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民主

法治的民主

发布时间: 2021-02-09 10:54:20

『壹』 什么是法制,民主和专制

1、法制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建立的政法系统和它们所维护的社会关系。
2、民主多数人决定公共事务,包括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等等。
3、专制一般指封建专制,国王、皇帝说一不二。

『贰』 有效的民主需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吗

法治就是法治
和民主从来就没有关系
一人一票制的那叫民主?听过一个词,内叫舆论治国?又听容过一个词,叫多数人的暴政?
那种一人一票的普选,根本不叫民主,怕是从来就不清楚领导者和代表的概念。
人类社会,但凡是资质的问题,从来就不会用选举来决定。领导者是资质能力的问题
就真的假设一人一票是民主吧,它的选举过程,还是大家投票,你不管有法治没法治,他还是人投票,还是大家伙根据自己意愿投票。
有法治和没法治,有什么区别?

『叁』 法治与民主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民主自由不得逾越法治的架构,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法治是民主自由的保障,能够推动民主自由的规范和发展,法治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任何国家都是一样,有什么样的法治,就有什么样的民主自由,民主自由逾越了法治,就是无政府状太下的持续动荡和混乱。而国家是法治和民主自由之间的链接桥梁。

『肆』 民主与法制关系是什么

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专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属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一个国家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法制的多少,也不在与是否重视法律或者法律实行的状况,根本的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原则。也就是说民主与法制是依法制国方略的内含和要求。实施依法制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助推器,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民主经济,必须坚持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一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特权就是产生垄断和腐化,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市场主体提供行为准则;三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则基本方针,人人享受公正的法律保护;四是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两只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伍』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1-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1-4]

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1-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1-4]
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1-4]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4]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4]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1-4]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1-4]

『陆』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如下:

民主是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活动,处理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民主是活动,处理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

民主以法制为中心,民主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民主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法制要素为中心。民主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方面是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取工资者,另一方面是雇用劳工的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彼此间的关系即属劳雇关系。劳资关系的良好与否,关系生产秩序、社会安定及国家安全。

(6)法治的民主扩展阅读:

民主的作用:

1、协助发展战略

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预测人员需求,制定、修改人力资源规划,经上级领导审批后实施。

2、在各部门的协助下进行工作分析;

提出岗位设置调整意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及岗位任职资格;修改和完善部门、岗位职责说明书;合理评价岗位价值。

法制的作用:

1、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调整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

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2、能够明确将来应该实现的目标。

通过市场营销策划,可以使企业确立明确的营销目标。不仅可以加速企业营销由现实状态迁跃,而且可以减少许多迂回寻找目标造成的无效劳动。

有了目标,企业的营销活动就有了方向,就可以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主

网络-法制

『柒』 没有法治的民主会成为政治动荡的什么

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来说,民主和法治缺一不可。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有诸多要素回,其中法治是民答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民主本身就包含法治的意义,打个比方说,民主就像是一张桌子,它必须要有腿柱,法治是其中的腿柱之一。桌子没有腿,就是一张残桌,就不能发挥桌子的正常作用。没有法治的民主,就是残缺的民主,就难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相反,如果桌腿很粗壮,但桌面破烂不堪,那就更不像样,更不能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说,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法治;没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

『捌』 民主法制与民主法治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是怎样定义的

所谓法制,就是“用法统治”(rule by law);所谓法治,就是“由法统治”(rule of law)。这样的一字之专差属,实在太容易混淆,不过,对二者的混淆,会对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带来理解上的失误,比如说“民主”。

所谓法制,是把法当成统治的工具。有人说,传统中国缺乏法制,我认为这种说法简直不值得一驳。编织法网最后却作茧自缚的商鞅,成为秦帝国法制的范本,而正如毛泽东所说,“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国历代都不缺乏法制。

『玖』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向互保证的,民主可以让人们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法治是对民主起到维护的作用,保证了人民追求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才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拾』 什么叫民主法制意识

民主法治意识是指对民主法治的认识程度。
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法治若不以民主为实质和灵魂,若回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全部社会权利与责任予以落实和保障,就难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难免沦落为人治主义的强力工具。民答主若不以法治为根本形式,通过系统的程序和规则落实为法制,民主就只能停留在愿望中。民主与法治相分离的结果,往往要么是演变成无序化的动乱,要么是倒退回僵化的专制。[1]
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这也正是现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标。法治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民主创造可操作的、稳定的运行和发展空间,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以民主机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体现公共利益的导向,使法治为保障人权、自由及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服务。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制多多的春天 发布:2025-07-05 02:28:14 浏览:19
2006司法考试卷四真题 发布:2025-07-05 02:11:43 浏览:895
外汇有没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01:57:23 浏览:877
1996年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发布:2025-07-05 01:27:10 浏览:574
其它国家有立法强制戴头盔吗 发布:2025-07-05 01:22:15 浏览:333
兰州大学法律硕士好吗 发布:2025-07-05 01:21:01 浏览:522
道德经微盘 发布:2025-07-05 01:16:57 浏览:530
公明人民法庭 发布:2025-07-05 01:15:49 浏览:863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框架第六章 发布:2025-07-05 01:15:49 浏览:734
房产已过户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5 00:58:17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