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官张野
① 电影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角色
曾志伟 饰 和田正夫
他是踏上过中国土地的日本兵,他回到了日本,却不能面对良心的惩罚,不能面对记忆的噩梦,他惟有用剖腹求得灵魂的救赎,但不幸的是,他没有死,他又活了下来,只有他知道弘二死亡的真相,他能说出来么?
谢君豪 饰 北野雄一
他一直生活在日本国内,听到的都是日本官方一面之词的掩盖真相粉饰战争的宣传。他不能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直到他知道了弘二死亡的真相……
刘松仁 饰 中国法官梅汝璈
在英美法系中,法官不能在法庭上说太多的话,所以大部分的法庭戏,刘松仁都是在用眼睛来表演,但即使如此,你仍然能够看得懂其中的每层意思。
《东京审判》出场人物众多,是一部群戏,但是你还是看得出他是那个主角——当然,不仅仅是戏份多少那层意义上的。
曾 江 饰 检察官向哲浚
向哲浚在戏中有一句是说梅汝璈的,他说:我看你整个就是一个东为什么他要这么说?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灵魂之一:只要你捣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
英 达 饰 顾问组组长倪征燠
英达在戏中发挥英文优势,在电影中全英文对白。在当时证据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倪征燠面对一言不发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在法庭上步步紧逼板垣征四郎,迫使板垣征四郎当庭指认土肥原贤二,挫败了土肥原贤二以沉默对付法庭的策略,又和梅汝璈配合,使得二人最终走向绞刑架。
这一案例至今在法学界引为经典。
朱孝天 饰 记者肖南
他是一个亲自采访了远东国际大审判的中国记者,在东京,他意外地偶遇了原来的爱人:林熙蕾饰演的和田芳子。在他的视角下,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的命运在观众眼前展开,一组普通的日本人对日本侵华战争对日本战败的各种观点也开始展开。
林熙蕾 饰 田芳子
她是爱那个叫做肖南的中国男子的,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仅有爱情是不够的,为什么要分别,而这一次,又为什么要重聚?
美国演员丹尼尔热斯基饰演首席检查官季南
据说丹尼尔热斯基在美国百老汇的地位,和溥存昕在人艺的地位能有一拼。他表演时候的爆发力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热血沸腾。
季南在最后陈述时说:日本军国主义的行为是对人类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Challenge for the human being, Challenge for the whole world.”
他那段陈述很长,很慷慨激昂,但其实主题只是一个:尊严,人类的尊严。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真实人物部分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o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② 哪位大神有一刑的乌鸦2021年由 竹野内丰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链接:
导演:田中亮、星野和成、森胁智延、并木道子MichikoNamiki
编剧:浜田秀哉
主演:竹野内丰、黑木华
类型:剧情、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Japanese
首播:2021-04-05(日本)
集数:11
单集片长:60分钟
又名:鸦色刑事组(台)、第一刑案部的乌鸦
入间道夫(竹野内丰饰)是一个为了绝不制造冤案,亲自进行现场验证,查明事件真相的不守常规的刑事法官。虽然与稳重的法官形象相去甚远,但他有着自由的观察眼光和彻底调查的探究心,完全不受约束、偏见和成见的束缚,是律师和检察官都惧怕的怪人。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经常负责250件左右案件的刑事法官来说,迅速有效地处理案件也是一大使命。对于以自己的步调深入挖掘事件的道夫,其他成员总是很苦恼。这样的道夫,其实有着原律师的特殊经历。成为法官的背景,好像和过去的某个事件有很深的关联。
③ 深圳足球俱乐部二线球员2008年深圳足球俱乐部 二线球员名单
上深圳足球俱乐部网上查。。。但是询问的。不是提供的!
