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法院陈
『壹』 北平无战事刘烨上军事法庭是第几集
《北平无战事》刘烨上军事法庭在第二集。
第二集剧情简介
北平银行金库主任崔中石以侯俊堂受贿的百分之二十股份为诱饵,说服了党通局全国联络处主任徐铁英为方孟敖辩护。崔中石在南京的活动,表面上是以北平分行金库副主任的身份,代表方步亭行长前来救子,实际上是作为中共地下党党员,营救中共特别党员方孟敖。
法庭上,方孟敖在庭上见到了受审的林大潍,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番慷慨的陈词,让他深受触动。在说到方孟敖的违抗军令案时,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曾可达作为公诉人,与辩护人徐铁英唇枪舌剑。法官审问方孟敖,要求方孟敖作最后陈述,方孟敖的回答让众人瞠目结舌。
(1)军事法院陈扩展阅读: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由孔笙、李雪执导,刘和平编剧、总制片,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和祖峰等人联合主演。
该剧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贰』 中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叁』 审判张学良的法官是谁
1936年月30日,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军法会审。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被高等军事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李烈钧(1882年2月23日-1946年2月20日)字协和,号侠黄,江西省南昌府武宁县罗溪人。清末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家。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成员,孙文(孙中山)的亲信。
1908年(光绪34年),自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後,任江西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第54标第1营管带
1909年(宣统元年),赴昆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
1911年(宣统3年)10月17日,为呼应武昌起义,李烈钧应江西省的革命派的邀请而回到江西。
1912年(民国元年),江西省议会选举李烈钧为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任都督期间曾被江西各商会以违法殃民恣睢暴戾等罪名控诉
1913年6月9日,袁世凯下令将其免职。民国2年(1913年),李烈钧同孙文策划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民国4年),李烈钧加入中华革命党。同年12月,奉孙文的指示赴云南省开始争取西南各省都督的活动参与护国战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後,李烈钧军的存在意义消失。讨伐完龙济光後,李烈钧只身赴香港、上海隐退。
1917年(民国6年)8月至9月,孙文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李烈钧任大元帅府总参谋长。10月,护法战争开始。
1919年(民国8年)10月,孙文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李烈钧被任命为代理大元帅,负责管理广州的事务。
1920年(民国9年)12月,孙文为北伐而设立大本营,李烈钧任大本营总参谋长。
1924年(民国13年)1月,李烈钧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民国16年)4月,蒋中正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李烈钧支持并参加
1928年(民国17年)後,李烈钧离开南京,在上海养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後,正寓居上海的李烈钧同反蒋人士如冯玉祥、方振武、张知本、陈嘉佑等人来往密切。
1933年,他数次致电蒋中正,支持蒋领导抗日战争。他的立场已由反蒋抗日变为支持蒋介石领导抗日。
1936年西安事变後,李烈钧被委派为审判张学良的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
1937年(民国26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李烈钧同宋庆龄、冯玉祥联名提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李烈钧将身边达到服役年龄的五个儿子都送入军队
1946年(民国35年)2月20日,李烈钧在重庆逝世。享年65岁(满63歳)。国民政府给予国葬。中共中央发来唁电,并派周恩来、董必武亲往吊唁。
『肆』 毕业于黄埔的中国共产党重要军事指挥官
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光辉业绩的黄埔军校著名共产党人,还有在1955年授衔前已经牺牲或未授予军衔的军职以上师生53人,他们是: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
周士第上将罗瑞卿大将1955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生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
李之龙,黄埔第1期,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舰长。
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
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
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董朗,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
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
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
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
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
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
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
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
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
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
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
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
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
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
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
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
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
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
王世英,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
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
赵尚志,黄埔第4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潘中汝,黄埔第5期,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
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
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
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
20世纪80年代,经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有36位军事家是中国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个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刘志丹等组成的英名方阵里,可看到有16人曾经在黄埔军校留下过青春的足迹,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许继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权、黄公略、刘志丹。
出身于黄埔的解放军将领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人民共和国为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将军们,举行隆重的授衔典礼。人们早已熟悉共和国将帅的名字,却并不熟悉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将帅之星中,竟然有那么多人出自同一所军事学校,这就是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军校中有着堂堂阵容。出身于黄埔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外交家,更多的成为将帅之星。在共和国10大元帅里,就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等5人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在10位大将里,就有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位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上将有8人、中将有9人、少将有11人。这也就是说,仅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开国将帅中,就有36人直接受过黄埔精神的熏陶。他们是:
1924年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元帅(5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
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大将(3人)
陈赓,黄埔第1期,国防部副部长。
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
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
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
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
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
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
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州军区副政委。
