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为当事人

法院为当事人

发布时间: 2025-05-28 06:22:34

㈠ 什么情况下法院才会为诉讼当事人指定法律援助律师

一、在何种情况下法院会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
1. 对于盲、聋、哑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时,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七条。
二、法院指定辩护的情形有哪些?
法院指定辩护分为“可以指定辩护”和“应当指定辩护”。
1. “可以指定辩护”指的是法院可以或者不可以指定辩护人,无论指定还是不指定都合法。具体情形包括:
-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
-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
-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
-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
- 具有外国国籍;
-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 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
2. “应当指定辩护”意味着法院必须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具体情形包括:
- 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
- 被告人在开庭审理时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
对于盲、聋、哑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等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㈡ 法院说的当事人是原告还是被告

当事人一般指的参与诉讼的人。包括原告和被告。一审,二审,再审期间的当事人称谓不同。原告,被告是一审期限的称呼。二审叫上诉人被上诉人,再审叫再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㈢ 判后答疑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判后答疑是人民法院为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判决、裁定内容以及从法律上正确把握和对待裁判结果,针对当事人就认定证据、适用法律等方面提出的疑问,采取由原承办法官进行答疑的一种司法便民措施。
(一)办案法官判后答疑是塑造人民法院司法权威、以公正促和谐的迫切需要。受文化水平与生活背景影响,当事人对法律和裁判的理解总是有限的,即便一份公正的判决,当事人也有可能对专业性较强的法律用语不理解,如果不作解释说明,司法公正就难以彰显。因此,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尤为重要。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的任务不单单是对案件作出裁判,而且要通过审理案件来维护社会主义的法治和社会秩序。要实现这一目的,人民法院必须让诉讼当事人、诉讼参加人和社会上的其他人理解裁判的依据和理由,自觉接受裁判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对判决有疑义不能服判的,提出上诉的更应该让他们理解裁判的依据和理由,自觉接受裁判的结果,服判息诉。同时,让他们了解裁判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以提高公民遵守法律的意识,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
(二)法官判后答疑是节约审判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诉讼效率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在涉诉信访中,法官裁判确有错误的属少数,当事人无理取闹的也属个别,多数属于法官裁判后未能顾及当事人的疑问,解释、说明不力而造成的。当事人来院申诉、上访时,负责信访的法官在不完全了解案件事实和审理过程的情况下接待,往往造成案件重复处理和审判资源的浪费。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能够及时处理当事人对裁判的疑虑,从而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提高诉讼效率。
(三)法官判后答疑是预防上访缠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涉诉信访问题已经成为法院头疼的大问题,审判案件的法官“重裁判、轻息访”,导致了高比例重复上访、缠访。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能够帮助当事人正确、全面理解法院生效裁判的公正性、合法性,促使其服判息诉,自觉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申诉、申请再审,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

法律依据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判后答疑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条 判后答疑的适用对象为不服本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于裁判文书生效后半年之内首次来院申诉的案件当事人。
第二条 判后答疑的接访法官一般为案件原承办法官,立案庭信访工作人员协助接访,书记员负责记录。当事人明确拒绝原承办法官接待的,应由庭长或庭长指定人员接待。
第三条 立案庭信访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来访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后,认为符合判后答疑条件的,应当立即联系相关审判庭负责人安排答疑。
第四条 相关审判庭应积极配合,及时确定法官进行答疑。如无法安排当即答疑的,应通知立案庭,由信访工作人员向来访人说明情况并留下申诉材料,告知来访人将为其安排预约答疑。

㈣ 当事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复制庭审录音录像吗

因为庭审都是公开的,当事人可以在中国庭审直播网搜索到相应庭审视频。

热点内容
山林纠纷调处条例 发布:2025-05-29 10:43:08 浏览:388
法治思维申论 发布:2025-05-29 10:39:21 浏览:601
银行贷款股东签字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29 10:37:11 浏览:669
处方审核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9 10:27:45 浏览:339
2016苏州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29 10:10:53 浏览:457
个人签字负连带责任具有法律效应吗 发布:2025-05-29 10:10:52 浏览:229
道德经说透 发布:2025-05-29 10:10:05 浏览:211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发布:2025-05-29 09:56:25 浏览:487
行政诉讼法的鉴定意见 发布:2025-05-29 09:52:38 浏览:804
地方志工作条例测试题 发布:2025-05-29 09:44:53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