④ 萧乐的《人在深圳》为啥不写下去
因为作者在单位工作,收益比写书高很多,继续写下去风险太高
⑤ 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的球队阵容
球衣号 球员 英文名 位置 生日 国籍 身高(cm) 体重(kg) 1 张磊 Zhang Lei 门将 1985-04-06 中国 188 75 2 施勇 Shi Yong 后卫 1989-02-17 中国 187 75 3 向君 Xiang Jun 后卫 1983-10-20 中国 182 69 4 徐亿海 Xu Yihai 后卫 1990-03-02 中国 189 80 5 赵堃 Zhao Kun 前卫 1985-07-14 中国 175 65 6 曹植 Cao Zhi 前卫 1989-01-02 中国 182 70 7 马晓磊 Ma Xiaolei 前卫 1987-01-19 中国 177 62 8 黎斐 Li Fei 前卫 1983-02-17 中国 170 63 9 黄风涛 Huang Fengtao 后卫 1985-06-05 中国 176 68 10 陈永强 Chen Yongqiang 后卫 1978-11-01 中国 178 65 11 张文钊 Zhang Wenzhao 左边锋 1987-05-28 中国 178 63 12 范晓冬 Fan Xiaodong 前卫 1987-03-02 中国 178 72 13 张禹 Zhang Yu 前卫 1989-05-13 中国 177 69 14 李健华 Li Jianhua 前卫 1982-02-12 中国 174 65 15 杨健 Yang Jian 前卫 1988-10-04 中国 177 66 16 张迅伟 Zhang Xunwei 门将 1989-02-28 中国 186 77 17 惠家康 Hui Jiakang 前锋 1989-01-15 中国 180 74 18 朱聪 Zhu Cong 前卫 1985-02-08 中国 175 67 19 任鑫 Ren Xin 前卫 1989-05-22 中国 172 61 20 雷永驰 Lei Yongchi 前锋 1989-01-02 中国 175 65 21 栗鑫 Li Xin 前卫 1989-11-09 中国 175 70 22 袁琳 Yuan Lin 后卫 1977-02-26 中国 182 70 23 李洪洋 Li Hongxiang 后卫 1984-04-01 中国 185 77 24 尹小龙 Yin Xiaolong 前卫 1985-10-21 中国 180 67 25 张野 Zhang Ye 前卫 1987-04-26 中国 186 80 26 肖健佳 Xiao Jianjia 门将 1978-01-20 中国 182 70 27 施宁 Shi Ning 门将 1990-03-12 中国 186 76 28 瓦伦苏埃拉 Michel Valenzuela 后卫 1980-02-19 巴拉圭 177 79 29 隋东陆 Sui Donglu 后卫 1982-06-21 中国 194 86 30 何明声 He Mingsheng 前卫 1989-12-25 中国 173 65 31 高健 Gao Jian 前锋 1982-08-10 中国 185 74 32 戴宪荣 Dai Xianrong 后卫 1982-02-07 中国 187 85 33 韩锋 Han Feng 门将 1983-12-05 中国 188 80 34 黎志星 Li Zhixing 后卫 1985-11-08 中国 187 85 35 周森 Zhou Sen 后卫 1985-05-13 中国 183 75 36 丁海辉 Ding Haihui 后卫 1989-07-18 中国 182 75 37 马里科 Marek Zajac 后腰 1973-09-17 波兰 186 85 38 马卡巴 Jonhnson Macaba 前锋 1978-11-23 安哥拉 187 72 39 安德森 Edson 前卫 1979-05-18 巴西 180 94 40 费利佩 Felipe 前锋 1984-03-15 巴西 190 78 41 宋黎辉 Song Lihui 前卫 1974-11-15 中国 184 78 42 牛犇 Niu Ben 球员 1981-07-21 中国 177 72
⑥ 给法官的祝福
1、法不容情,担起的是公平正义的责任;宽严相济,释放的是回归社会的关爱。
2、无时无刻责任与公正担在肩头,田头巷尾是义正言辞的万家心欢。
3、浩然正气、两袖清风树良好风尚;坦荡执着、勤学苦干育法律尊严。
4、一身正气,权力必先察民情。
5、以天平衡量人生价值,以廉洁永葆党员本色;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
6、忆苦思甜,当惜今日荣耀,曾历经千辛万苦。
7、攀山涉水,是职责造就明镜河山;雨润阳光,让公正成就国泰民安。
8、扎根基层,公平与公正萦绕在心间,乡野清明,是正义挥写的和谐梦想。
9、大公无私 正义与公德镌刻在心间,鞠躬尽瘁 是人间正道的守卫之魂!
