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的主体可能因为具体的

依法治国的主体可能因为具体的

发布时间: 2021-02-08 23:23:15

A.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由此,人民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得到确立。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依法治国的科学、完整的表述。从此不难理解,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被“治”的对象或者“被管理者”。

人民是与公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国公民是指具有该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范围相对广泛,所有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都是我国公民。而人民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其范围与公民相比相对狭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容是相异的。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我们可以一般地认为,只要不是危害、敌视和破坏国家统一、社会主义事业、社会公共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敌人,都是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在贯彻执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人民及其主体地位决不能抽象化,而要具体化到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法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并给予更加充分的保障。

B.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

法治国的主体是谁?我觉得依法治国的主体也是我们公民要遵守一个法律程序的。

C. 依法治国的主体因为具有什么不同而有所差异

依法治国的主体可能因为具体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口A:社会关系
口B:政治关系
口C:宪政关系
口D:法律关系

答案是BCD

D.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依法治国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回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答,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这一整套的庞大体系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E.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回力量源泉,这是由我国的答国体和政体决定的。中国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根本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性、本质性、决定性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越能得到尊重和体现,依法治国方略越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同样,依法治国方略越能受到重视,越能很好、很扎实、很有效地贯彻执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F.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的指导对吗理由是什么

许多人以为来执政党和政府是依法治源国的主体,是由执政党和政府来依法治国,这个认识是不准确、不完全的。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人民群众无疑就成了依法治国“治”的客体和对象,依法治国就成了“依法治民”,这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宪法原则显然是相违背的。其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依法治国真正的、本原性的主体。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所以,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有机统一性。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的根本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性、本质性、决定性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越能得到尊重和体现,依法治国方略越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同样,依法治国方略越能受到重视,越能有效地贯彻执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越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记得采纳啊

G.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指什么

“依法治国抄”的主体是:中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中国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

H.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一、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定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治国之道,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5、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6、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I.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的。中国专人民在依法治国中属的主体地位,同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由我国宪法确定的,并且是内在统一的。
■ 我国的宪法法律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形成,都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听取人民意见、反映人民愿望、汲取人民智慧的结果。
■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举措,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都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一核心理念的。
■ 可以预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管理自身事务的能力。

J.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前提:在党的领导下
依据:宪法和法律
核心:依宪治国
地位: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
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热点内容
司法鉴定退费 发布:2025-07-04 07:45:11 浏览:592
管桩生产车间有哪些基本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4 07:44:24 浏览:602
天津北辰政法官网 发布:2025-07-04 07:43:48 浏览:792
授权委托人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04 07:29:16 浏览:630
效率最高的是行政法规 发布:2025-07-04 07:26:20 浏览:758
昆明中级人民法院游泳馆 发布:2025-07-04 07:18:59 浏览:727
河南善优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7-04 07:17:38 浏览:461
陈为法院 发布:2025-07-04 07:15:51 浏览:572
道德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发布:2025-07-04 07:14:24 浏览:896
齐河法院照片 发布:2025-07-04 07:08:36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