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法院院长
⑴ 请问中国大陆有姓翁的吗
当然有 百家姓大陆都有 大家都熟悉的翁美玲 翁同龢....
⑵ 如何适用专利侵权的“实施许可费倍数”赔偿标准
一、司法实务拒绝适用标准的常见理由
司法实务中,法院对于专利权人所提交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及相关专利许可费支付凭证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
(一)即便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证据充分,法院亦有权选择法定赔偿
在专利权人已经向法院提交确实充分的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证据,于此情形下,法官仍有权拒绝适用标准,如:
长沙市红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邱则有等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专利所涉许可合同虽已办理了备案手续并已实际部分履行,许可使用费本身亦无明显不合理情形,但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规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就必须参照其合理倍数来确定侵权赔偿数额。’”
(二)无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支付凭证
诉讼中,专利权人常会提交与案外人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无被许可人实际支付专利使用费凭证,基于此,法院认为该合同的真实性存在问题不予采纳,如:
叶节东与乐清市荣塑电器有限公司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至于叶节东在原审中提交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的证明效力问题,虽然叶节东与上海翔州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准予备案,但叶节东并不能举证证明专利许可使用费已经实际交付,故合同所载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并不能作为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依据。”
程润昌与桂林合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龚举东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程润昌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曾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更没有提供已报经专利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及被许可人支付许可费的凭证,因此,程润昌以专利技术转让使用费作为计算其损失的依据,该计算方法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采纳。”
石狮市信佳电子有限公司与石狮市龙盛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纠纷上诉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虽然信佳公司与专利权人李仁续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是,信佳公司没有提供涉案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支付凭证,证明其已向专利权人李仁续支付了合同所约定的10年50万元的许可使用费;也没有举证证明该合同已在法定期限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而且,专利权人李仁续系信佳公司法定代表人,属有利害关系人的情形,故本案不宜参照该合同约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赔偿数额。”
(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双方具有利害关系
在检索的多份判决文书中,法院多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专利权人系被许可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等原因,认为合同双方具有利害关系,即便合同签订后依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且有实际支付专利使用费凭证,法院也不予认定,如:
宁波宝丰工量具有限公司与胡五一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虽然胡五一将其ZL91104618.6发明专利许可给长沙电焊钳厂有限公司实施,并约定了一年的专利使用费提成不低于10万元,但长沙电焊钳厂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黄金系胡五一之妻,且胡五一在该公司占有65%以上的股份,因此该公司与胡五一明显存在利益关系。故原审法院认为参照该专利许可费的倍数确定赔偿数额明显不合理,并根据本案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生产侵权产品的时间以及本案专利技术对于侵权获利所起的作用等因素,酌情确定赔偿数额为3万元并无不当。”
徐光等与北京五彩静宏商贸中心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徐光以其专利许可费为依据请求赔偿50万元,但由于其同时系天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原审法院没有以该专利许可费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并无不当。”
四川英伦陶瓷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晋江晋成陶瓷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尽管晋成陶瓷公司与专利权人签订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但专利权人陈立闽系晋成陶瓷公司总经理,双方存在利害关系,且晋成陶瓷公司也没有证据证明约定的专利许可费已实际支付,原审法院据此未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约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作为确定本案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参考,而是在综合考虑涉案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企业规模、涉案产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方式等情节,确定英伦陶瓷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数额为8万元,并无明显不当。”
安徽意通瑞恒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与广东日昭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罗志昭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案中,权利人的损失和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均难以确定,罗志昭将涉案专利许可广东日昭公司使用,因许可人与被许可人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专利许可使用费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确定,因此,也不能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定本案赔偿数额。”
二、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注意事项
针对前述司法审判实务现状,笔者认为在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一)赔偿适用标准强制依序性
笔者认为,专利侵权一旦成立,法院应严格按赔偿标准依序进行,即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专利实施许可使费倍数及法定赔偿。适用先后顺序方面,法官并无任何裁量权。
前述湖南高院判决认为,六十五条中使用了“参照”表述,即意味着法律适用的非强制性,在无法查明权利人损失与侵权获利的情况下,即便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证据确凿,法院亦可直接适用法定赔偿,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
首先,法律解释应起于文义解释,六十五条的规定,在文字表述上,已经显示出有先后递进顺序。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第二十一条也规定有“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表述也明明白白表述,只有在前面赔偿标准无证据支撑的情形下,法院才能适用法定赔偿。
其次,我国民事赔偿奉行填平原则,在法院能够查明专利权人损失的情况下,当应据此作出判决。而专利权人损失、侵权获利及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恰恰是专利权人损失的客观呈现。为了贯彻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全面赔偿原则,基于专利无形性的特征,法律作出法定赔偿之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既为不得已,那意味着在能够查明专利权人损失的情形下,当应优先适用其他赔偿标准。
(二)不能对专利权人苛以过重的证明责任
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无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不能适用标准;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但合同当事人双方具有利害关系,不能适用标准;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凭据,无利害关系,支付使用费亦无不明显不合理情形,但法律未要求强制适用标准,同样不予适用。