10、赤子之心,上山下乡志在社会稳定;铁面无私,诚就百姓心头道义标杆。
11、案头在田间,法律来维权。
12、法治关爱三农,百姓公正维权。
13、直笔方能写正字,清廉才敢谈人生。
14、执法如山,公平公正公开公信,情系百姓,排忧解难伸张正义;铁面无私,一身正气惩治村霸村痞,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吹绽百姓笑颜。
15、伏案垂眸,日升日落清辉斜落白衣;周而复始,天下无疾痛的简单坚持。
16、日现清辉,薄雾与朝露流泻在肩头;日旰忘食,是责任堆积的高高泰山。
⑦ 请问有一刑的乌鸦2021年上映的由 竹野内丰主演的在线免费播放资源
链接:
《一刑的乌鸦イチケイのカラス》
导演:田中亮、星野和成、森胁智延、并木道子MichikoNamiki
编剧:浜田秀哉
主演:竹野内丰、黑木华
类型:剧情、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Japanese
首播:2021-04-05(日本)
集数:11
单集片长:60分钟
又名:鸦色刑事组(台)、第一刑案部的乌鸦
入间道夫(竹野内丰饰)是一个为了绝不制造冤案,亲自进行现场验证,查明事件真相的不守常规的刑事法官。虽然与稳重的法官形象相去甚远,但他有着自由的观察眼光和彻底调查的探究心,完全不受约束、偏见和成见的束缚,是律师和检察官都惧怕的怪人。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经常负责250件左右案件的刑事法官来说,迅速有效地处理案件也是一大使命。对于以自己的步调深入挖掘事件的道夫,其他成员总是很苦恼。这样的道夫,其实有着原律师的特殊经历。成为法官的背景,好像和过去的某个事件有很深的关联。
⑧ 张野的个人履历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10 杭州绿城 6 中国 1 2009 杭州绿城 6 中国 1 24 2008 深圳红钻 25 中国 1 12 2007 深圳红钻 25 25 4 中国 1 14
⑨ 想看一刑的乌鸦2021年上映的由竹野内丰主演的免费高清资源
链接:
提取码:ijer
《一刑的乌鸦イチケイのカラス(2021)》
导演:田中亮、星野和成、森胁智延、并木道子MichikoNamiki
编剧:浜田秀哉
主演:竹野内丰、黑木华
类型:剧情、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Japanese
首播:2021-04-05(日本)
集数:11
单集片长:60分钟
又名:鸦色刑事组(台)、第一刑案部的乌鸦
入间道夫(竹野内丰饰)是一个为了绝不制造冤案,亲自进行现场验证,查明事件真相的不守常规的刑事法官。虽然与稳重的法官形象相去甚远,但他有着自由的观察眼光和彻底调查的探究心,完全不受约束、偏见和成见的束缚,是律师和检察官都惧怕的怪人。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经常负责250件左右案件的刑事法官来说,迅速有效地处理案件也是一大使命。对于以自己的步调深入挖掘事件的道夫,其他成员总是很苦恼。这样的道夫,其实有着原律师的特殊经历。成为法官的背景,好像和过去的某个事件有很深的关联。
(猪猪字幕组翻译)
⑩ 辛普森杀妻案的案件疑点
检方呈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血迹化验和DNA检验结果。刑事专家一致同意,血迹化验和DNA检验的结果不会撒谎,但是,如果血迹受到污染、不当处理、草率采集或有人故意栽赃,那么它的可信度则大打折扣。在辛普森案中,这些毛病全都存在。
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疑点都聚集在辛普森一人身上。凶杀现场两处发现辛普森的血迹;现场提取的毛发与辛普森的头发相同;警方在现场和辛普森住宅发现的血手套是同一副,两只手套上都有被害人和被告人的血迹;在辛普森住宅门前小道、二楼卧室的袜子和白色野马车中都发现了辛普森和被害人的血迹。这样,检方证据堪称“血证如山”,辛普森涉嫌杀人似乎已是无法抵赖的事实。
但是,辩方阵营认为这些“血证”疑点极多,破绽百出。首先,袜子上的血迹非常奇怪。辩方专家指出,这只袜子两边的血迹竟然完全相同。根据常识,假如袜子当时被穿在脚上,那么袜子左边外侧的血迹绝不可能先浸透到左边内侧,然后再穿过脚踝浸透到右边内侧。只有当血迹从袜子左边直接浸透到右边时,两边的血迹才会一模一样。换言之,血迹很有可能是被人涂抹上去的。在庭审时,检方出示了几张发现血袜子的现场照片,可是照片上的时间顺序却自相矛盾。案发之日下午4点13分拍照的现场照片上没有这只血袜子,可是4点35分拍的照片却出现了血袜子。那么,血袜子究竟是原来就在地毯上?还是后来被警方移放到地毯上?对此问题,警方的答复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另外,辩方专家在检验袜子上的血迹时发现其中含有浓度很高的螯合剂(EDTA),辩方律师提醒陪审团,案发之日,警方在抽取辛普森的血样之后在血样中添加了这种螯合剂。
其次,从现场勘查报告看,身高体壮的戈德曼曾与凶犯展开了一场血战,他的随身物品——一串钥匙、一个信封、一张纸片以及一个呼叫机——都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这说明打斗的范围很大,搏斗很激烈。戈德曼的牛仔裤上有血迹向下流的形状,说明他不是在极短时间内死亡,而是在负伤之后仍然挺身而斗,拼死抵抗。他被刺中了30余刀,最后因颈部静脉断裂和胸腹腔大出血致死。据此推断,凶犯浑身上下肯定也沾满了血迹。可是,为什么在白色野马车上只发现了微量血迹?更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凶手下车后,却在围墙前门车道和从前门通往住宅大门的小道上留下了很多明显血迹?还有,假设辛普森穿着血衣血鞋沿前门小道进入住宅大门,又穿着血袜子走上二楼卧室,为什么在门把、灯光开关和整个住宅内的白色地毯上没发现任何血迹?
