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孔玲

最高人民法院孔玲

发布时间: 2021-11-29 13:17:00

1. 齐玉玲案的另外资料

曾轰动法律界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的最高法司法解释近日被废,权威人士称这意味着法院将不能援引宪法裁判争议司法解释被废除。
“齐玉苓案”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该案作出的批复也开创了中国宪法作为民事审判依据的先河。
2008年12月18日,最高院发布公告称,自当月24日起,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27项司法解释。记者发现,最高院就齐玉苓案所做的《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赫然在列。与其他26项司法解释被废止理由不同,该司法解释只是因“已停止适用”而被废止,既无“情况已变化”,又无“被新法取代”。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中国宪法学会顾问廉希圣均指出,这一司法解释的废止,涉及宪法司法化问题。
周道鸾认为,考虑到我国现行体制,最高院无权对涉及宪法的问题做出解释,所以要停止适用。针对法院能否直接援引宪法条文做出裁判,法学界曾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不能引用”,另一种意见是“可以引用”。周道鸾认为,这一司法解释被废止后,此类做法“肯定不行。” 废除司法解释与黄松有无关
而廉希圣则称,一是现在中央不再提宪法司法化的说法;二是齐玉苓案后,最高院前院长黄松有曾就宪法司法化撰文发表,跟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记者检索到,齐玉苓案二审判决后,时任最高院民一庭庭长的黄松有2001年8月13日在《人民法院报》撰文《宪法司法化及其意义———从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的一个<批复>谈起》,认为此案“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先河”,“创造了宪法司法化的先例”等。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在黄松有出事之前,中央有关领导曾就宪法司法化问题做出批示,并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此事。
“即使黄不出事,这个司法解释也同样会被废止。”最高院内部人士向记者否认此事是黄松有出事后“人走政息”,并表示所谓“宪法司法化”或将因此而一去不返。前进?倒退?还不好说
学者介绍,而长期以来,中国宪法除了发挥政治宣言等功能外,在社会生活、法律实践中总是难以觅其“芳踪”。但宪法首先是法,法律应该能被实施,因此宪法应当从神坛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为民所用。
“法院判案子不能用宪法,又回到若干年以前的状态了。”廉希圣认为,这一做法“是前进还是倒退还不好说,但会有问题,如果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又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去处理,如何得到司法救济?”
新办法并未出台,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裁判?廉希圣建议,法官可按照宪法精神去理解法律,做出判决:“不然的话,司法机关不处理实际问题,就等于受害人得不到司法救济;而得不到司法救济就等于宪法向公民承诺的权利兑现不了。”

2. 民事诉讼中被告死亡后如何确定当事人

1.被告死亡的案件,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时依法终止诉讼。

2.事诉讼过程中,被告死亡的,有遗产,有继承人的案件需要根据继承人是否同意参加诉讼分别对待。

(1)继承人表示参加诉讼的,变更继承人为被告,继续审理,已经进行的审理对变更后的被告仍然具有法律约束里,但被告仅以继承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赔偿责任。

(2)继承人表示不参加诉讼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继承人不同意参加诉讼时,通知其作为被告参加诉讼,查清遗产,判决以死亡的当事人的遗产承担责任。这样可以节省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3.被告死亡,有遗产,无继承人案件的处理。

在此种情况下,一般应当及时通知民政部门或者被告所在集体,参加诉讼,同样仅以继承的遗产的价值为限承担民事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孔玲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法律尊重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就不能简单的不论其意思表示,而一概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尤其是在继承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参加诉讼情况下,不能将不同意参加诉讼的继承人列为被告,但是,案件的处理与该继承人有利害关系,故应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裁定中止诉讼。

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继承人作为当事人承担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依照本条规定,继承人不同意参加诉讼时,通知其作为被告承担诉讼,这与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的法律规定相违背。继承人清偿债务以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没有继承遗产,也就不用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3. 石景山第一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电话为诈骗电话,请各位注意

记者拨打、北京最高、法、院、权威指定 总机: 0 I 0 一 8377 ~ 2255 陈经理接待
记者拨打、北京最高、法、院、权威指定 总机: 0 I 0 一 8065 ~ 7222 以免受骗

近来的综艺节目很是热播,

但你在笑完的背后,有没有想过,你跟你的孩子是什么关系?
我在看了几欺节目后,我想到的是我们应该不让孩子问
”,你是否有积极关注过你的孩子?
其实不论你工作有多忙,你每天只须抽出一点点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就够了,
让他(她)知道你一直在关心着他们,我总结了几点,很容易做到的:
如果你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那么请每天放一条便签于孩子的床头,
内容可以随便写,让他(她)知道你在关注他们,
偶尔在你上班休息时间里,错开孩子的上课时间给他们打个电话

4. 有协议管辖是否可以不按此约定起诉

不可以,除非约定无效,契约应当得到双方的尊重,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即约定管辖,不得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合同实务中,双方当事人常约定:“由起诉地人民法院管辖”或“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此类管辖约定是否有效,实践中颇有争议。

一、如违反唯一性原则,则约定无效:

1、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选择与合同关系密切的五个联系地的人民法院作为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2、依据民诉意见的规定,如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此即约定管辖的唯一性原则。

审判实践中,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类似前面提到的条款,法院立案部门常以条款约定不明而致无效并拒绝受理案件,或受理后审查管辖权异议时以同样理由将案件移送。

换句话,从法理上讲,前面提到那此约定,虽然表面上约定满足民诉法关于协议管辖的形式要件,但诉讼提起的不确定性,无法从实质意义上达到管辖唯一性的要求。

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1、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法经[194]307号)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可认为是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不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该约定应为有效。

2、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吴江市益佰纺织有限公司与龙口市玲楠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管辖争议案指定管辖的通知》([2005]民立他字第26号)中对江苏高院和山东高院的答复中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关于发生纠纷“在起诉方法院起诉解决”的约定有效。

虽然前面提到的几种条款内容与约定管辖唯一的立法意旨有矛盾,但司法解释已经就此问题做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导规定,实务中则应严格按照现有规定执行。

5. 广西地税局长灭门案:家里有钱还抠,妹妹联手侄女杀一家四口,后来怎样

死者:周子雄一家四口!

凶手:凌小娟,周子雄的小姨子,刘胜明,凌小娟外甥女的男朋友,苏可章,凌小娟的亲外甥!

凌小娟为啥要杀周子雄一家四口呢?

事情是这样的,姐妹三人,就属周子雄的妻子,凌小娟的二姐凌小云过的好,丈夫周子雄是个小镇的地税局局长,凌小云做建材生意的,当时林小娟的大姐生病急需用钱,凌小云没帮忙,最终导致大姐因为缺药去世,至少凌小娟这么认为的,她把大姐的死归咎于二姐身上,觉得二姐见死不救!

总结:

亲戚之间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你姐夫是局长能怎样?你姐姐是大老板又能怎样?你要有能力你姐姐,姐夫怎么可能不帮你,你说你没能力,还想让人家给你拿钱,给你工作,又怎么可能?

做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你就适合赚那两千块钱就好好赚两千,两千都赚不好,还想要更多,那是做梦,买彩票你还得花两块钱呢是不是,付出才会有回报,你二姐没帮你大姐也是有原因的,不治之症,拿再多的钱也是打水漂,不给你钱也是对的,你这种人喂不饱!

6. 中国国际法学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
任建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史久镛(国际法院原院长)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顾问、外交部条法司原司长)
会长
李适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常务副会长
饶戈平(北京大学教授)
刘振民(外交部长助理)
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
兼职副会长
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尚明(商务部条法司)
黄进(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刘楠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金克胜(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李兆杰(清华大学法学院)
秘书长
秦晓程(外交学院)
常务理事
(包括上述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在内):
赵秀文(人民大学)王传丽(女,中国政法大学)李保东(外交部)
钟建华(外交部领事司)高之国(国家海洋局)董世忠(复旦大学)
张勇(南开大学)董立坤(深圳大学)陈致中(中山大学)
王献枢(中南政法学院)李金荣(西南政法学院)朱揽叶(女,华东政法大学)
曾令良(武汉大学)曾华群(厦门大学)李勇(中国贸促会法律部)
江国青(外交学院)陶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鸣(北京大学法学院)
朱文奇(人民大学法学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学)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
张绪生(北京竞天律师事务所)王红松(北京仲裁委员会)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展览事务局)赵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高级顾问、学会顾问
汪道涵 马骏端木正邵天任 费宗祎
罗豪才 朱曾杰 徐鹤皋 魏家驹 潘抱存
兰明良 许光建 梁西赵维田盛愉
陈公绰 邵津 贺其治 黄嘉华 沈韦良
吴焕宁 邵循怡 郑成思 徐振翼 高尔森
高树异刘文宗唐厚志范国祥毕季龙
谢启美 陈平初 李道豫 史久镛 任继圣
姚壮 汤宗舜 沈达明 陈鲁直 郭日齐
郭寿康 钱骅 陈安 郑兆璜 丘日庆 欧阳楚屏
理事名单
(理事候选人均由本人所在单位根据学会提出的条件和名额推荐)
丁丽柏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万鄂湘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王玫黎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刘仁山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
朱崇实

厦门大学法学院
余劲松

武汉大学法学院
李仁真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
杨泽伟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肖永平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邹立刚

中南政法学院
陈治东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周洪钧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徐崇利

厦门大学法律系
谢石松

中山大学法律系
慕亚平

中山大学法律系
王可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陶正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杨力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李旺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丛文胜

军事科学院军制部
赵少群

贵州大学法律系
柯良栋

公安部法制局
刘锦

海南大学
韦经建

吉林大学法学院
车丕照

清华大学法学院
吕岩峰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刘世元

吉林大学法学院
洪莉萍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
浦伟良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秦晓程

外交学院
叶兴平

深圳大学法学院
高智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邵沙平

武汉大学法学院
贾午光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何敏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涉外涉港澳台处
刘伟民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王雪江

中国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
夏兴华

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办公室
李培传

国务院法制办
李建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吴浩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
回沪明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
邵文虹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贺庆