前述是当前司法实务在适用标准时的拒绝理由,于专利权人而言,笔者认为是过于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步步紧逼。总体感觉,专利权人纵有千般功夫,也无法预测自己该项主张的法律结果。
笔者认为,在专利权人主张按标准计算赔偿损失时,专利权人仅须承担两项证明责任: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依法客观存在;专利使用费依据合同已严格履行。现实生活中,很多科技研发型企业负责人或股东多为专利权人。专利授权后,授权许可给自己的企业使用,这为普遍现象,法院不能一句存在利害关系,据此直接否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真实性。此外,《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对于该事实,证明责任应由被诉侵权人承担,被诉侵权人作为行业经营者,其完全有能力去证明该项事实。同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在被诉侵权人苦于无法证明使用费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下,其完全可以要求法院根据侵权获利证据进行赔偿数额认定,而该项证据于被诉侵权人而言唾手可得。
此外,根据《合同法》之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并非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故是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与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的真实性无必然联系。
最后引用一份判例,该份文书表述很好得支持了笔者前述观点:
中山宝宝好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点击案件名称查看裁判文书全文):“本院认为,好孩子公司一审提供了其与小小恐龙公司于2006年4月18日签订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及双方履行该合同的银行进账单、发票和纳税凭证等证据,足以证明好孩子公司与小小恐龙公司之间专利许可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在宝宝好公司没有提供相反证据推翻涉案专利许可合同真实性及证明好孩子公司与小小恐龙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一审法院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确定本案赔偿数额50万元,并无不当。”
三、故意侵权对适用标准的影响
《规定》第二十一条中规定有“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本条所称“倍数”应当为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之所以规定倍数应当至少高于1倍,是因为许可使用费一般低于被许可人实施专利所得的利益。正常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通常具有双赢的性质,许可合同的双方都能通过实施专利而获利,不可能约定被许可人将其实施专利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交给专利权人,否则被许可人同意订立该许可合同就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高于一倍进行判赔呢?笔者认为专利故意侵权情形下,尤其应在一倍以上进行判赔。早在2001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对故意侵权等情况,应当按照1倍以上3倍以下的使用费的标准计算赔偿额。此外,对于故意侵犯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在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六十八条中“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⑶ 2008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内容,能帮我查到吗谢谢您啦,好心人.得到答案我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女孩
一、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
ISBN 978-7-80217-767-3
Ⅰ.中… Ⅱ.最… Ⅲ.最高法院-文件-汇编-中国-2008 Ⅳ.D926.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210350号
责任编辑 钱小红 贾毅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话 (010)67550520(责任编辑) 67550516(出版部) 6755055 1 67550558(发行部)
网址 http://courtpress.chinacourt.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印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经销 新华书店
开本 787×1092毫米 1/16
字数 879千字
印张 36
版次 2009年1月第1版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 96.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条形码9787802177673
二、编辑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开介绍我国审判工作和司法制度的重要官方文献,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办,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及其他有关司法信息资料的法定刊物。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选登、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裁判文书、案例、任免事项和文献等。其中,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权限对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所作的解释和说明,具有法律的效力,可以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司法文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下发各级人民法院的有关审判工作、法官队伍建设、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类行政性公文;裁判文书和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选编的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审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各类案件的裁判范例,对于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任免事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任免决定;文献选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关于审判工作、法官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内容的部分工作报告和讲话。作为公开向全社会介绍人民法院各类司法信息的文献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一直享有盛誉。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月刊)为基础编辑出版的系列司法文献性丛书。编辑和出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为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查阅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信息资料,全面了解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以及法官队伍建设、司法改革工作的状况,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年鉴版)按年度汇编,每年1卷,面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卷)基本保留了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月刊)的内容,并以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文献、任免事项、裁判文书和案例等各项资料的类别为栏目,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全年公布的资料和文献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便于读者能够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年度、资料的文档类别和法律类别进行查阅。在重新整理文献和案例的过程中,对个别文字错误做了必要的补正。
编者
二○○八年十二月
三、目录
法律选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纳米比亚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的决定(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79)
法规选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80)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96)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97)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105)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118)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128)
司法解释
