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河南法院陈松林

河南法院陈松林

发布时间: 2022-03-13 13:01:28

㈠ 雷姓的来源,姓雷的名人

雷(Léi)姓源出有三:
1、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2、出自黄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据《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其后子孙以雷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雷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现在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②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③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
④ 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⑤ 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⑥ 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得姓始祖: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上述的几支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此期有资料表明,已有雷姓迁居于古时的楚汉之地,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后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中,豫章人雷焕后裔有一支迁往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但均以冯翊、豫章为其主源,而且这两支雷姓均各自独立发展,直到隋唐以后,才因一些特殊的原因,逐渐迁徙、发展、合流在一起。唐宋以后,雷姓分布更加广泛,如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均有雷姓人的身影。其中,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有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中,在瑶族、畲族中,雷姓都是大姓,他们有自己的族谱,还涌现出一些有作为的人物。瑶族雷姓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如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县皆有,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当然,这是因为北方历代兵连祸接,雷姓士族只好更多地繁衍于相对稳定的南方。明初洪武年间,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明中期以后,至清代中叶,雷姓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部分人移居海外。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三、历史名人

雷 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 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 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 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
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
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著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著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铁崖: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1873-1920),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就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豫章郡:汉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的省会),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2、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此外,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豫章堂”、“精易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历史上,雷姓济济多才,近现代,更是如此,雷姓既有科学家、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2、雷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八年雷崇民纂《雷氏族谱》,河北永清雷姓一支字行为:“安靖敬谨�,翊运能来有,渊源永振强。”

六、雷氏族谱
鼻祖 雷公 黄帝娶方雷氏生以医佐黄帝炮制中草药普救万民
二世 异
三世 畅
四世 堙 公生六月能言,十六继重为南正
五世 渠援
六世 熏
七世 颉
八世 鹿(鹿下有四点)
九世 凫
十世 禹(王旁禹字)
十一世 公弁 为车正 没於王事
十二世 孟华
十三世 禄夫
十四世 梦珍
十五世 台光
十六世 太得
十七世 泷骏
十八世 长庚 官太守
十九世 蓓
二十世 翠
二十一世 昂
二十二世 门(门中一合字)
二十三世 倡
二十四世 元奇
二十五世 驺
二十六世 建可
二十七世 铠定
二十八世 君求
二十九世 仲纥
三十世 休
三十一世 申豪
三十二世 昌
三十三世 振
三十四世 谅 仕周
三十五世 瑕
三十六世 偃
三十七世 缵 仕周
三十八世 贶
三十九世 谷
四十世 麾
四十一世 奄(上面加台字上部)
四十二世 瓿
四十三世 禹(右加佳字) 仕魏
四十四世 侠
四十五世 (走字加瞿)
四十六世 嗥
四十七世 俏
四十八世 轨
四十九世 (大字下焉右耳)
五十世 锯 字於乐始居鄱邑雷岗
五十一世 元嘉 字国瑞
五十二世 泄 字远文
五十三世 通
五十四世 博文 字潜天 仕汉
五十五世 捷 字一举
五十六世 安民 字子泽
五十七世 遇 字兆巷官江陵令
五十八世 中德 继伯嗣徙越
五十九世 义 仕东汉官御史 与陈仲交如膝胶世称雷陈之谊
六十世 乾阳 字七德弟仓州太守
六十一世 景民
六十二世 甄
六十三世 杰文 字入瑞
六十四世 焕 丰城令 通纬象得龙 泉太阿二剑

以下为南方江西、湖南、四川一带雷姓世系,皆以雷焕为始祖

始祖 讳焕 字孔章 鄱阳小雷岗人也 晋平吴乱武帝时 半牛二星间常有紫气 时张华与公同登楼望 密问公曰 此何气也 公曰宝剑之精 上彻于天 当在豫章丰城 华即举公为丰城令 公至掘狱果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以一送张华 以一自佩曰灵物终当化去华得剑曰乃干将也莫即可复至乎然神物终当合耳后果验公由鄱阳合丰城因仕遂家焉后名其乡曰剑池邑曰剑邑江曰剑江盖物以人显故民怀其德剑池立庙名宦有祠享祀悠久 镡舍孙礼曰作谱必归其宗崇本也而详其所可徵不强述其所难考重祖也吾雷氏谱断自焕者盖镡肇居会昌之原而焕则其所自出之祖溯流穷源义宜尊之也以上不详者不敢附也此断为始祖云
妣陶氏,生子二:长华、次叶(字文灿开派别处)
第二世 讳华 字文英,有逸才郡举为建州从事晋平吴后朝政多失郡以国命使华适闽过延平津剑忽腰间跃出隋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面三刀龙蟠潆波沸浪腾汉曰先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欤公以建州从事陛南昌太守而卒
妣王氏,生子二:长继元、次继新(讳鼎开派别处,生子二长象功字锦行次象初无嗣,后裔多从陕西)
第三世 讳承 (295年——366年) 字继元。复任丰城令有政声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五年乙卯殁于东晋兴宁四年乙丑享七十一岁。
妣万氏,生子二:长纫卒、次镡
第四世 讳镡 镡乃剑之鼻名公名镡者应剑瑞也官上舍龄东晋建元间卜居邑南会昌乡之原山水清秀后人名其里日镡舍故有镡蔓所咏镡阳家山图古诗一首最著也卒葬上山屋傍丁山癸向
妣余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山 生子三 长升 次昱 三杲
第五世 讳升 (342年——395年)字东明生于东晋咸康八年壬寅时堂五湖扰乱中原不宁退遁隐居东晋太元二十年乙未亨寿五十四岁葬本都地名松原坑山丙壬
妣黄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 生子二 长祥 次节(开派别处)
第六世 讳祥 (375年——433年)字瑞乡生东晋甯康三年乙亥十一月卒南宁元嘉十年癸酉葬麻丘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殁失考与夫合葬麻丘坪丑山向 生子一 令
第七世 讳令 (426年——?)字秉威号耕读生于东晋安帝二十二年戊午殁失考葬三十四都铙房巽山乾向
妣张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三十四都铙坊巽山乾向 生子二 长益德 次明德(开派九江府)
第八世 讳修 (?——504年)字益德生南宋元嘉年殁天监三年甲申葬神岭亥山已向
妣王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二 长宪文 次宪武 生女一适
第九世 宪文 (480年——?)字昌周生建元庚申七月殁南梁天监戊午葬沿溪
妣陈氏 葬松源山 生子二 长永泰 次惟泰(徙居南昌松安)
第十世 永泰 (519年——582年)讳世亨生南梁天监已亥殁南陈大建丑享寿六十三岁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妣张氏 与夫合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生子三 长朝安 次朝畅 三朝中
第十一世 朝畅 讳乾生随文代之际幼孤以工役而殁官舍幸得蹄葬本里
妣徐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在聚源头 生子一 万硕
第十二世 万硕 讳才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二月初一日幼有大志唐贞观年间补授南昌尉 邵武太守事治暇录传家谱刻引于石碑殁南陈天嘉四年甲申葬油坑尾田螺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现夫同葬 生子三 长泽 次润 三浍
第十三世 天庇 (672年——?)讳浍生唐咸亨三年壬申八月十五日甫九龄赘城陂李婆塘李宅子孙遂家其地殁夫妇同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子一 震
第十四世 震 (704年——775年)字鸣空生唐长安四年已酉五月殁大历十年乙卯十月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长安二年丁未殁大历已未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霆发 次霆进
第十五世 霆进 (755年——827年)生天保乙未五月殁太和元年丁未十二月葬本里叶家窝飞凤形地冠穴 公居心忠厚处事端祥事亲以孝著交友以信闻与人不乘与世无忤故乡里扬诩实非虚声也
妣聂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一 梦霖
第十六世 梦霖 (795年——859年)讳正生唐贞元年乙亥十月殁大中乙卯葬瑾坑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高塘 生子一 庆远
第十七世 庆远 (814年——904年)生元和九年乙卯二月初三日殁昭宣帝二年丙寅八月葬释褐阪
妣胡氏 生唐开成二年丁已八月殁后梁贞明龙德六年戊寅十月葬失考 生子二 长日笃 次日诚
第十八世 日诚 (887年——951年)生唐光启三年丁未六月初三日殁后周广顺年辛亥葬敝形墓
妣徐氏 生唐光启二年葬麻丘坪 生子一 景文
第十九世 景文 (937年——?)生后唐长兴八年癸已八月十四日葬叶家窝
妣甘氏 生后唐清泰二年乙未二月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肇基 次烨
第二十世 肇基 (976年——1060年)八郎字日新号扩充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十一月初八日辰时寿八十五岁于嘉佑五年庚子九月十八日戌时终原葬炉冲枫树下后改葬老虎冲壁上挂灯形癸山丁向立坟。 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丘五十二都 ,与族孙德酿同仕于朝,官内阁主事,因内侍雷允恭骄横专权,公预知败即弃职归里。 于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正月初四日举家来楚南桂北之衡阳乡,地名南园背(今湖南省桂阳县东成乡春养塘村)继居,石洞雷氏开派之祖,桂永郴衡临蓝嘉等处雷氏。有赞云:德性贞固创业乘裕,后裔繁盛乡国共慕。又云:英英雷氏系出吴西内阁主事刚直自持不附内侍临下仁慈,自吴来桂石洞开基创业乘统百世本支肇基之谥谁曰不宜 。石洞雷氏第一代。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桐源枧独卢村
续妣周氏 生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十一月初四日酉时享寿八十岁殁宋嘉佑二年丁酉十二月初三日已时葬春养塘上首马架冲枫树下 生子一 小七郎文亨