再次,根据血迹检验报告,在现场两处地方发现了辛普森的血迹。一处在从被害人尸体通向公寓后院的小道上,警方发现了五滴被告血迹,大小均匀,外形完整。但辩方认为,假设辛普森在搏斗中被刺伤,按常理,应该在起初大量流血,过一会儿血量才会逐渐减少,所以,血滴绝对不可能大小均匀。另外,血滴应是在搏斗或走动中被甩落,以撞击状态落地,因此,血滴的外形不可能完整。另一处,是在公寓后院围墙的门上警方发现了三道血痕。可是,检方专家在检验这些血痕时再次发现了浓度很高的螯合剂(EDTA)。
最后,辩方专家指控,洛杉矶市警署刑事实验室设备简陋,管理混乱,检验人员缺乏训练,没有按照正常程序采集现场血迹。由于证据样本处理不当,所以检验结果令人生疑。比如,按照正常程序,在采集血迹样本进行DNA分析时应当先用棉花沾起血迹样本,待自然风干之后才能放入证据袋中,可是,警方检验人员在血迹尚未风干时就已将样本放入证据袋。据此,辩方律师舍克毫不客气地表示:警署的刑事化验室简直就是个“污染的粪坑”。 检方呈庭的重要证据之二,是福尔曼在辛普森住宅客房后面搜获的黑色血手套。可是,这只血手套同样疑云密布。
首先,根据福尔曼的证词,当他发现血手套时其外表的血迹是湿的。辩方专家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凶案大约发生在1994年6月12日深夜10点半左右,而福尔曼发现手套的时间是1994年6月13日早晨6点10分,时间跨度在7个小时以上。辩方用模拟实验向陪审团演示,在案发之夜那种晴转多云和室外温度为摄氏20度的气象条件下,事隔7小时后手套上沾染的血迹肯定已经干了。那么,福尔曼为何一口咬定是湿的呢?辩方提供的解释是: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福尔曼来到凶杀案现场后,悄悄地把血迹未干的手套放入了随身携带的警用证据保护袋之中,然后,他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进入辛普森住宅,趁人不备伪造证据,这样,尽管时间跨度很长,但血迹仍然是湿的。
其次,假设辛普森是杀人凶犯,当他满身血迹、惊惶失措地从杀人现场逃窜回家,把凶器和血衣藏匿得无影无踪之后,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单独溜到客房后面藏匿血手套。另外,辛普森对自己住宅的旁门后院、地形道路了如指掌,按常理,他不太可能撞在空调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并且在遗失血手套之后不闻不问。从各方面情况分析,撞在空调上并丢失手套的主儿显然是一个对住宅内地形和道路不太熟悉的人。另外,如果凶犯在黑暗中慌不择路,瞎摸乱撞,丢三落四,为什么在血手套现场没发现其它血迹以及可疑的脚印和痕迹?
再次,虽然在警方在凶案现场和辛普森住宅搜获了一左一右两只手套,并且在手套上发现了两位被害人和辛普森的血迹,但是,这两只手套的外表没有任何破裂或刀痕,在手套里面也没发现辛普森的血迹。这说明,辛普森手上的伤口与血手套和凶杀案很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最后,为了证实辛普森是凶手,检方决定让他在陪审团面前试戴那只沾有血迹的手套。在法庭上,辛普森先带上了为预防污损而准备的超薄型橡胶手套,然后试图戴上血手套。可是,众目睽睽之下,辛普森折腾了很久却很难将手套戴上。辩方立刻指出这只手套太小,根本不可能属于辛普森。检方请出手套专家作证,声称手套沾到血迹后可能会收缩一些。但辩方专家认为这是一种经过预缩处理的高级皮手套,沾血后不会收缩。控辩双方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但是,在一些陪审员眼中这只血手套的确有点儿太小了。 辛普森案审判期间,最令辩方阵营生疑的人物是检方的“明星”证人福尔曼警官。案发之夜这位警官并不当差,既然如此,他为何不辞辛苦深更半夜赶到现场?为何自告奋勇带队前往辛普森住宅?更令人疑惑的是,为何白色野马车上的血迹、客房后的血手套、二楼卧室的血袜子等重要证据凑巧都被他一人单独发现?他究竟是一个神通广大的超级警探,还是一个劣迹累累的警方败类?