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133)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137)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38)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1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1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1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15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161)
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162)
文献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16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8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肖扬)(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五号)(18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简历(182)
任免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苏勇、李晓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免职名单(1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马三刚等20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沈德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名单(186)
司法文件
综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187)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194)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民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卫生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1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2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期间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通知(206)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处理涉及汶川地震相关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一)》的通知(2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通知(2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2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的通知(213)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本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执行局的通知(226)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27)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印发《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的通知(229)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中国证监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的通知(2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23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260)
司法统计
2007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263)
裁判文书选登
河北胜达永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协议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35号(271)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与山东省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山东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医药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二终字第153号(276)
中国恒基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与广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青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6)民四终字第28号(280)
泛华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5)民一终字第85号(285)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36号(291)
山西嘉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62号(302)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借款抵押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25号(315)
陆丰市陆丰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陆丰市康乐奶品有限公司清算小组、第三人张其心土地抵债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二提字第10号(323)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崂山国土资源分局与青岛乾坤木业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84号(332)
意大利费列罗公司与蒙特莎(张家港)食品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元行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三提字第3号(338)
史文培与甘肃皇台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皇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互易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39号(350)
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青年路支行返还扣划结算资金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47号(359)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工程公司与陕西恒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74号(365)
浙江省乐清市乐城镇石马北村村民委员会与浙江顺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6)民一终字第59号(373)
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市太平支行与哈尔滨松花江奶牛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178号(379)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昆明办事处与昆明新人人海鲜酒楼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新人人金实酒楼有限责任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二终字第210号(385)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与四川泰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泰来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泰来娱乐有限责任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55号(390)
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市综合信息交易所、上海三和房地产公司委托贷款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5)民二提字第8号(401)
大连渤海建筑工程总公司与大连金世纪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宝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宝玉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民一终字第39号(40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车站支行与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81号(424)
国家开发银行与沈阳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隔离开关有限公司、沈阳北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撤销权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8)民二终字第23号(431)
荷属安的列斯·东方航运有限公司与中国·澄西船舶修造厂船舶修理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7)民四监字第27号(444)
