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不给判决书
❶ 法官逾期不给判决书,该怎么办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法官如此操作,你可以找法院领导反映,反正判决已经出了,这个法官也怎么样不了你的。
❷ 法院不给判决书怎么办
可向本院院长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其尽快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59条规定:“为谋私利故意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 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
如果发现审判人员在诉讼中违反以上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纪检、政法委以及人大等有关部门投诉。
❸ 法院不给判决书怎么办
可向本院院长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其尽快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59条规定:“为谋私利故意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 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如果发现审判人员在诉讼中违反以上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纪检、政法委以及人大等有关部门投诉!
❹ 法官不给判决书怎么办
是已经判决了还是尚未判决?尚未判决的当然无法送达判决书,已经判决的,可以直接向法官索要。可以录音,以利后续的投诉。
❺ 请问开庭后法官迟迟不下判决书怎么办
抄如法院无故拖延审理,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简易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司法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九条
❻ 如果判决书下来了法官迟迟不给寄判决书该怎么办
法律规定了受理后多少天内必须判决,所以不会无限制拖延,简易程序3个月,普通程序6个月。不寄送判决书,就不计算判决生效日期,也不计算上诉期限。
❼ 法院故意不送达判决书有什么责任
法院故意不送达判决书对当事人没有影响,影响的是法院的公信力,法院审理案件有程序规定,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在规定时间内,案件没审结,法院对审判人员有严格考核,考核不达标,晋级等都受影响,当事人不必担心,担心的是主审法官。
法院故意不送达判决书可以向主审法官的庭长反映,找院长,法官违法违纪举报部门举报,对于所反映情况属实法院肯定有解决办法,具体怎么处理那是法院内部的事。
❽ 法官不给被告人家属判决书,正确吗
前一段时间我到公安机关询问我儿子的事情,工作人员告诉我说现在案件都到法院了,可能都已经判过刑了。我一听就着急了,立即到法院询问,好不容易找到了承办法官,说判决书都发过了。我想知道判决结果就向法官提出要一份判决书,但法官不给,说不能给我。请问,法官不给我判决书正确吗?河南新动力律师事务所朱广晓解答:法官不给你判决书的行为是错误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定期宣告判决的,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被告人是单位的,应当送达被告人注册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你儿子和你是父子关系,属于法律层次上的近亲属关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承办法官需要向你发放判决书。
❾ 法院迟迟不下判决书咋办
如法院无故拖延审理,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法官法》第三十二条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
(二)贪污受贿;
(三)徇私枉法;
(四)刑讯逼供;
(五)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
(六)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
(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八)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
(九)拖延办案,贻误工作;
(十)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十一)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十二)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十三)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释有关审限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审限为六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审限为三个月。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三个月;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三十日。
法律规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并说明详细情况和理由。院长应当在期限届满五日前作出决定。
经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审限后尚不能结案,需要再次延长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审限届满五日前作出决定。
(9)法官不给判决书扩展阅读:
《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民商事案件延长审理期限问题作了规范:
其一,重申人民法院应当严格遵守审理期限规定。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案件审理期限作了明确规定。虽然规定审限的合理性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有不同看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案多人少”矛盾的凸显,不时有建议废除审限规定的声音。
但是,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案件上升势头持续不减,如果不规定审理期限或不执行审理期限规定,任由案件积压,势必会影响矛盾的及时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二,更加严格规定延长审理期限的申请。《规定》要求依照法律规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应当在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提出”,为院长判断并决定是否延期留下充足时间。同时,《规定》要求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应当“说明详细情况和理由”,这样规定能起到两种效果:
一是要求审判人员必须对未能在规定审限内结案做出解释说明,督促法官在审理期限内结案,不能简单以“案情复杂”为由申请延长;
二是有利于院长对案件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是否应予准许延期及延长期限。
其三,更加严格规定延长审理期限的批准。以往实践中对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审批相对宽松,按照《规定》的要求,院长应当根据申请者提出的具体理由和案件情况,决定延长期限的长短,不能再搞“一刀切”,顶格批准最长期限。
❿ 法官故意拖延时间不发判决书入何定罪
民事诉讼法中抄规定普通程序一审袭审理期限为6个月,二审为3个月
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3个月
现在是法制社会,也是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很多普通百姓 对于有质疑的问题
上网一搜索 就基本知道答案了
这是一个常识 法官应当也知道。法官不会拿自己的职业生涯来开玩笑的。
所以 你所主张的法官 故意拖延不给判决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如果你真的能证明法官是故意这么做的 故意超过法定的审理期限仍然不向当事人送达判决
那么你有权将证据交给检察院 并控告法官
但是我认为你所谓故意 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臆测而已!
只要从受理你案件之日起到下达判决之日未超过法定的审理期限,那么法官的做法不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