附:石洞雷氏字辈排列表
肇基生文亨,十四幼相承,念少百千万,富贵尽郎称,福寿康雷仲,正孟应孔廷,
尚礼光先祖,敦仁裕嗣英,本隆枝益茂,源远泽长清,盛世钟灵秀,高贤待召徵,
书香开甲弟,道学启支仍。

============================================================

【雷姓宗祠通用对联】

〖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精易理;
忠播睢阳。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学者雷德润,建安人,精通《周易》。雷德润及其三个儿子雷机、雷栱、雷杭俱精于研究《周易》而知名,著有《周易注解》,当时人称“雷门易”。下联典指唐张巡偏将雷万春,安史之乱时,任张巡部将。安禄山的部将令孤潮围攻雍丘时,他站在城头与令狐潮对话,被对方埋伏的弓弩手射中,面部中六箭,仍岿然不动。万春强毅用命,敌大惊。后在睢阳战死。
情逾胶漆;
光烛斗牛。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鄱阳人雷义,字仲公,举茂才时,要让给好友陈重,但刺史不允许,他便披散头发装疯,远走他乡。当时人说:“胶漆可算是坚固了,但不如雷义与陈重的友情。”后历官侍御史、南顿令。下联典指西晋豫章人雷焕,通天文星象。武帝时,斗、牛二星宿间常有紫气,大臣张华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宝剑的精气冲到天上所致。张华又问他宝剑在那里,他说在豫章丰城里。于是,他被任为丰城令,到县里后,在监狱的地基下挖掘出了龙泉、太阿二宝剑。
冯翊世泽;
双剑家声。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雷姓的郡望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下联典指晋·雷焕,见斗、牛间有异气,知丰城有宝剑,乃求为丰城令,果得龙泉、太阿二剑。
钟山招隐;
雍丘著名。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雷次宗,筑室于钟山西岩,谓之“招隐馆”。下联典指唐·雷万春,为张巡偏将。令狐潮围雍丘,雷万春立城上与令狐潮对话。伏弩手箭发,六矢着面,雷万春岿然不动。
帝妃后裔;
石室奇缘。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方雷氏女为黄帝妃,生玄得,因以雷为氏。下联典出《徐铉稽神录》载,番禺中有一女饷田,忽失踪,月余,女着盛服归,自言为雷公所娶,成婚于石室中。
-----------------------------------------------------------------
〖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雨露滋润禾稼壮;
田畴沃腴稻菽香。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为雷姓“雷”字的析字联。上联嵌“雨”字,下联“田”字,合而“雷”字。
一门父子皆英烈;
半千贪官尽服诛。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勇士雷三益,清流人。景炎初,文天祥入汀,开府集兵,三益同丙、戊、庚三子应召,父子英烈,皆没于军。下联典指金代翰林修撰雷渊,浑源人。字希颜,一字季默。至于进士。为东不录事。兴定末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都邑,所至有威誉。至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乐器掷池惊天地;
风雪采松胜桐琴。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精通琵。安禄山攻入长安,被掠至洛阳。在凝碧池宴上,安禄山命众乐师奏乐,雷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王维有诗咏之。下联典指宋代琴师雷威,晓音律,遇大风雪,独往峨眉山酣饮,披蓑戴笠入松林中,听其声连廷悠扬者,伐以为琴,妙过于桐。
包拯雄风千年颂;
雷锋精神万代传。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现代著名的“包公”雷经天,广西区南宁人。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下联典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湖南长沙人。荣立地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
〖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胶漆坚牢,何如友谊切实;
斗牛光彩,遥知剑气冲霄。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郡功曹雷义,字仲公,顺帝时,以让友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走不应命。时语曰:“胶漆自得坚,不如雷与陈。” 下联典指晋代丰城令雷焕,豫章人。通纬象。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张华问焕:“是何祥?”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

冯翊灵钟歌松竹,而文夸肇建;
新庭瑞霭培亭壮,以德大诒谋。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雷氏宗祠联(1)。雷氏宗祠,清雍正八年由雷家四个兄弟合资兴建,传说在未建祠时,雷志茂选其埕基则费了一番心机,久选无法定局,偶然间发现自家放养的一群牛,归牛栏后总是跑到一处空埕憩息,而此埕冬暖夏凉甚至天上下起雪花此埕也沾不到边,精通风水学的雷志茂,认为此地背靠状元顶(形状如帽),前为笔架山围玉兔,是嫦娥奔月地,因此,最后确定此地建祠,该祠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不包括外祠埕,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为牌楼式,规模不大,但古雅可观。祠内梁架错彩描金,祭台前九幅工笔上彩画,线条清晰神形毕现。“冯翊”,(汉代郡名)今陕西省大荔县,雷姓祖居地。充分反映了雷氏后裔怀祖、念祖的心理(下同)。

宝婺灿瑶,阶星近五云,冯翊风各翻彩蠲;
高辛荣凤,诏堂开三代,香庭膝绕舞斑衣。
——佚名撰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雷氏宗祠联(2)。
-----------------------------------------------------------------

附录【雷姓典故、趣事】

〖“陈雷之谊”与“如胶似漆”〗
《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记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雷义助人免于死罪而不收回报酬金,嗟乎,“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义遂为守灌谒者。”
贺铸有《小梅花》词云: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
雷义被举荐却让于人,刺史不准而佯狂披发走,故被称雷颠。
陈重与雷义之间互相举让之谊,后来被称为“陈雷之谊”,明代曾蒙简有诗《次太白韵》云:�独居意不展,登楼怀始开。矧兹采石江,旁有谪仙台。
谪仙擅词赋,而抱经济才。当时冀大用,乃为群小猜。
金门既垂阻,轩冕轻浮埃。或蹑岷峨去,或浮湘汉来。
鲸鲵困涸涔,鸾凤苦低徊。琢石毁奇宝,嗜羹废盐梅。
所以千载下,令人心欲摧。云孙守兹土,交谊逾陈雷。
邀我拜遗像,浩歌还举杯。清芳杳难嗣,往事良可哀。
弃置勿复道,万劫终成灰。
蒙学中有谣曰: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成语“如胶似漆”亦由此而来。