在此背景下,福尔曼自然成为辩方律师调查和盘诘的重点对象。为此,辩方特意设立了一个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希望各界人士提供线索。结果,辩方了解到,这位警官曾有过很多极为恶劣的种族歧视言论。比如,根据一位名叫拜尔(Kathleen Bell)的证人举报,在1985到1986年期间福尔曼曾扬言,如果他在街上发现一个黑人男性和一位白人女性同在一车,他就拉响警笛,勒令停车。假如没有勒令停车的理由,他也会凭空捏造。他甚至狂言:希望看到所有“黑鬼”聚成一堆,一把火烧死或用炸弹炸死。还有一位证人举报,福尔曼崇拜希特勒,他收藏了大量的纳粹德国党卫军的军功章。
但是,福尔曼本人坚决否认火烧“黑鬼”的指控。于是,辩方阵营请求伊藤法官下令,要求允许律师盘诘福尔曼,质问他在过去10年中是否使用过“黑鬼”这种侮辱性词汇。辩方企图以此为突破口彻底诋毁福尔曼的证人资格。辛普森案后,各界人士口诛笔伐,对辩方这种打“种族牌”的诉讼策略嗤之以鼻、痛加抨击。值得一提的是,在争议性极大的“种族牌”问题上,“看热闹”的外行人士纷纷指责辩方律师,“看门道”的内行专家则怪罪主审法官。
可能有人会纳闷,福尔曼在过去10年之中是否说过“黑鬼”一词与辛普森是否涉嫌杀人究竟有何关系?按常理,即使福尔曼在“黑鬼”一事上撒了弥天大谎,那并不能直接证明他在世纪大案中的证词是瞎编伪造;即使这位警官曾有过一些种族歧视的言论,那同样不能证明他故意栽赃和陷害被告。这是一个审判辛普森的世纪大案,为何一不留神变成了审判福尔曼警官的案子?在庭审过程中,伊藤法官为何不顾检方反对,竟然允许辩方采用这种滥打“种族牌”和“扭转斗争大方向”的辩护策略呢?
信不信由你,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尽管争议性极大,但辩方的“种族牌”策略和伊藤法官的裁决完全合乎法律。受英国普通法中“品格证据”传统的影响,美国联邦和加州的证据法和判例都规定,如果出庭证人的品格被证明有缺陷,则证人呈庭的某些证词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在法庭审判时,检辩双方律师都会在证人个人品格上大作文章。此外,在法庭宣誓之后,如果一位证人在一部分证词中故意撒谎,那么,陪审团可以将这位证人的其它证词也视为谎言。
法官开绿灯后,辩方律师李·贝利一上来就质问福尔曼:“在过去10年之中,你曾使用过‘黑鬼’一词吗?”福尔曼答:“就我所记得,没用过。”为撒谎留下了一点儿回旋余地。但律师岂能轻饶他,立刻抓住答复中的含糊之处追问:“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叫过某人黑鬼,你也早就忘了?”这个反问简直盖了帽儿了!福尔曼只得故作糊涂:“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回答你用这种方式提出的问题。”律师步步紧逼:“我换句话说吧,我想让你承认,自1985或1986年以来,或许你曾在某一时刻称呼某位黑人是黑鬼,可能你自己已经忘了吧?”福尔曼只好硬着头皮答复:“不,不可能。”律师趁热打铁:“你是否就此宣誓?”警官只好回答:“那正是我的意思。”律师换了个角度追问:“如果任何一个证人出庭作证,说你曾用‘黑鬼’一词形容黑人,这个人就是在撒谎?”福尔曼被迫承认:“没错,他们是在撒谎。”这样,辩方律师以密不透风的逻辑和出色的盘诘技巧把福尔曼警官逼进了无路可退的绝地。
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这次盘诘结束后不久,辩方从举报电话中获悉,一位女剧作家为了收集警察破案的生活素材,在案发前近10年期间曾多次采访福尔曼,并录制了14个小时的采访录音。辩方律师审听录音后发现,在录音谈话中,凡是提到黑人的地方,福尔曼警官一律使用了“黑鬼”这一侮辱性用语,共达41次之多。此外,在1994年7月28日的采访中,福尔曼自吹自擂:“我是世纪大案的关键证人,如果我不帮助检方撑住,他们就会输掉这个大案。血手套决定一切,如果没有手套,拜拜别玩了。”他还声称:“你他妈的就是搞不懂,干警察这一行用不着规矩,全是凭感觉。去他妈的规则吧,我们到时候瞎掰就足够了。”在录音谈话中,福尔曼还明目张胆地吹嘘诬陷无辜的经历,他说:“我曾拘留了不属于这一地区的闲杂之人,如果一定要我讲出理由,我就楞说此人有盗窃嫌疑。”“我们警察不是好惹的。我们就是杀了人,也知道该怎么说。”
福尔曼录音磁带的发现堪称世纪大审判的转折点
