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片冲击疗法治疗面神经炎
1. 面神经炎的治疗!
刚好我非常来了解面神经炎这个疾病,源告诉你,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瘫痪,歪嘴巴,掉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这是可以治好的,小部分的人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因为治疗方法不正确导致的),这个病我建议你在治疗的时候不要吃海鲜,恢复了之后可以吃!
这种疾病我建议采用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等非手术方法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减轻以及神经功能恢复,还有不懂的可以再次询问我!
2. 神经炎最新疗法
面神经炎由于病毒感染面神经而导致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回本病3-7天为答进展期,此期间病情可进行性加重。1-3个月未恢复期,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时间段。 对于面神经炎的患者建议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系统治疗,80% 的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不系统儿导致不能完全恢复或留有后遗症。 意见建议:治疗上面神经炎急性期要采用激素冲击治疗,如强的松等,减轻面神经水肿。 同时配合维生素B1,B12或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一般7天左右开始针灸治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同时注意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面部保暖,戴口罩,以防再次感染;晚间睡前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患侧面部10-15分钟;多做面部功能锻炼,如抬眉毛、皱鼻子、闭眼睛、龇牙、鼓气等
3. 懂医的来..对于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病因病理病机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需与下述疾病鉴别:
一、中枢性面瘫:
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二、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二)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三)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四)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五)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病程及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误入邻近功能不同的神经鞘通路中所致。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治疗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计有效率约60%左右。
预防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4. 面神经炎后遗症
根据你的描述已经属抄于后遗症了,建议试着贴膏药试试,慢慢修复,吸收好的话,不能说完全恢复,但和以前也差不多,西药的话,都是一些消炎类(头孢,阿莫西林等),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族,甲钴胺,谷维素等),激素类(地塞米松等),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银杏叶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药物,这些都可以吃,这是急性发展期的激素冲击治疗,吃了也没有坏处的。
5. 面神经炎怎么治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 50-100mg,维生素B12 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七、中药治疗:牵正散等。 八、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肯定,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病人可行整容手术。
6. 面神经炎19天未能皱眉、鼓气等
鄙人来7月21日得的病,开始挂水5天,地塞自米松,血栓通及弥可保,外加口服B1,B12,5天后复诊,没有什么起色,开始转入针灸,针灸2天后,耳后持续有疼痛感,医生鉴定为炎症还在,又挂了2天同样的水,针灸6天后,开始有恢复,味觉先有了,但是面部神经还是不能动,直到本周二,8月3日面部在全力控制的情况下略能抽动,但是不明显,针灸一直在持续,今天8月5日,感觉已经恢复80%了,虽然还差一点,不过估计再有3,4天就会全部康复了。
整个恢复过程相当不提劲,特别是开始阶段,感觉不到一点恢复迹象时,心里非常着急,不过一旦有所起色,恢复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希望我的治疗过程可以使你所有安心
补充一句:针灸真的不舒服,每天在同样的地方反复插针,疼,还有电击,我也听说针灸对神经刺激比较大的说法,不过面瘫的治疗方法上网一搜真是众说纷纭,所以还是谨遵医嘱吧,病急乱投医也是不理智的,你想正规医院里的医生就算技术再平庸,对于面神经炎这种常见病,没有治过1000也有800吧,经验总是有的,怎么也比我们自己瞎捣鼓强
7. 面神经炎已经有三个月了,还没好。怎么治疗
你讲的情况是面神经瘫痪,也称BEII'S麻痹.
治疗方案:
1.急性期,应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促进机能恢复;
2.恢复期,针灸配合理疗;
3久治不愈者,可考虑行面-舌下神经或面-副神经吻合手术.
面神经炎(Bell麻痹)
概述
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系指茎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病因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症状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检查
1.脑脊液检查。
2.肌电图检查可见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3. 头、颈MRI可正常。
治疗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计有效率约60%左右。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8. 关于面神经炎的用药问题
西医治疗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有效果的不多,临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较好的主要是贴膏药(如面瘫康)、针灸、口服中药、口服及注射西药等。患者患病后应及时就诊,一般很快就能治愈。治疗方法如下: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计有效率约60%左右。
中医治疗
(一)方剂治疗
【方剂名称】三白五虫汤
【药物组成】白芍、钩藤各20 g, 白芷、僵蚕、蝉蜕、炒地龙、全蝎各15g,白附子6g,防风、川芎各10g,黄芪30g, 蜈蚣(另包)2条。
【制法】除蜈蚣外,以上药物水煎2次兑匀。蜈蚣放瓦片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用法用量】早晚分2次服,1剂/d。治疗7 d为一疗程。
【方解】方中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祛风散寒,增强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
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
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组合,能祛邪、除风寒,使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得以治愈。[2]
(二)针刺治疗
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至于用药无效,我只能说去更好的医院,一般好医院价钱贵,但是就贵一次,不好的医院次次贵。
9. 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行不行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主要是看是什么疾病导致的,激素的冲击治疗是指在短期内用大剂量的激素输入,对抗身体的炎症。
10. 面神经炎的前后期治疗方法有什么不同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1.激素治疗
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
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
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4.理疗
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5.针刺治疗
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6.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7.局部护理
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要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这些运动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感冒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有效率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