㈡ 车固村历史名人有哪些

车千秋:(公元前?~前78年待考),字玉峰,本姓田;冯翊长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西汉大臣,车氏鼻祖之一。
战国时田齐后裔。后徙长陵,车千秋为高寝郎。
会卫太子为江充所潜败,田千秋讼太子冤。汉武帝感悟,拜为大鸿胪,数月遂为丞相,封富民侯。
田千秋谨厚有重德。汉武帝驾崩,田千秋扶持戾太子继位为汉昭帝。当时,由于丞相田千秋的年事已高,每天步行朝见很不方便,所以,汉昭帝特准这位大恩人坐着小车出入宫殿,从此赢得了”车丞相“这一响亮的雅号,子孙便以车为姓。

车成:(生卒年待考),梁郡人(今河南商丘)。著名东汉学者。
兄弟二人均为赤眉军所执,成叩头乞以身代弟死,因均得释。

车济:(生卒年待考),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东晋官吏。
果毅有大量,任金城令时,金城被石虎将麻秋所攻陷,他宁死不降而被杀。

车胤:(公元?~400年),字武子;澧阳人(今湖南澧县)。著名晋朝大臣、学者。
他少年时好学,但家贫无钱买油,便将萤火虫捉来放在布囊中照书苦读,“囊萤读书”、“车胤囊萤”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后来以桓温辟,遂显于朝廷,历官征西长史。车胤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尝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车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晋孝武帝时,车胤累官至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王道子,讽八座,启以为丞相,车胤执不可,晋隆安间迁吏部尚书。后为元显所害。

车路头:(公元?~421年),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大臣。
晋明元年间在东宫时为帐下帅。谨慎无过。帝即位,拜为散骑常侍,封金乡公,加忠意将军。时群臣多被谴。路头不任事,随帝左右助谈笑。或议及刑狱,常主宽恕,帝因此而倍加信任。
官至散骑常侍,赐爵金乡公,后改宣城公。每至评狱,常献宽恕之议,以此见重于朝。
晋泰常末年逝世。谥忠贞。

车似庆:(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宋朝学者。
潜心理学,隐居乐道,年已及耄,读书犹至夜半。释经评史,榷古商今,迥出新意,自成一家之言。有《五经论》、《闲居录》等。

车安行:(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宋朝诗人。
认为“圣贤穷达,自关世道”。工诗,著有《镂冰集》。

车垓:(生卒年待考),车安行从子。著名宋朝经学家。
宋度宗时期以特科授迪功郎、浦城尉,不赴。精于经学,尤深于《礼》,与从兄车若水并传安行学。有《内外服制通释》。

车梁:(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御史大夫。
车梁,按察某州时见拽轿小童,爱之,至州令易门子。吏目以无应。车梁曰:“如途中拽轿小童亦可。”吏目又以小童乃递运所夫。驿丞喻其意,进言曰:“小童曾供役上官。”竟以易之。强景明戏作拽轿行云:“拽轿拽轿,彼狡童兮,大人要。”末云:“可惜吏目却不晓。好个驿丞到知道。”

车若水:(公元1210~1275年),字清臣,号玉峰、山民,车似庆之孙;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南宋学者。
少师事陈耆卿学,为古文。晚乃弃去改师陈文蔚,刻意讲学。博于学,工古文。
因病脚,作客自娱,故著有《脚气集》二卷。另著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已佚。

车邦佑:(公元1507~?年待考),广东博罗县泰美镇人。著名明朝大臣。
二十五岁中举,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并从此踏上仕途。
初授山东行人司行人,陟浙江道监察御史,迁湖广道监察御史,升北京巡城都御史(正二品),奉敕册封崇王。
车邦佑虽然在京城做了高官,但仍不忘家乡。车氏族人相传,车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当时只有上下两栋。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车邦佑在宗祠上下两栋中间又建造了一栋,使上中下三栋连成一体,宗祠因气势雄伟而远近闻名。

车任远:(生卒年待考),字远之,号柅斋,亦号蘧然子;浙江上虞人。著名明朝音乐家。
明万历间即公元1580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
专工作曲,著有《四梦记》及《弹铗记》、《曲录》、《四梦》、《高唐》、《邯郸》、《南柯》及《蕉鹿》。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出》,任远的《四梦》顿时为之失色。今亦惟有《蕉鹿》一梦于《盛明杂剧中》。
著有杂剧五种,除《蕉鹿梦》外,《高唐梦》、《邯郸梦》、《南柯梦》、《福先碑》和传奇《弹铗记》,均已佚传。

车宁:(生卒年待考),福建闽县人。著名明朝大臣。
性坦宕无私,有谋略,博学强记。正统间进士,历户、工两部主事、湖广参议、广东参政、广西左布政使。抚谕少数民族,辖境安宁。

车霆:(生卒年待考),山西离石人。著名明朝大臣。
性质直,不拘小节,成化间进士。曾任平凉知州,治政尚严,宗室不能干以私。后累迁都御史,巡抚宣府。

车大任:(生卒年待考),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明代官吏。
万历进士,历南丰知县,官至浙江参政,所在有嘉誉。著有《萤囊阁正续集》。
其子车以遵,工诗,有《高露堂集》。

车万育:(生卒年待考),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清朝官吏。
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兵科掌印,以敢言著称。

车鼎晋:(生卒年待考),车万育之子;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清朝学者、诗人。
清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工书法,笔力超绝,首编《全唐诗》。
著有《四书辨体》、《审音考异》、《天竹山房诗集》等。

车耀先:(公元1894~1946年),又名车华荣;四川大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早年投身川军,曾任川军刘湘部第二十一军新兵训练处处长,第二十八军第二路司令黄鳌部上校副官长,后任团长。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愤然退役。1928年曾去日本考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在成都主办“注间符号传习班”,启发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创办《大声》周刊,宣传抗日,成为成都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党内任川康特委军事委员委员,1940年3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了“成都抢米事件”,嫁祸于共产党,公开逮捕了车耀先、罗世文。车耀先、罗世文先被关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后转贵州息烽监狱,在狱中和罗世文、韩子栋、许晓轩等组织秘密支部,领导狱中斗争。
1945年8月毛泽东亲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提出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等在押政治犯,国民党当局诡称罗世文、车耀先已病死。为了掩盖其谎言,戴笠密令将罗世文化名“张世英”、车耀先化名“田光祖”,关入重禁闭室,使他们隔绝与外界的联系。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又与罗世文、黄显声、谭沈明等七十二人一起辈秘密转往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车耀先、罗世文被列为重犯,禁止放风。
1946年8月18日,车耀先与罗世文同时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重庆松林坡戴笠停车场,终年五十二岁。
注_成都抢米事件:
1940年,国民党当局为了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活动,在成都发动了“抢米事件”,企图达到既打击地方民主派势力,又摧毁共产党组织的目的。
3月14日晚国民党三青团中央组织处长康泽率数百名暴徒、特务化装成饥民,闯入四川实力派人物潘文华主办的重庆银行仓库抢米,并故意高呼“打倒资本家”、“无产阶级万岁”等口号,妄图嫁祸共产党。3月18日,民党当局以“共党鼓动抢米、破坏抗战”的谎言为借口,逮捕了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罗世文、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车耀先等。
“抢米事件”后,中国共产党迅速组成新的特委班子,并发表《为抢米事件告成都市民书》,揭穿了反动派的阴谋。