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朱家璧,黄埔军校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人民解放军中一些早期黄埔生,凭资历本来是可以授中将以上军衔,但只授予了少将军衔,这里面虽然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红军时期的经历,或革命经历不完整,而影响了他们的职务和军衔的晋升。
12
『伍』 法院各领导如何称呼他们
要称呼法官。知道领导的职位,庭长、院长、法官,加上姓即可,如某院长。不知道职位,一律称呼某法官最好,不要称呼某同志。即使他只是一般文职人员或者书记员,这样称呼也不会太离谱。如果他从事的岗位与法官一职有较大差异的话,你这样称呼他他会主动提醒你他的实际职责。
拓展资料
法院组织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高级人民法
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及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
依法审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3、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4、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
依法审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2、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3、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4、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对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以及市辖区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经济审判庭,庭设庭长、副庭长。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它的判决和裁定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审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对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
除审判案件外,并且办理下列事项:
1、依法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2、依法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专门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是中国统一审判体系——人民法院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国家的审判权。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农垦法院、石油法院等。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的组织或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
2、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即专门人民法院所审理的案件的性质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
3、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并不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同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
『陆』 开国上将简历
1、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2、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
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5、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许世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先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吕正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士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韦国清
『柒』 二战后被中国自己的军事法庭判死刑的日本战犯都有谁
从1945年12月中旬起至1947年底,中国各地的军事法庭共受理战犯案件2435人,其中判处死刑149人,实际执行145人(4人在执行前病死或减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镝木正隆 陆军少将 第55军参谋长
酒井隆 陆军中将 第23军司令官
膳英雄 宪兵大佐 徐州宪兵队长
田中久一 陆军中将 第23军司令兼香港总督
谷寿夫 陆军中将 第59军司令官、前第6师团长
德本光信 陆军大佐 独立混成第31联队长
平野仪一 陆军少将 第129师团第92旅团长
森木五郎 宪兵大佐 华北派遣军宪兵队
长野间贤之助宪兵大佐 香港宪兵队长
泽荣作 陆军大佐 澳门特务机关长
重藤宪文 陆军少将 华南派遣军宪兵队长
左近允尚正海军中将 中国派遣舰队参谋长
金沢朝雄 宪兵中佐 香港宪兵队长
田村刘吉 海军少将 第83警备队司令、第14根据地司令
田中透 陆军少将 台湾混成旅团第2联队
长久保孚 文官、工学博士 抚顺煤矿矿长
伊达顺之助满洲陆军上将 特务、伪满洲国自治联军司令 。
『捌』 开国上将最年轻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1916—1985)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年39岁。肖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16年1月21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城区,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玖』 五十五个上将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授予的55个上将 摘自---《军事史林》1995年第4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同日,国务院隆重举行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周恩来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意义授予将官。共油55名高级将领荣获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分别追授两人。 国防部副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肖克 国防部副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 副总参谋长 王震 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邓华 副总参谋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副总参谋长 李克农 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 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 副总参谋长 张爱萍 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彭绍辉 总参动员部部长 王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总参交通部部长 吕正操 总参三部部长 李涛 总参队列部部长 傅秋涛 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长 肖华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钟 总政治部副主任 甘泗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总干部第一副部长 赖传珠 总干部副部长 宋任穷 总后勤部副部长 洪学智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士第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郭天明 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周纯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成 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赵尔陆 海军副司令员 王宏坤 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苏振华 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 空军副司令员 刘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 陈联锡 工程兵司令员 陈士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杨勇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 李志明 北京军区司令员 杨成武 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朱良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周桓 济南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 济南军代区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 王新亭 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唐亮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 叶飞 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陈再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广州军区司令员 黄永胜 广西军区司令员 李天佑 广西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韦国清 成都军区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贺炳焱 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 阎红彦 昆明军区司令员肩政治委员 谢富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 乌兰夫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陶峙岳 军事学院副院长 陈伯钧 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钟斯光 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宋时轮 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奇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55军军长 陈明仁 第69军军长 董其武 1956年授予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王建安 1958年授予 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李聚奎
『拾』 新中国成立封为上将军衔的都有谁
1955年9月27日授予(55人)
1956年授予(1人)
1958年授予(1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