检方争辩说,谈话录音只是文学创作的素材,难免有自吹和夸大之嫌,根本不能视为合法证据。但伊藤法官仍然裁决陪审团可以审听部分录音。
在法庭盘诘时,辩方律师乌尔曼声色俱厉,重炮猛轰福尔曼:“你在预审时的证词是否完全真实?”“你是否捏造警方的刑事勘查报告?”“你在此案中是否栽赃和伪造证据?”面对这些不容回避的法律问题,福尔曼竟然答复:“我希望维护我的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特权。”换句话说,他凭借最高法院1966年在著名的米兰达案中规定的嫌犯沉默权,拒绝答复辩方针对呈庭证据提出的合理质疑。在总结陈词中,辩方律师卡克伦指出,福尔曼是“一个拥护种族灭绝政策的种族主义者、一个作伪证的家伙、美国最令人可怕的恶梦和魔鬼的化身”。
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证据的可信度是打赢官司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警方作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握的证据最多,所以,美国法律明文规定,警察必须就搜查和检验证据等法律问题出庭作证,这是法庭审判和程序公正的重要环节。警察不同于一般的证人,执法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回答辩方律师质疑的必要性。即使是普通的交通违规罚款案,涉案警察仍然有义务准时出庭,手按圣经宣誓作证。西方司法界有句箴言:“警察是法庭的公仆”。因此,福尔曼要求保持沉默、拒绝回答辩方质疑之举绝对是荒唐之至,这实际上相当于不打自招,变相承认涉嫌伪造证据,陷害被告。从法理上说,福尔曼的证词已失去了法律效力。检方几乎输定了。
辛普森案结束后,洛杉矶市地区检察官毫不留情,正式立案起诉福尔曼警官。结果,他因伪证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狱外监管。这样,有杀人嫌疑的辛普森被无罪开释,执法者福尔曼警官却因为人生污点沦为重罪案犯。
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证据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径直倒掉整碗面条。同样,即便洛杉矶警方获取了大量能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但只要其中有一样(袜子)是非法取得的,所有证据就都不能被法庭采信。于是,尽管控方女检察官克拉克在总结发言中慷慨陈词,打动了大量观众,却并未让陪审团动心。他们在近4个小时的讨论之后,一致作出被告无罪的判决。
谈起辛普森一案,无论黑人白人都承认,假如辛普森是个雇不起一流律师的穷光蛋,那他非进大狱不可。这就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理儿。
可是,如果细琢磨一下,这个理儿好像又有点儿说不通。原因在于,若是论有钱,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比淡出体坛多年的辛普森有钱得多,可是1997年泰森因涉嫌强奸遭到起诉后,尽管他同样花费天文价格聘请了一帮名律师出庭辩护,但仍然无法摆脱被定罪的命运,在大狱里结结实实地蹲了好几年。
那么,何以泰森落入正义之网,而辛普森却能逍遥法外呢?有一种解释是,泰森案陪审团以白人为主,而辛普森案陪审团成员多为黑人。黑人特别抱团,自然会偏向黑人球星。
但是,这个说法同样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为辛普森案的12名陪审员中虽然有9名是黑人,但其中却有8位是女性。一些研究陪审团的专家认为,这一构成对辛普森特别不利。根据美国学者对“黑人女性最讨厌啥样儿的黑人男性”这一社会学课题的统计和调查,最让黑人女性来气的黑人爷们儿有两种:一种是出名发财后立马就娶一个白妞儿当老婆的烧包,一种是动不动就对媳妇拳打脚踢的粗汉。而辛普森恰好把这两种坏样儿全占了。 这个世纪大案由美籍日裔法官伊藤(Lance Ito)主持审理——他的父母在二战时曾被关入日裔集中营。这位法官博才多学,一向以精通法律和严谨公正著称。
检辩双方阵营都有黑人律师,日裔法官主持审判,陪审团成员多数是黑人,一旦被告被判有罪,黑人就是想闹事也没啥理由。在九个月的审讯过程中,有沉闷枯燥普通人不易明白的血液化验证据,也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非常有戏剧性。