车蕃如:(公元1910~?年待考),贵州贵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兵学研究院毕业。中训团党政班第十二期,三军大学联战系第二期结训。
1937年秋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参谋处课长。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参谋处处长,继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四军参谋长。
1940年后历任第八补训处团长、副处长、中训团军事组副组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参谋长。
1943年冬任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处长。
1945年任国民革命军军令部步兵司司长,统管美械部队编制。
194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46年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快速纵队司令,兼整编第八十旅旅长。
1946年12月,所部被人民解放军击灭,调任参谋总长办公室副主任。
1947年9月兼东北行营办公室主任。
1948年12月任黔西师管区司令。
1949年6月升任贵州绥署参谋长,后逃往台湾省。
1950年,升任台湾省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参谋长。
1952年12月出任台湾省“总统府”第二局局长,1954年升任台湾省“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后以台湾省“国防部联战委员会”中将委员退役。

车敏瞧:(公元1912~2005年),学名车国宝;山西垣曲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早年就读于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在这里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教育。
车敏瞧回忆说:在太原读书的时候,夏天放假了,我就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把那马列主义书偷偷拿出来,偷偷看,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说得好。看了那个以后,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冲锋陷阵都是为了人民。后来有了理想,就是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车敏瞧成为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也成为国民党特务盯梢的对象,他在太原呆不下去了。1935年,党组织把他介绍到上海的一家养鸭厂,在这里,他一边工作一边主编进步刊物《我们的世界》。
1936年车敏瞧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救国同盟会。
1938年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保安队,同年,车敏瞧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六分校教务主任。在戎子和担任山西第五行政区专员后,成立了山西第五行政区保安部队,下辖四个支队,均建有党组织,这支部队是决死第三纵队的孪生兄弟部队,车敏瞧任政治部主任。
12月事变后,1940年车敏瞧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叁纵队政治部主任,决死第三纵队进行整军,加强了党的建设,加强了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狠抓了干部队伍的建设、整顿和提高,整顿了部队的纪律和作风,决死第三纵队面貌一新。
车敏瞧后到延安党校三部组教科任副科长。解放战争他历任晋冀鲁豫第四纵队第二十三旅政委、太岳第三军分区副政委、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六师政委、第六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1951年,车敏瞧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抗美援朝期间被授予朝鲜政府国旗勋章一枚,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
车敏瞧回国后,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军医大学政委。
1955年,车敏瞧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
车敏瞧后来转业,任北京中医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77年出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977年,车敏瞧出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至1988年。
2005年4月11日,车敏瞧因病在长春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车惠民:(公元1922~今),江西人。著名建筑专家。
博导,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和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和疲劳性能做过较多的试验和分析研究。
现从事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和现有桥梁的评估,维修和加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著作有《铁路钢筋混凝土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理论,设计,工程实践)》等。

车恒德:(公元1940~今),黑龙江巴彦人。著名发明家与密封专家。
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西安海林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曾负责参加轰五、轰六、运七、FBC-1中国飞豹等飞机起落架设计与成功研制,拥有十余项专利与产品,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内外专利博览会、发明展览会等十多个奖项。
车恒德以航空技术为基础,在国外组合密封的高起点上,经三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发明的多项专利密封系列产品车恒德(车氏)密封,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品牌密封新品种。
车恒德在古城西安建成研发基地。

车用太:(公元1942~今),朝鲜族;黑龙江方正人。著名地质力学专家。
研究员,博导。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全国震情跟踪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组组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
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六项。
著有《地下水微动态研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入门》、《饮用天然矿泉水》等八部专著及《地下水水力学》等三部译著。

车凤翔:(公元1948~今),著名防疫医学专家。
研究员,博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空气生物学组主任、中华卫生检验杂志编委、中国洁净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兼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常委理事兼吸入肺毒理学会主任。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
主编专著《肾综合症出血热传播途径及预防》、《空气微生物采样及检测》、《现代空气微生物学及采、检鉴》等。

车荣福:(公元1951~今),上海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1970年8月参加工作,昆明工学院采选系采矿专业毕业,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
1970~1991在广西八一锰矿从工人到党委书记、第一副矿长兼总经济师。
1992~1998在广西柳州地区从经委主任兼工交工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到广西钦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1999年出任广西钦州市委书记、钦州市人大党组书记、主任。现任广西自治区委常委、秘书长。

车俊:(公元1955~今),安徽巢湖人。著名中共地方党务工作者。
1973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
历任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合肥市公安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党委书记;合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
2001年10月后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现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㈢ 关于苏轼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㈣ 地下党在徐州被害的烈士名单

姓名
被害时间
被害地点
人数
原由

无名氏
1913.5.30
制造局内
3
上海制造局驻军,随唐尧臣策应徐企文起义被捕,与唐同时被杀

陆永兰
1913.11.1
制造局内
1
中华民国工党党员,5月29日攻打上海制造局被俘

高复林
1913.11.1
制造局内
1
中华民国工党党员,5月29日攻打上海制造局被俘

罗春廷
1914.2.18
西炮台
1
又名陆千野,党人案

俞镇岳
1914.3.20
西炮台
1
党人案

潘匡世
1914.3.26
西炮台
1
党人案,与聂振东同时被害

张良明
1914.3.28
西码头
1
侠义铁血团成员,因虹口炸弹案被捕引渡

程玉山
1914.5.7
西炮台
1
策动军队起义案

王杰
1914.5.7
西炮台
1
程玉山案

黄松林
1914.5.7
西炮台
1
程玉山案

张克明
1914.5.20
西炮台
1
与何海鸣等策动起义案

贾南洲
1914.6.8
西炮台
1
湖北二次革命案

陈炳美
1914.6.13
西码头
1
又名陈小和,策动上海制造局驻军案,5月27日被捕

陈乔荫
1914.6.17
西炮台
1
5月30日闸北起义案泄,被捕14人之一

王锦山
1914.6.17
西炮台
1
陈乔荫案

章根
1914.7.1
西炮台
1
陈乔荫案

陈申明
1914.7.1
西炮台
1
陈乔荫案

戴天雄
1914.7.13
西炮台
1
侠义铁血团领导人,曾为东北讨袁军司令、决死团团长。6月8日

被捕

杨弼藩
1914.8.10
西炮台
1
又名杨小宝,定远起义案

颜绍武
1914.9.28
西炮台
1
扬州起义案,9月21日被捕

俞炳昆
1914.10.14
西炮台
1
参与上海二次革命,后又策动昆山、常州、宜兴警察案

裘茂根
1914.12.3
西炮台
1
6月中旬于华龙路被捕

陈宝珊
1914.12.24
西炮台
1
于闸北天保里被捕

郑道华
1915.11.26
西炮台
1
8月17日金利源码头(今十六铺码头),向郑汝成投弹案被捕

朱耀南
1915.11.28
西炮台
1
因夺军械,定期起事,10月23日被捕

金汉章
1915.12.10
西炮台
1
因刺郑汝成案被捕

冯汉样
1915.12.14
西码头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谢求
1915.12.14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庄玉坤
1915.12.14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余燎
1915.12.14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莫振声
1915.12.14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陈玉麟
1915.12.6
西炮台
1
肇和舰起义时攻打二区警署12月6日被捕

