法学的思维来解此题,就很简单了。因为合同的约定只能作为控辨的材料,而不能作为同法院判决相抗衡的物件。在法院的判决下,如果有新的证据证明自已无过(如一审未出示合同),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如未上诉或者二审维持原判,法院的判决即有强制力和排它力。
如用中国大陆法学思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法院以合同有效,但给付条件未成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待给付条件成就之后,另行起诉.即被告尽管这次胜诉,但下次要败诉。2.法院以合同有效,认定被告故意致使条件不成就,视为条件成就,判原告胜诉.此时,判决效力优先于合同。3.法院认定合同无效,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则原告要求被告给付基础不存在.被告无需给付原告.(此情况包括被告反诉确认无效,而后原告撤诉,法院认定合同无效)。4.原告因自己重大过失未出示合同,而被告否认有此协议.则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此时,原告在未撤销此判断前,不能再以同样理由提起诉讼.因此无权再要求被告给付。
❻ 普罗塔哥拉悖论的什么是普罗塔哥拉悖论
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又译普罗泰哥拉斯)与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法律的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后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
可是学生毕业后迟迟不肯出庭打官司。老师收费心切,并且要在实际诉讼中考验学生,于是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老师认为:学生若败诉,则据判决必付费;若胜诉,则按协议也得付费;总之都得付费。
学生认为:自己若胜诉,则据判决不付费;若败诉,则按协议也不付费;总之都不付费。
名师出高徒!学生针对老师的论证,提出了方法完全相同而结果完全相反的论证。老师做梦也想不到学生初上法庭运用“辩证法”就已炉火纯青。
这可难倒了法官!若判学生不需付费,则学生胜诉,但据协议又必须付费;若判学生付费,则学生败诉,但据协议又不需付费。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师生是两可解释,对于法官是两难判决。这样的结论大家都不能接受,而且长期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双方都以真实性难以怀疑的前提出发,却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让法官难以判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罗塔哥拉悖论”,也称为“半费诉讼”。这个故事表明,悖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与诡辩有密切的联系, 悖论既可以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一些论者进行诡辩提供论辩的工具。
❼ 普罗塔哥拉悖论怎么解决法官该怎么判呢
法官应该判老师败诉,学生胜诉。因为学生还没有胜诉,当然不能支付剩余的一半学费。但法官判决以后,老师可以主张学生交付剩余的一半学费。但这个主张是依据这个案件学生胜诉的事实,而不是依据判决书。
❽ 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普罗泰戈拉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不过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后来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有区别。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他强调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在当时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他把人作为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这是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
❾ 普罗塔哥拉悖论的介绍
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又译普罗泰哥拉斯)与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法律的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后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律师业务。普罗塔哥拉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双方都以真实性难以怀疑的前提出发,却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让法官难以判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罗塔哥拉悖论”,也称为“半费诉讼”。这个故事表明,悖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与诡辩有密切的联系, 悖论既可以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一些论者进行诡辩提供论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