瑞华投资控股公司与山东鲁祥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嘉祥景韦铜业有限公司、陈中融、高学敏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2007)民四终字第28号(446)
案例
刑事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检察院诉白雪云等抢劫案(450)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454)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诉李彬、袁南京、胡海珍、东辉、燕玉峰、刘钰、刘少荣、刘超绑架案(46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诉杨志成盗窃案(464)
民事
吴林祥、陈华南诉翟晓明专利权纠纷案(468)
刘志兵诉卢志成财产权属纠纷案(476)
天津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诉济南市大观园商场天丰园饭店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479)
仲崇清诉上海市金轩大邸房地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486)
伊士曼柯达公司诉苏州科达液压电梯有限公司商标权侵权纠纷案(491)
河北三河福成养牛集团总公司诉哈尔滨福成饮食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498)
郑克宝诉徐伟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兴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505)
何丽红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512)
黄宇森诉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广东省三茂铁路国际旅行社等人身
损害赔偿纠纷案(520)
王春生诉张开峰、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侵权纠纷案(528)
李忠平诉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振泽律师事务所名誉权侵权纠纷案(532)
陈伟诉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侵权纠纷案(537)
西安奥克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诉上海辉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及上海辉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反诉西安奥克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545)
行政
杨庆峰诉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551)
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557)
四、光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光盘版
版权所有,翻制必究
CD-ROM
ISBN 978-7-900207-15-9
条形码9787900207159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
⑷ 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浙江杭县),莆田市竹啸庄(今福建莆田市)。翁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0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翁姓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夏朝贵族翁难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启为夏朝君王时期,有个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为翁氏最古老的祖先。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昭王的庶子,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庶幼子生下时双手紧握,别人怎么都掰不开,惟独周昭王去掰,应手而开。只见婴儿左手手纹象个“公”字,右手手纹象个“羽”字,合起来成个“翁”字,周昭王即赐姓翁,取名弘,成为翁氏始祖。
翁弘始居梁原城,后封任楚国左丞,死后谥号为端明王,墓葬梁原城五里,坟前华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两旁。梁原城在今甘肃灵台梁原镇,梁原离古时周朝初期活动区域周原、岐山及后耒建都的镐、宗周、丰不远,但因距今三千年了。翁氏始于公元前1052~前1002年之间的西周昭王执政时期。周昭王是周武王姬发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庶子。如此一来,翁氏的来龙去脉,是更加一目了然。
翁氏后人多尊翁弘为翁氏的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昭王庶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说广东翁源),另外在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记载:“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该支周昭王庶子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翁氏,世代相袭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翁吴特氏,亦称翁果特氏、威古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 哈巴罗夫斯克)、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igut Hala。所冠汉姓即为翁氏。
⑵.蒙古族翁郭里氏,世居宁衮郭罗(今辽宁南部、葫芦岛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o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⑶.蒙古族翁果特氏,亦称翁吴特氏,世居翁科(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叶赫(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⑷.蒙古族翁吉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翁吉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⑸.蒙古族翁科特氏,世居锡喇穆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ke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⑹.蒙古族翁尼特氏,亦称倭依特氏,世居察哈尔,后多冠汉姓为翁氏、鄂氏、吴氏等。
⑺.蒙古族翁舍占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sej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⑻.蒙古族翁集尔金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gilg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⑼.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扎萨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翁氏者。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源出女真巴雅拉氏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翁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等。
⑵.满族翁尼哩氏,满语为Wengniri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翁氏。
⑶.满族翁钮啰氏,满语为Wengniol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多冠汉姓为翁氏、钮氏。
翁姓迁徙分布
江南各地翁姓皆系出同源
从两千九百七,八十年前的得姓始祖翁山王溢,到今天繁衍在台湾岛上的翁姓子孙,黄帝轩辕氏的这一支
后裔,已经衍传了九十七,八代,平均每代是三十年。
以翁山王溢为一世祖,自他以后,台湾安溪派翁氏家族的世系更是井然有序:第二代的翁莆君,生了五个儿子,台湾的安溪派翁氏,是系出他的长子翁伯这位翁伯,死后葬于长安城西的十八里之处,第四代翁大连,是翁伯的长子,由陇西迁京兆郡长安都仁永贵里;第五代翁实,是翁大连的次子;第六代翁素,葬于第安城西十八里;第七代翁仲儒,是翁素的长子;第八代翁逸;第九代翁昶;第十代翁慈;第十一代翁孝山;第十二代翁饶;第十三代翁誉;第十四代翁森;第十五代翁薰;第十六代翁塾;第十七代翁助。
传到第十八代的翁田,正好碰到晋朝末年的五胡之乱,当时官拜冀州刺史的翁田,便带了自己的一家大小,跟随晋朝皇帝渡过长江,在建业(今南京)落籍。这是台湾安溪派翁氏的播迁江南之始。
翁氏的南迁始祖翁田,共有四个儿子,台湾安溪派翁氏是出自其次子翁干。此后,第廿代为翁墀,廿一代为翁元祖,廿二代为翁伦元,廿三代为翁承皎,廿四代为翁盖,廿五代为翁卯,廿六代为翁乾德,廿七代的翁弘,便是长时以来湖南、湖北、贵州、福建、两广、江西、浙江、江苏、及台湾各地翁氏家族所共奉的。 翁姓避乱改姓是翁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 历史 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原城】开基祖,因此,上述各地的翁姓,在计算世系时,也有以翁弘为第一世的。我国南方各地翁姓家族的大多系出原城开基祖翁弘,有下列刊载于本省翁氏族谱的序文,可以说明:
【常熟派谱序】——翁氏之始出自姬姓,自周昭王封庶子于翁山,因以命氏,其有曰弘者,仕楚官左居之原,由弘而下二十七世孙郎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乱,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钱塘,仁和,海 ,余姚,慈溪,永嘉…….
【闽省莆田派】——自弘圆内三十五世传公后,为崇安丹人山派始祖,福清则为四十二世布愈公后,晋江则为四十四世点公之后…….