陈道尧
1915.12.16
西炮台
1
党人案

夏成普
1915.12.16
西炮台
1
党人案

鲍德俊
1915.12.20
西炮台
1
肇和舰起义时攻打二区警署12月6日被捕

叶大秀
1915.12.20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王大共
1915.12.20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刘元洪
1915.12.20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谭桂福
1915.12.28
西炮台
1
9月11日《亚细亚报馆》投弹案

刘之远
1916.1.27
西炮台
1
肇和舰水手,肇和舰起义案

王知
1916.3.13
西炮台
1
进攻徐家汇警署案

戴光太
1916.3.13
西炮台
1
进攻徐家汇警署案

薛得胜
1916.3.13
西炮台
1
进攻徐家汇警署案

许荩臣
1916.3.13
西炮台
1
进攻徐家汇警署第

田璧成
1917.9.1
西炮台
1
又名田辅基,8月5日被捕

赵 烈
1917.9.9
西炮台
1
浙江起义案,8月19日被捕

马龙飞
1917.9.9
西炮台
1
赵烈案同时被捕

尹神武
1918.5.11
龙华大操


1
被诬为孙祥夫,以刺郑汝成案,1917年11月27日于白尔路442号被捕

张汇滔
1920.1.31
普安路国

恩寺门口
1
淮上军司令、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被刺后,2月5日去世

说明:已立传略和事略者,本表不予重复。

二、寓境其他名人简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代
寓境年份
住址
说明

宁调元
湖南醴陵
1883~1913
1907
八仙桥鼎吉里4号
汉口二次革命发动者,诗人

张聿光
浙江绍兴
1885~1966
1910
斜土路514号
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校长

蒋介石
浙江奉化
1887~1975
1915
白尔部路新民里11号贝勒路369号
国民党总裁

柏文蔚
安徽寿县
1876~1947
1917
环龙路渔阳里2号
安徽都督、国民革命军军长

宋庆龄
广东文昌
1893~1981
1918
莫利哀路29号、环龙路63号
孙中山夫人

李书城
湖北潜江
1882~1965
1920
望志路106号
湖北自治军司令

沈钧儒
浙江嘉兴
1875~1963
1921
贝勒路天祥里20号
《中华新报》主笔

郭沫若
四川乐山
1892~1978
1923
环龙路44号
《创造周报》、《创造日报》编辑

于右任
陕西三原
1879~1964
1924
喇格纳路130号
上海大学校长

蒋经国
浙江奉化
1910~1988
1924
圣母院路庆顺里3弄9号
蒋介石之子

章锡琛
浙江绍兴
1889~1969
1926
霞飞路霞飞坊35号
开明书店经理

郑毓秀
广东宝安
1891~1959
1927
马斯南路88号
法租界第二特别法院院长

丁西林
江苏泰兴
1893一1974
1927
亚尔培路331号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袁希涛
江苏宝山
1866~1930
1927
贝勒路恒庆里39号
江苏省教育会会长

黄伯樵
江苏太仓
1890~?
1927
环龙路98号
上海市公用局局长

严独鹤
浙江桐乡
1889~1968
1928
吕班路三德坊7号
《新闻报》副总编辑

魏道明
江西德化
1901~1978
1928
马斯南路88号
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

沈从文
湖南凤凰
1902~1988
1928
萨坡赛路204号
作家

叶浅予
浙江桐庐
1907~1995
1928
贝勒路广恒里
画家

杨贤江
浙江余姚
1895~1931
1929
福煦路明德里52号
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黎锦晖
湖南湘潭
1894~1967
1930
萨坡赛路290号
音乐家

黄宾虹
安徽歙县
1865~1955
1930
西门路214号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王晓籁
浙江嵊县
1886~1967
1930
环龙路环龙别墅10号
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

钱杏邨
安徽芜湖
1900~1977
1930
吕班路万宜坊38号
文学家

王任叔
浙江奉化
1901~1972
1930
西门路西门坊
中国文艺协会秘书长

江一平
浙江杭县
1898~1971
1930
高乃依路
律师,东吴大学法学教授

张东荪
浙江杭县
1887~1973
1930
贝勒路同益里9号
光华大学教授

邵元冲
浙江绍兴
1890~1936
1930
萨坡赛路211号
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

张默君
湖南湘乡
1884~1965
1930
萨坡赛路211号
立法院立法委员、邵元冲妻

王敬礼
浙江黄岩
1885~?
1930
亚尔培路205号
中央研究院会计处主任

孟森
江苏武进
1868~1938
1930
西门路润安里49号
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世琼
四川峨眉
1888~?
1930
福履里路130弄3号
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科主任

曹惠群
江苏宜兴
1885~?
1930
白莱尼蒙马浪路振华里32号
大同大学校长兼化学教授

周仁
江苏南京
1892~1973
1930
白尔部路新民里12号
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

蒋兆和
四川泸州
1904~1986
1931
吕班路大陆访17号
上海美专国画科主任、教授

诸闻韵
浙江安吉
1894~1940
1931
鲁班路李家宅90号
上海美专教授

姜丹书
江苏溧阳
1885~1962
1931
萨坡赛路230号
上海美专教育系主任、教授

张辰伯
江苏无锡
?~1949
1931
亚尔培路步高里19号
上海美专艺术教育系主任、教授

李烈钧
江西武宁
1882~1946
1931
马斯南路125号(今思南路91号)
国民政府委员

程潜
湖南醴陵
1882~1968
1931
马斯南路123号
国民政府委员

丁玲
湖南临澧
1904~1986
1931
吕班路万宜坊60号
作家

吴敬恒
江苏武进
1865~1953
1931
环龙路芯丰里10号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常委

沈元鼎
浙江绍兴
1895~?
1931
陶尔斐斯路四合里34号
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教授

刘大钧
江苏丹徒
1891~1962
1931
霞飞路兴业里6号
国民政府主计处主计官兼统计局局长

沈熊庆
上海
1900~?
1931
霞飞路和合坊4号
复旦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颜任光
广东崖县
1888~1968
1931
劳神父路604号
光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教授

方子卫
浙江镇海
1902~?
1931
吕班路万宜坊71号
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校长

蔡廷锴
广东罗定
1892~1968
1931
金神父路金谷村
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军长

林森
福建闽侯
1868~1943
1932
金神父路330弄3号
国民政府主席

陈铭枢
广东合浦
1889~1965
1932
环龙路善庆坊10号
京沪卫戍司令长官

何香凝
广东南海
1879~1972
1932
辣斐德路辣斐访8号
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廖仲恺夫人

徐懋庸
浙江上虞
1910~1977
1932
金神父路花园坊106号
作家

曹聚仁
浙江浦江
1900~1972
1932
金神父路花园坊107号
作家、记者

诸乐三
浙江安吉
1902~1984
1933
鲁班路李家宅90号
上海美专教授

王远勃
广东澄海
?~1950
1933
金神父路花园坊73号
上海美专副校长、西画系主任兼教授

王济远
江苏武进
1893~1975
1933
萨坡赛路312号
上海美专教授

俞剑华
山东济南
1895~1979
1933
西门路西湖坊66号
上海美专教授

章衣萍
安徽绩溪
1902~1946
1933
环龙路花园别墅25号
上海美专教授

胡祖同
浙江鄞县
1887~1936
1933
陶尔斐斯路四合里40号
中央银行国库局总经理

虞洽卿
浙江镇海
1867~1945
1933
高乃依路20号
上海总商会会长

席德懋
江苏吴县
1892~1952
1933
辣斐德路599号
中央银行业务局总经理

陈洁如
浙江镇海
1900~1971
1933
吕班路巴黎新村8号
又名陈璐,蒋介石前妻

袁牧之
浙江宁波
1909~1978
1933
霞飞路689号
电影演员

瞿白音
江苏嘉定
1910~1979
1933
霞飞路689号
作家,电影编导

史良
江苏常州
1900~1985
1933
辣斐德路辣斐坊1号
律师

胡敦复
江苏无锡
1886~1978
1933
吕班路万宜坊13号
大同大学校长

韩组康
湖南长沙
1894~1968
1933
薛华立路155弄3号
中国化学会和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