国家法官学院
顾经仪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 慧

北京大学法学院
龚刃韧

北京大学法学院
余敏友

武汉大学法学院
白桂梅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邵景春

北京大学法学院
黄亚英

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王浩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四系
刘晓蜜

河北大学法律系
王叔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
王生长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陈波

中国贸促会法律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高宗泽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冯秀梅

同上
朱洪超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刘大力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战宁

北京时代律师事务所
肖微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
谢思敏

信利律师事务所
韩小京

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叶蓁

外交部领事司
张军

外交部国际司
高燕平

驻美使馆
黄惠康

外交部条法司
胡志强

外交部条法司
王宗来

外交部条法司
王晓渡

外交部条法司
尹玉标

外交部条法司前司长
王淑芬

外交部条法司
苏伟

驻联合国代表团
马亚欧

外交部条法司
徐宏

外交部条法司
段洁龙

外交部条法司
刘大群

外交部条法司
高风

外交部条法司
李燕端

外交部条法司
王海英

烟台大学法律系
吴双全

兰州大学法律系
黄瑞

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
陈立虎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刘健

湘潭大学法学院
徐天锡

上海市法学会
马晓玲

安徽大学法学院
王在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张灵强

山东青岛大学文学院法律系
张恒山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沈秋潮

中央军委法制局
赵建文

郑州大学法学院
宋永新

浙江大学法学院
陈寒枫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
周卫国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条法处
吴慧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周建海

中国政法大学
刘廷吉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佟连发

辽宁大学法学院
张文彬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董安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牛文军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刘金科

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
刘满达

宁波大学法学院
周晓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
万国华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程宝库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
江国青

外交学院
刘慧珊

外交学院
卢松

外交学院
许军珂

外交学院
许建中

外交学院
任超英

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中心
吴高盛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黄丹涵

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
许卫凌

中国司法杂志社
张庆珍

山西大学法学院
汤树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江伟钰

南京审计学院
周健

外交部
赵永琛

公安大学科研处

7. 收到1069开头的催贷短信说我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可信吗

您好,有一定可信度的。如果用户被列为失信人,说明平台已经起诉到法院了,可以去看一下是否收到法院的通知,或者也可以去法院进行查询。类似的短信通知基本上都是假的,用户需要进行仔细辨别。

一、被执行人黑名单后果怎么样?
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都将受到信用惩戒,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失信被执行人的社会生存空间将大幅度缩小。目前,飞机、动车在高消费的范围内。

二、失信被执行人查询地址?
要按照查询系统的使用说明查询,输入被执行人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可以换个时间段再来查询,没有查询结果的可能是人民法院没有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使用说明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促使其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自今日起向社会开通“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社会各界通过该平台查询全国法院(不包括军事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三、失信人员多久可以恢复信用?
失信人员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常情况下期限为两年。如果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如果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8. 协议管辖后还能向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吗

不可以,除非约定无效,契约应当得到双方的尊重,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即约定管辖,不得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合同实务中,双方当事人常约定:“由起诉地人民法院管辖”或“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此类管辖约定是否有效,实践中颇有争议。
一、如违反唯一性原则,则约定无效:
1、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选择与合同关系密切的五个联系地的人民法院作为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2、依据民诉意见的规定,如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此即约定管辖的唯一性原则。
审判实践中,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类似前面提到的条款,法院立案部门常以条款约定不明而致无效并拒绝受理案件,或受理后审查管辖权异议时以同样理由将案件移送。
换句话,从法理上讲,前面提到那此约定,虽然表面上约定满足民诉法关于协议管辖的形式要件,但诉讼提起的不确定性,无法从实质意义上达到管辖唯一性的要求。
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1、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法经[194]307号)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可认为是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不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该约定应为有效。
2、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吴江市益佰纺织有限公司与龙口市玲楠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管辖争议案指定管辖的通知》([2005]民立他字第26号)中对江苏高院和山东高院的答复中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的复函》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关于发生纠纷“在起诉方法院起诉解决”的约定有效。
虽然前面提到的几种条款内容与约定管辖唯一的立法意旨有矛盾,但司法解释已经就此问题做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导规定,实务中则应严格按照现有规定执行。

9. 郑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判决书查询李玉玲和广电天润判决书合同纠纷一案

你如果知道该案件的判决书文号可以到中国法律裁判网注册以后登录使用判决书文号查询

热点内容
今起十部法规 发布:2025-07-18 14:57:57 浏览:849
2015年二建法规 发布:2025-07-18 14:56:48 浏览:721
臻顾法律咨询 发布:2025-07-18 14:49:00 浏览:792
全国道德模范及事迹 发布:2025-07-18 14:45:03 浏览:85
2017新婚姻法首付 发布:2025-07-18 14:37:57 浏览:16
行政诉讼法七日 发布:2025-07-18 14:36:42 浏览:218
胃炎三联疗法治多久 发布:2025-07-18 14:31:03 浏览:698
劳动法最新人事 发布:2025-07-18 14:13:17 浏览:460
法院辅助人员工作 发布:2025-07-18 13:55:39 浏览:206
如何介绍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13:53:26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