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古之圣人立法

古之圣人立法

发布时间: 2021-11-25 18:00:49

❶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下面是什么

下面是:犹且从师而问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自韩愈《师说》,原文如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链接:师说(韩愈的文章)_网络
http://ke..com/subview/106386/10889212.htm

❷ 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谓之号,

道法自然,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其实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❸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翻译

翻译: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出自:《师说》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古之圣人立法扩展阅读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有较大的进步意义。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❹ 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苏辙

  2.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3.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4.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5.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庄元臣

  6.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郑观应

  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9. 有法必然治国,无法必然乱国;法有权威则治,法无权威则乱。——《孟子》

  1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12.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

  13.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有度》

  14.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15.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韩非子·八说》

  16.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❻ 师说阐述古之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

尊师重教。

❼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旦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赏析

文句出自韩愈《师说》第二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述。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❽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语出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全句为“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意为:只有古代的圣人能够做到说尽,辨明(天下之理),因此,他们所有的言行,没有不可以成为全天下后世人不变的真理的。

热点内容
商法2真题 发布:2025-05-26 05:48:00 浏览:217
劳动法倒班规定 发布:2025-05-26 05:47:58 浏览:466
道德与法治两个女人 发布:2025-05-26 05:13:06 浏览:456
法官翻唱 发布:2025-05-26 05:00:58 浏览:5
皮城执法官技能加点s5 发布:2025-05-26 04:54:00 浏览:321
岳阳律师协会 发布:2025-05-26 04:53:05 浏览:455
按劳动法没满半年有陪偿吗 发布:2025-05-26 04:50:50 浏览:634
法治检察院 发布:2025-05-26 04:46:41 浏览:962
企业道德缺失 发布:2025-05-26 04:26:47 浏览:753
2015经济法考试 发布:2025-05-26 04:04:00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