应时
浙江吴兴
1886~?
1933
薛华立路第二特区法院
上海特区地方法院民事庭庭长、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震龙
湖北蕲水
1892~?
1933
福履里路148号
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第十六区工赈局局长

邹秉文
江苏吴县
1893~1985
1933
萨坡赛路312号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学禹
浙江绍兴
1904~?
1933
金神父路金谷村58号
上海电话局局长

雷沛鸿
广西南宁
1888~1967
1933
金神父路354号
江苏省教育学院教授兼研究实验部主任

倪贻德
浙江杭州
1902~1970
1934
吕班路花园村4号
上海美专教授

钱大钧
江苏吴县
1893~1982
1934
辣斐德路辣斐访15号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薛笃弼
山西解县
1892~1973
1935
马斯南路95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长、解放后任上海律师学会副主任

张大壮
浙江杭州
1903~1980
1935
辣斐德路永裕里91号
国画家

唐拾义
广东三水
1874~1939
1936
辣辣斐德路532号
唐拾义父子制药厂经理

朱志尧
江苏青浦
1863~1955
1936
吕班路万宜坊41号
求新机器制造厂创办人

胡政之
四川成都
1883~1949
1936
辣斐德路万福坊
《大公报》主笔

张耀翔
湖北汉口
1893~1964
1936
金神父路金谷村42号
商务印书馆特邀编辑

包天笑
江苏吴县
1876~1973
1936
爱麦虞限路静村6号
作家

赵丹
山东肥城
1915~1980
1936
环龙路锡荣别墅3号
电影演员

金国宝
江苏吴江
1894~1963
1936
蒲石路怡安坊38号
交通银行总稽核

林淡秋
浙江海宁
1906~1981
1937
辣斐德路441号
作家,左联常委

李萍倩
安徽桐城
1903~1984
1937
霞飞路霞飞坊119号
电影编导

邵式军
浙江余姚
?~1964
1937
巨籁达路299弄3号
苏浙皖税务总局局长

丘哲
广东梅县
1885~1959
1937
环龙路56号
统一社发起人之一

唐豪
江苏吴县
1897~1959
1937
萨坡赛路190号
律师

瞿直甫
江苏崇明
1889~1944
1937
蒲柏路328号
瞿直甫医院院长

顾坤伯
江苏无锡
1905~1970
1938
占家湾卢家弄3号
上海美专教授

朱文侯
浙江平湖
1895~1961
1938
望志路南永吉里41号
上海美专教授

王个簃
江苏启东
1897~1988
1938
吕班路幸福坊4号
上海美专中国画系主任兼教授

金华亭
浙江金华
1901~1941
1938
萨坡赛路218号
《申报》记者

姚名达
江西兴国
1905~1942
1938
霞飞路523号
商务印书馆编辑

李青崖
湖南湘阴
1884~1969
1938
爱麦虞限路166弄10号
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上官云珠
江苏江阴
1920~1968
1938
马浪路西成里40号
电影演员

徐元诰
江西吉安
1877~1956
1938
辣斐德路422号
中华书局《辞海》编纂

王伯元
浙江慈溪
1893~1977
1938
马浪路49号
中国实业公司董事长

王汉伦
江苏苏州
1903~1978
1938
圣母院路150号
电影演员

汪祎成
江苏无锡
1910~1978
1938
环龙路188弄3号
国民政府司法院司法行政部主任参事、顾问

吴斐月
浙江义乌
1907~1983
1938
吕班路万宜坊32号
《申报》编辑

金雄白
江苏青浦
1904~1985
1938
吕班路201弄48号
律师

俞颂华
江苏太仓
1893~1947
30年代
福煦路国民里8号
《申报月刊》总编辑

张善孖
四川内江
1882~1940
30年代
马浪路西成里16、17号
上海美专教授

张大千
四川内江
1899~1983
30年代
马浪路西成里16、17号
上海美专教授

张德怡
浙江温州
1879~1970
30年代
福煦路明德里52号
上海美专教授

关良
广东番禺
1900~1986
30年代
金神父路花园坊
上海美专教授

陈抱一
广东新会
1893~1945
30年代
霞飞路霞飞坊290号
上海美专教授

吴觉农
浙江上虞
1897~1989
30年代
金神父路花园坊2号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副主席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

林汉达
浙江镇海
1900~1972
1941
薛华立路103弄27号
之江大学教授、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

胡山源
江苏江阴
1897~1988
1941
金神父路129弄93号
作家、文学翻译家

陆小曼
上海
1903~1965
1942
环龙路花园别墅11号
作家、画家

陈群
福建闽侯
1890~1945
1942
环龙路201号
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时局策进委员会委员

厉尔康
浙江杭县
1888~1967
1945
茂名南路165弄2号
国民政府军陆军中将

周予同
浙江瑞安
1898~1981
1945
马浪路新民村24号
复旦大学教授

吴克坚
湖南平江
1900~1986
1945
林森中路霞飞坊59号
金刚公司经理(中共上海市委地下工作者)

陈果夫
浙江吴兴
1892~1951
40年代
茂名南路67号
国民党中执常委

洪兰友
江苏江都
1900~1958
40年代
中正南二路118弄23号
国民政府内政部长

罗家伦
浙江绍兴
1897~1969
40年代
中正南二路64号
驻印大使

戴愧生
福建南安
1892~1979
40年代
林森中路来德坊39号
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副部长

张嘉璈
江苏宝山
1889~1979
40年代
茂名南路193号
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银行总裁

秦德纯
山东沂水
1893~1963
40年代
西门路455号
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

卢汉
云南昭通
1895~1974
40年代
思南路44号
云南省主席

陈良
浙江临海
1895~?
40年代
复兴中路539号
国民政府粮食部次长

秦伯未
上海
1901~1970
40年代
嵩山路振平里20号
著名中医

陈长蘅
四川荣昌
1888~1987
1946
思南路57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主计部主计官

唐生明
湖南东安
1906~1987
1946
中正南二路78号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将设计委员

许涤新
广东揭阳
1906~1988
1946
思南路117号
中共驻沪办事处工作人员

邹鲁
广东大埔
1885~1954
1946
绍兴路58号
国民政府委员

许世英
安徽秋浦
1873~1964
1946
合肥路588号
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

汪倜然
安徽黟县
1906~1980
1946
黄陂南路福熙村4号
《大晚报》编辑、主笔

秉志
河南开封
1889~1965
1946
陕西南路309号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主任、复旦大学教授

邓叔群
福建福州
1902~1970
1946
陕西南路309号
中国科学社真菌研究室研究员

曹俊
江苏宝山
1918~1971
1947
茂名南路219号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副主任委员兼青年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旦平
上海
1911~1975
1947
雁荡路71号
律师

张知本
湖北江陵
1881~1976
1948
复兴中路553弄17号
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

毛人凤
浙江江山
1898~1956
1948
长乐路118号
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

李宗仁
广西临桂
1891~1969
1948
林森中路188号
中华民国代总统

卢于道
浙江鄞县
1906~1985
1948
陕西南路309号
中国科学社总干事

朱经农
江苏宝山
1887~1951
1948
绍兴路中华学艺社
光华大学校长

张大煜
江苏江阴
1906~1989
1948
林森中路494号D202室
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顾翼东
江苏吴县
1903~1996
1948
重庆南路万宜坊72号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化验室主任