忽视现场勘查常识
死者被发现后,西区警察分局局长布歇决定派几位刑警赶赴相距约4公里的辛普森住宅,通知他前妻遇害但孩子无恙的消息,并让辛普森着手把两个受惊的孩子带回家。这时,一位名叫福尔曼的白人刑警自告奋勇要求带队前往。在1985年的一次家庭纠纷中,妮可被辛普森殴打后报警,福尔曼曾上门处理过他们的家庭暴力案件,知道辛普森住宅的准确地址。于是,主持调查凶杀案的瓦纳特警长便率领福尔曼等四名警探驱车前往辛普森住宅。
布歇局长的这一决定铸成了警方的第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前去的四位白人警官都曾进入过血迹遍地的第一杀人现场勘察,他们的警靴和警服上很有可能已不小心沾染了血迹。照常理,布歇局长应当派几位压根儿就没进入过第一现场的警官去通知辛普森,防止第一现场的血迹与后来被警方宣布为第二现场的辛普森住宅的血迹发生交叉沾染,这是刑事案现场勘查的基本常识。可是,警方在辛普森案中却完全忽视了这种常识。
在采集证据和保护现场方面警方也出现了很多忽视常识的重大失误。案发之后,大批刑警和刑事检验人员迅速来到现场,但法医却姗姗来迟,在案发10小时后才到达现场,错过了准确地鉴定被害人死亡时间的最佳时机。法医在解剖尸体时,不但没对尸体进行X光检查和采集妮克的右手指纹,而且对妮可死亡前是否受到性侵犯未作任何医学鉴定,致使破案线索大大减少。为了“保护”现场,警方人员顺手从妮克的公寓中拿了几条白被单,小心翼翼地盖在了尸体之上。可是,由于辛普森与妮克离婚后仍然藕断丝连,案发数周前他曾在妮克公寓过夜,并经常来公寓看望孩子,被单上难免会有他的头发或皮屑,结果致使检方呈庭的DNA证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根据案发现场照片,辩方专家发现妮可尸体裸露的肩膀上有七点血滴,从这些血滴的形状和滴落方向看,它们不可能是妮可本人滴落的。根据常识推理,这些血滴很可能是妮可倒地后有人流着血从她尸体旁走过时滴落的,因此,如果这些血滴不是来自另一名被害人戈德曼,那一定就是凶手滴落的。这样,如果能证明这些血滴属于辛普森,那么他的嫌疑便倍增。可是,当辩方专家向警方检验人员提出查验这些血滴时他们深感惊讶,因为警方完全忽视了这些血滴的重要性。妮可的尸体在解剖前已进行冲洗,这些血滴永远消失了。
警方涉嫌非法搜查
1994年6月13日清晨5点,四位白人刑警来到建有围墙的辛普森住宅。他们在前门按了很久电铃,但一直无人应门。这时,福尔曼独自一人沿围墙搜索了一圈,发现围墙后门的路上停着一辆白色福特野马型越野车。经细心观察后,福尔曼高声叫瓦纳特警长过来察看,说在驾驶员位置的车门把手上发现了微小血迹。温纳特和另两位警官看到血迹后大惊失色,他们担心住宅内的人有生命危险,便决定进入住宅进行紧急搜查。
在辛普森案中,从当时福尔曼发现血迹和长时间无人应门的情况看,四位警官擅闯民宅之举勉强可以算是具有“合理相信” 。但是,警官们进入住宅后一旦发现辛普森及其家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应停止搜查,只有当与法官取得联系申请到搜查许可证后才能对辛普森住宅进行合法搜查。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没有面临迫在眉睫危险和非紧急情况下,福尔曼警官独自一人迫不及待地在辛普森宅内继续搜查,结果铸成了警方在此案中的第二个重大失误。
决定进入住宅后,福尔曼自告奋勇抢先翻越围墙,从里面打开前门,四位警官便直奔豪宅。可是,按了很久的电铃仍然无人应门,于是他们绕行到住宅后边去三间独立客房敲门。在第一间客房,有一位睡眼惺忪的白人出来应门,他自称是辛普森的哥们儿,名叫凯林。凯林称,大约在晚上10时45分左右他听到客房背后一声巨响,墙壁上的挂画都被震动得摇晃起来,他当时以为是轻微地震,没放在心上。福尔曼疑心大起,立即单枪匹马到客房后搜查。大约18分钟后,福尔曼高声叫来其他刑警,说在屋后悬挂式空调机下的走道上发现了一只沾有血迹的右手黑色皮手套,这只手套与在凶杀案现场发现的另一只手套相配。但是,在血手套现场没发现其它血迹以及可疑的脚印和痕迹。福尔曼解释说,估计在半夜三更、黑灯瞎火之时,凶犯潜逃在屋后,一不留神撞在了空调上,在惊慌失措中遗落了手套。
发现血手套后,刑警们又找到了更多线索。他们发现,在围墙前门车道以及从前门通往住宅大门的小道都有血滴的痕迹。这样,警方认为已有足够理由怀疑辛普森是凶杀嫌疑,便宣布辛普森住宅为凶杀案第二犯罪现场,正式向法官申请搜查许可证。在后来的搜查中,福尔曼在二楼卧室的地毯上发现了一双沾有血迹的袜子,它成为指控辛普森涉嫌杀人的重要证据之一。