【广东潮州派】——四十四世祖弘公,即是南田派十一世迁居潮州之塘孝。为潮州始祖,入旦处休公之四世孙也。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诸子孙皆其裔也。
自翁弘开基原城以后,台湾安溪派翁氏的上代世系,是这样的:廿八代是郓州东平王翁替;廿九代是德州平原王翁存;卅代是食邑五十户的淮南王翁肱;卅一代是会稽王翁迪,卅二代是冀州刺史翁挺;卅王代是礼部尚书翁筠;卅四代是范阳丞相翁昭隅,卅五代是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翁就,卅六代是京兆相翁道;卅七代是洪州观察左庶墙;卅八代是金紫尚书翁剡;卅九代是潞州刺史翁福;四十代是邓州刺史翁甫,他的墓,是在思州(今贵州思县)龙宿山之南。
此后,台湾安溪派翁氏的历代远祖,便主要活动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四十一代的翁乾,是泉州刺吏,墓在泉州福建寺右边;四十二代是福州观察使翁兴;四十三代是吴郡太守翁洽;四十四代是广陵郡守翁仪;四十五代是谏议大夫翁 ,四十六代是苏州刺史翁晖,墓在吴郡;四十七代是汴州刺吏翁瑜;四十八代是扬州刺吏翁皓;四十九代是铁州中郡守翁赏;五十代是赢州刺吏翁雅;五十一代是江州刺吏翁圯,墓在润州陵山郡;五十二代是太原郡令翁瑞,五十三代是泉州刺吏翁鞠,因石勒之乱,避居浙西。
现今分布
【大陆】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镇海屿村、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镇凤窝村、福建省连江县东岱镇一带有、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凤迹村、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一带、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玉瑶村、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瑟江村、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杭中村、福建省福清市港头镇后园村、福建省晋江市大浯塘一带、福建省晋江市英墩前堡村、福建省晋江市英厝头、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一带、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翁厝村、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青山村卜宅、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镇一带、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一带、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一带、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高地翁一带、广东省潮汕一带、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一带、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彻埠村委翁家村、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大石乡、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大南镇大南村坳头,浙江省乐清市翁村,江苏省泰兴市翁家庄,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翁山乡,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大溪乡岭底翁家村,江苏省兴化市顾庄村,江苏省兴化市翁果村,重庆市綦江区一带,湖南北部一带,江西省进贤县张公镇翁家村,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翁寨村,浙江省余姚市翁岙村,袁马村,翁方村,城南翁家村。
【台湾】
台湾澎湖县马公市锁港村、台湾澎湖县湖西乡中西村、台湾嘉义县义竹乡岸脚村、义竹村、六桂村、仁里村、传芳村有来自福建安溪科榜翁姓宗族、台湾连江县马祖乡南竿岛、台湾苗栗县苑里镇一带、台湾彰化县埔盐乡瓦磘村、台湾新北市坪林乡。
翁姓名人
翁郡,汉代学者。
翁承赞,字文尧,唐代福建莆田县人(今莆田市),乾宁年间(西元894-898年)进士。唐末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五代后梁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授闽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晋爵晋国公。曾咏梅花诗:"忆德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翁肃,字彦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与翁彦约、翁彦深、翁彦国三兄弟及翁延庆、翁蒙之同姓同乡同朝,皆居高官,时称六桂同芳。
翁德广,宋代人。淳熙年间(西元1174-1189年)任溪县知县。朱熹曾奏荐之,称其"不务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爱民之实。
翁难乙,翁万达,明代兵部尚书。
翁方纲,(西元1733-1818年)字正三,清代大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学士。精金石考据之学,亦擅长词章、 书法 。曾任鸿胪寺卿,预千叟宴。
翁同龢,清朝时期江苏常熟人,管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师。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 书法家 、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翁春,清代诗人。
翁文灏,辅仁大学教授,是中国早期的地质学家之一。
翁美玲,已故香港艺人。
翁再生,世界杯 棒球 国手,台湾职棒球员。
翁丰堉,台湾职棒首位外岛出身选手。
翁嘉铭,笔名瘦菊子,知名台湾棒球名家。
翁虹,知名香港演员。
翁立友,台湾知名闽南语歌手。
翁滋蔓,台湾知名少女艺人。
翁金珠,台湾前“文建会主委”。
翁启惠,知名中研院院士。
翁倩玉,知名台湾旅日歌手,身兼演员。
翁俊明,翁倩玉祖父,同盟会成员,知名抗日志士。
翁炳荣,翁俊明儿子,台湾早期知名导演。
翁岳生,嘉义人,曾任台湾地区“司法院院长”及“司法院”大法官。
翁重钧,台湾“立法委员”。
猜你喜欢:
1. 鸡年肖姓男孩取名的方法和技巧
2. 吴姓男孩取名的方法
3. 2017文姓男孩取名方法
4. 2017年吴姓宝宝取名方法
5. 2017吴姓男宝宝取名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