王志稼
江苏吴县
1897~1983
1948
复兴中路545号
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刘永纯
江苏扬州
1897~1953
1948
中正南二路207号
上海巴斯德研究院院长兼震旦大学教授

张鋆
浙江平阳
1890~1977
1948
建国东路318弄12号
上海东南医学院教授

郑兰华
浙江嘉兴
1895~1971
1948
建国东路334弄19号
中央大学教授

严志弦
江苏武进
1905~1968
1948
建国中路薛华坊16号
复旦大学教授

薛绍清
江苏江阴
1897~1976
1948
永嘉路19号
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兼教授

徐铸成
江苏宜兴
1907~1991
不详
辣斐德路万福坊
《大公报》主编

杨村彬
北京
1911~1989
50年代
绍兴路56号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鲍乐乐
浙江杭州
1901~1963

金陵中路257弄4号
滑稽演员

平海澜
江苏松江
1885~1960

建国西路196号
上海市文史馆馆长

袁希洛
江苏宝山
1876~1962

茂名南路126弄6号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顾仲彝
浙江余姚
1903~1965

南昌路53号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应云卫
浙江慈溪
1904~1967

南昌路136弄48号
电影导演、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

夏仲芳
江苏松江
1895~1968

兴安路141弄11号
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

邝翠娥
广东番禺
1892~1968

瑞金一路118弄24号
第二医学院教授

唐士恒
广东中山
1908~1968

淡水路365号
第二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

林奕仙
浙江永嘉
1879~1969

自忠路317弄9号
象棋高手

单养禾
江苏武进
1890~1969

嵩山路振平里18号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盖叫天
河北高阳
1887~1971

兴安路22号
京剧演员

程门雪
江西婺源
1902~1972

西门路宝安坊1号
上海中医学院院长

沈永康
上海
1908~1972

淮海中路881号
第二医学院外科教授

周祥生
浙江定海
1895~1974

陕西南路63弄8号
祥生汽车行创办人

陈娟娟
四川乐山
1929~1976

太仓路186号
电影演员

毛啸岑
江苏吴江
1900~1976

重庆南路169弄60号
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副教务长

黄桂秋
安徽安庆
1905~1978

瑞金二路225弄36号
京剧演员

顾均正
浙江嘉兴
1901~1980

淮海中路927弄63号
开明书店编辑,科普作家

蒋湘青
江苏宜兴
1899~1981

永年路149弄59号
上海体育专科学校副校长

田桓
湖北蕲春
1893~1982

复兴中路320弄72号
孙中山秘书,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魏指薪
山东曹县
1897~1984

兴安路鸿安坊4号
上海市伤科研究所副主任

赵景深
四川宜宾
1902~1985

淮海中路四明里6号
复旦大学教授

康泰
北京
1927~1985

皋兰路29号
电影演员

张雪父
浙江镇海
1911~1987

瑞金二路129弄9号
画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

沈锡元
上海
1904~1988

陕西南路39弄29号
上海广慈医院外科主任

陶菊隐
湖南长沙
1898~1989

淡水路332弄3号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杨荫深
浙江鄞县
1908~1989

陕西南路25弄7号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

刘斌昆
北京
1902~1990

马当路328弄32号
京剧演员

林风眠
广东梅县
1898~1991

南昌路53号
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王万龄
云南腾冲
1900~1992

重庆南路179弄6号
国民政府军85军中将副军长

唐君远
江苏无锡
1900~1992

茂名南路151号14室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

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邝安堃
广东番禺
1902~1992

复兴中路569号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陆俨少
江苏嘉定
1903~1993

复兴中路346弄8号
国画家、艺术教育家

㈤ 1025年的通鉴记载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三年(辽太平五年)
春,正月,乙酉,辽主如混同江。
戊子,辽遣宣徽南院使萧从顺等来贺长宁节,见于崇政殿,皇太后垂帘,置酒殿中以宴之,御史中丞薛奎馆伴。从顺欲请见,且言南使至北者皆见太后,而北使来独不得见。奎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得见也。”从顺乃已。及辞,从顺有疾,命宰臣王曾押宴都亭驿。从顺问曾曰:“南朝每降使车,悉皆假摄,何也?”曾曰:“使者之任惟其人,不以官之高下。今二府八人,六常奉使,惟其人,不以官也。”从顺默然。既而从顺称疾留馆,不以时发,帝遣使问劳,挟太医诊视,相属于道。枢密使曹利用请一切罢之,乃引去。
二月,戊午,辽禁其境内服用明金及金钱绮,国亲当服者,奏而后用。
乙丑,权御史中丞薛奎,罢为集贤院学士、知并州,或谮奎漏禁中语也。既而秦州阙守,帝以奎屡官西边,习其土风,即改奎知秦州。秦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俭约,教民水耕,谨商算,岁中廪粟积者三百万,征算衍者三十万,核民隐田数千顷,复得刍粟十馀万。
是月,辽主如鱼儿泺。
三月,丙子,徙知河南府陈尧佐知并州。每汾水涨,州人忧溺,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亭,民赖其利。
壬辰,辽以左丞相张俭为武定军节度使,以殿前都点检萧都哩为契丹行宫都部署。
是月,辽主如长春河。鱼儿泺有声如雷,其水一夕越沙冈四十里,别为一陂。
夏,四月,壬子朔,诏恤刑狱。
是月,以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刘煜知河南府。煜世家河南,衣寇旧族。尝权发遣开封府事,独召见,太后问曰:“知卿名族,欲一见卿家谱,恐与吾同宗也。”煜曰:“不敢。”它日,数问之,煜无以对,因伪风眩,仆而出,乃免。
五月,庚寅,录系囚。
癸巳,幸御庄观刈麦,闻民舍机杼声,赐织妇茶帛。
辽主清暑永安山。以萧从顺为太子太师,吴叔达翰林学士,道士冯若谷加太子中允。命张俭移镇大同。
六月,癸酉,环、原州属羌叛,寇边,环庆都监赵士隆等死之。遣使者安抚陕西。
秋,七月,戊子,诏诸路转运使察举知州、同判不任事者。
壬寅,以前户部郎中夏竦起复知制诰。竦急于进取,喜任数术,世目为奸邪。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求起复,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而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故有是命。
辽主猎于平地松林。
八月,辛亥,知益州薛田言:“本州解发举人,自张咏以来,例给馆券至京,今得三司移文,乃责吏人偿所给官物,恐非朝廷之意。”帝曰:“汉贡士皆郡国续食,今独不能行之远方邪?其令悉蠲之!”
戊午,夔州路提点刑狱盛京,言忠州盐井岁增课,奉节、巫山县营田户逃绝,里胥代纳户税,万州户纳谷税钱,皆为民害;诏悉除之。京,度之从兄也。
初,李谘等既条上茶法利害,论者犹争言其不便。辛未,命翰林侍读学士孙奭、知制诰夏竦等再加详定。
九月,庚辰朔,始遣使贺辽后正旦。
辽主驻南京。
己亥,辽始遣使来贺宋太后正旦。
冬,十月,乙卯,太白犯南斗。
辛酉,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晏殊为枢密副使。
庚午,以宰臣王钦若为译经使。唐译经使以宰相明释学者兼领之;宋初翻译经论,令朝官润文,及丁谓相,始置使;而钦若乃因译经僧法护等请为使,议者非之。
十一月,己卯朔,孙奭等言:“十三场茶积而未售者六百一十三万馀斤,盖许商人贴射,则善者皆入商人,其入官者皆粗恶不时,故人莫肯售。又,园户输岁课不足者,使如商人入息,而园户皆细民贫弱,力不能给,繁扰益甚。又,奸人倚贴射为名,强市盗贩,侵夺官利。其弊如此,不可不革。请罢贴射法,官复给本钱市茶,而商人入钱以售之。”于是茶法复坏。
庚子,辽主幸内果园宴,京民聚观。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王钦若既兼译经使,始赴传法院,感疾亟归;车驾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戊申,卒。皇太后临奠出涕,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遣官护葬事,录亲事及所亲信二十馀人。建隆以来,宰相恤恩,未有此比。
钦若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时人目为“瘿相”。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典迁就以中上意。性倾巧,敢为矫诞。太后以先朝所宠异,故复用之。及吴植事败,太后滋不悦,同列稍侵之,钦若悒悒以殁。后有诏塑像茅山,列于仙官。
辽北院枢密使萧哈绰有疾,辽主欲临视之,哈绰谢曰:“臣无状,猥蒙重任;今形容毁瘁,恐陛下见而动心。”辽主乃止。会北府宰相萧朴问疾,哈绰握其手曰:“吾死,君必为枢密使,慎勿举胜己者。”朴闻而鄙之。乙丑,卒。
十二月,戊辰,辽以萧朴为北院枢密使,封兰陵郡王。
先是朝班以宰相为首,亲王次之,使相又次之,枢密使虽检校三师兼侍中、尚书、中书令,犹班宰相下。咸平初,曹彬以枢密副使兼侍中,位户部侍郎、平章事李沆下,循旧制也。乾兴中,王曾由次相为会灵观使,曹利用由枢密使领景灵宫使,时以宫观使为重,诏利用班曾之上,议者深以为非。至是曾进昭文馆大学士、玉清昭应宫使,同集殿庐,将告谢,而利用犹欲班曾上,合门不敢裁。曾抗声目吏曰:“但奏宰相王曾等告谢。”班既定,利用郁郁不平,张士逊慰晓之。庚申,诏宰臣、枢密使序班如故事。而利用志矫,尚居次相张知白上。及闻召张旻于河阳为枢密使,利用疑代己,始悔惧焉。
殿前副指挥使杨崇勋,尝诣中书白事,属微雨新霁,崇勋穿泥靴登阶,王曾颔之,不以常礼延坐。崇勋退,劾奏其失,送宣徽院问状。翼日,曾入对,请传诏释罪,太后问其故,曰:“崇勋武夫,不知朝廷之仪。举劾者,柄臣所以振纪纲;宽释者,人君所以示恩德。如此,则仁爱归于上而威令肃于下矣。”
癸亥,徙崖州司户参军丁谓雷州司户参军。
谓以家寓洛阳,常为书自责,叙国厚恩,戒家人毋辄怨望,遣人致于西京留守刘煜,祈付其家,戒使伺煜会众寮时达之。煜得书,不敢私,即以闻;帝见之感恻,故有是命。宰相言:“谓,天下不容其罪而窜之,今不缘赦宥,未可内徙。”帝曰:“谓斥海上已数年,欲令生还岭表耳。”
乙丑,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张旻依前充枢密使。太后微时,尝寓旻家,旻事之甚谨,后深德之,故复掌枢府。寻改名耆。
是岁,燕民以年谷丰熟,辽主车驾临幸,争以土物来献。辽主礼高年,惠鳏寡,赐酺饮。至夕,六街灯火如昼,士庶嬉游,辽主亦微行观之。
丁丑,辽禁工匠不得销毁金银器。