可是,在没有搜查许可证和非紧急情况下福尔曼独自一人在辛普森住宅中大肆搜查一事给警方造成了涉嫌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严重问题。依照美国法律,在某些人命关天的特殊情况下警官可以用电话或其它现代化通讯手段与法官取得联系,法官了解现场情况后可以口头授权警察进行搜查。只有在面临生命危险或罪证可能被销毁的紧急情况下警察才能破门闯入民宅搜查。可是,警官们进入辛普森住宅后的境遇并非如此。
在预审时,辩方指控4位白人警官心怀偏见、先入为主,早在案发之初就已把辛普森内定为主要嫌犯,然后故意寻找借口闯入民宅非法搜查。这样,假如法官判决警方违宪,则搜获的血迹和血手套都会成为“压下不用的证据”,不能在审判时呈堂。但法官听取了警方的辩解后裁决搜查行为合法。尽管如此,在庭辩期间,面对辩方律师的穷追猛打,福尔曼死活也解释不清,作为一个有多年刑事侦察经验的老手,在非紧急情况下,明知没有搜查许可证,为何仍然独自一人在住宅内搜查?辩方借此怀疑,福尔曼之所以急不可耐地闯入搜查,很可能是为了借机伪造证据,用栽赃手法嫁祸被告。
警官携带血样返回现场
1994年6月13日中午12点,当辛普森从芝加哥匆忙赶回洛杉矶时,警方已封锁了他的住宅。主持调查的瓦纳特和兰吉警官让他到警署总部来一趟,澄清一些疑点,辛普森便随口答应了。这时,辛普森的私人律师要求随同前往,但辛普森坚持说自己与凶杀案绝对无关,用不着律师。
在盘问开始之前,瓦纳特向辛普森宣读了“米兰达告诫”,提醒他有权保持沉默,有权请律师在盘问时在场。但辛普森同意放弃沉默权,独自一人与两位刑警谈了半个多小时,希望能给警方提供一些破案线索。
照常理,如果辛普森是杀人凶手,沾有血迹的手套和袜子还遗留在客房后和卧室地毯上,杀人时刺破的手指伤口未愈,就是借他十个胆,恐怕他也不敢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与经验丰富的刑警周旋。在案发当天那种心绪激荡、大受刺激的情况下,如果他在盘问过程中颠三倒四、自相矛盾、谎言连篇、破绽百出,他的口供将成为检察官指控他犯罪的重要证据。在美国社会中,犯罪嫌犯拥有沉默权的“米兰达告诫”家喻户晓,如果心怀鬼胎,他完全可以依法拒绝审问,或者至少要求律师在审问时坐镇压惊。但是,辛普森并没这样做。
在审问过程中,瓦纳特告诉辛普森警方已在他的住宅内发现了一些可疑血迹。辛普森当即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血液样品,以便澄清真相。于是,警署的护士便从辛普森身上抽取了血液样品。按常规,为了防止血样凝固和变质,警方在辛普森的血样中添加了螯合剂(EDTA)。这时,瓦纳特注意到辛普森左手用绷带扎住,且有肿胀迹象。辛普森解释说手指不知咋整的弄破了,对于弄破的具体时间他解释得含含糊糊、前后矛盾。征得辛普森同意后,瓦纳特指挥摄影师将伤口拍摄下来。值得一提的是,辛普森此时仅是犯罪嫌疑人,法官虽已颁发搜查许可证,但尚未正式颁发逮捕令,辛普森如果心里有鬼,他完全可以拒绝与警方合作,拒绝抽取血样和拍摄伤口照片。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得到辛普森的血样后瓦纳特警长并未将它立即送交一步之遥的警署刑事化验室,反而携带血样回到了32公里以外的凶杀案现场。说出来可能没人敢信,天下竟然有如此荒唐的刑警,瓦纳特那天手持血样在血迹遍地的凶杀现场遛达了三个小时之后,才磨磨蹭蹭地将血样交给正在现场取样勘查的刑事检验员丹尼斯·冯(Dennis Fung)。在庭审时,面对辩方律师的质问,瓦纳特解释说,根据工作条例,所有证据必须先登记编号,然后才能送交刑事化验室存档,而丹尼斯·冯正是负责登记编号的警员,所以他才携带血样回到了犯罪现场。可是辩方死死抓住这个重大疑点大加渲染,辩方律师卡克伦把瓦纳特和福尔曼贬称为一对大骗子,使陪审团对警方涉嫌违法乱纪、栽赃陷害的疑虑大大加深。 瓦纳特身携血样返回第一犯罪现场,铸成了警方在此案中第三个重大失误。在庭审时,警署护士出庭作证时说,他那天从辛普森身上抽取了大约7.9至8.1毫升血液样品。可是,辩方专家在警方实验室只发现了6.5毫升的血样。换言之,大约1.4至1.6毫升的辛普森血液样品竟然不翼而飞。辩方借此怀疑,瓦纳特携带血样回到第一犯罪现场很可能是为了借机伪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