㈥ 潢川古代有什么名人

春申君黄歇(?~前238),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元代文学家——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光州(今潢川)人。祖宗雍古部人,居靖州天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北)。高祖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司判官,死后赠封恒州刺史,子孙按照“以官为姓”的惯例改姓马。曾祖月合乃,跟随元世祖忽必烈至汴,累官礼部尚书;父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曾任光州监军,始居光州。

王实味(1906年3月12日-1947年7月1日),中国作家,河南潢川人,妻子刘莹。

【潢川籍烈士】王书礼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魏岗乡人.1960年8月入伍,共青团员,空军108部队12大队战士,1966年12月牺牲,终年27岁,荣立三等功。 墓号:匠止6区l排2号
(照片上:河北省潢川县魏岗乡人.1960年8月入伍,共青团员,空军108部队12大队战士,1966年12月牺牲,终年27岁,荣立三等功。)
陈东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9年1月入伍,53465(161师482团)部队2连战士,同年2月28日牺牲,终年19岁。墓号: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12排15号
陈松林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9年1月入伍,53465(161师482团)部队2连战士,同年2月28日牺牲,终年20岁。墓号: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12排16号
周新中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7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465(161师482团)部队炮连战士,1979年3月7日牺牲,终年19岁。墓号: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13排13号
简正付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3月入伍。486团副班长,1979年3月牺牲,终年25岁。中共党员,荣记三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余延潢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3月入伍。486团7连排长,1979年3月牺牲,终年24岁。中共党员,荣立一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连明军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3月入伍。486团2连排长,1979年3月牺牲,终年25岁。中共党员,荣立二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陈国云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3月入伍。53471(162师486团)部队班长,1979年2月牺牲,终年22岁。中共党员,荣记一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高顺辉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3月入伍。486团7连副班长,1979年3月牺牲,终年25岁。中共党员,荣立二等功。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高正光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54482(121师363团)部队副班长,共青团员,1977年1月入伍,1979年2月18日牺牲,终年22岁.广西靖西县烈士陵园。(墓号:1区18排6号)
胡应河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54480(121师361团)部队战士,共青团员,1977年1月入伍,1979年2月21日牺牲,终年21岁.广西靖西县烈士陵园。(墓号:1区15排11号)
王有学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54480(121师361团)部队战士,共青团员,1977年1月入伍,1979年2月21日牺牲,终年23岁.广西靖西县烈士陵园。(墓号:3区18排3号)
鲍新武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8年入伍,53305(127师379团)部队战士。1979年3月牺牲,终年19岁。共青团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曹宏伟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8年入伍,53306(127师380团)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1岁。共青团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陈学志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8年入伍,53309(128师直)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1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李金州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6年入伍,53309(128师直)部队班长。1979年2月牺牲,终年21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路继贤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8年入伍,53309(128师直)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0岁。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宋国明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8年入伍,53309(128师直)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0岁。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李月明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7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54482(121师363团)部队80分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3岁,荣立三等功。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
宋世国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7年1月入伍,54481(121师362团)部队84分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0岁,追记一等功。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
王泽斌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7年2月入伍,中共党员。54479(121师直)部队61分队班长,1979年2月牺牲。终年22岁,荣立三等功。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
余海清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人。1977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4480(121师361团)部队战士,1979年2月牺牲。终年22岁。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

㈦ 古今的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5、张旭 代表作:《古诗四贴》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是中国唐朝中期的知名书法家。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在书法界,他有“草圣”的称呼。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为金吾长史,世称他为“张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热点内容
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4 18:45:35 浏览:664
社会与法见凉山 发布:2025-05-14 18:39:32 浏览:844
山东省法律援助网上平台 发布:2025-05-14 18:39:27 浏览:450
乐平乐港法院 发布:2025-05-14 18:37:17 浏览:486
广告表演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4 18:29:30 浏览:743
道德经轻诺 发布:2025-05-14 18:29:27 浏览:506
澳门包围立法会 发布:2025-05-14 18:23:22 浏览:621
法院周庆 发布:2025-05-14 18:22:31 浏览:615
上海政法学院咋样 发布:2025-05-14 18:22:18 浏览:802
法律道德论文 发布:2025-05-14 18:20:49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