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环保法治三十年

环保法治三十年

发布时间: 2021-11-26 12:32:17

① 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的制度措施是什么

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的制度措施:

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决策。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地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立法目的,并将规划和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2、通过“三同时”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三同时”制度旨在与环评制度相衔接,通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来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所提出的防治污染的措施。“

三同时”制度重在防范从事具体经济活动的排污行为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进一步将“协调发展”落在了实处。

3、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对废物进行再使用或者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与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方式。

4、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通过清洁能源制度解决环境对经济的制约。

6、通过绿色GDP核算等经济政策促进和保障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1)环保法治三十年扩展阅读: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产业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协调,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二、要尽可能增加有经济效益的环保投资。环保投资大致分为两种,公益性环保投资和非公益性环保投资。前者能带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鉴于人类需求的多样性,这类环保投资是十分必要的。要尽可能增加这类环保投资的数量。

三、要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短期内,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损害一些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则会促进环保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要将环境保护类指标纳入各类产业园区考核范围。投资者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投资地和消费地的生态环境,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商引资的效果。强化园区的环境保护类指标考核,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要引导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正视矛盾,面向未来,痛下决心推动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新形势下,

指望通过“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来获取经济效益是行不通的,唯有适应大势,比竞争对手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才能赢得未来的良性发展空间。

②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

破罩行 Beijing Human and Animals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 Green Cross 法治环保在线 Environment & Law on Line(ELL) 中国香根草网络 China Vetiver Network 绿色北京 Green Beijing 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协会 Hunsandake Desert Reclamation Association 北京市海淀林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动物救助分会 Animal Rescue Beijing(ARB) 北京富平学校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Fuping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绿网 Green Web Alliance 北京市朝阳区绿家园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Green Earth Volunteers 新疆自然保育 Xinjiang Conservation Fund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绿色之星废电池志愿者服务队 绿色家园环境保护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石油与环境网络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清水同盟 Clean Water Alliances (China) 国仁绿色联盟 Ground Green Union 大海环保公社 Ocean Protection Commune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 曾经草原网站 ECHOING STEPPE 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会 CNature 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 CNature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for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北京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South-Nort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热爱家园 Grassroots Community 上海绿洲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中心 Shanghai Green Oasis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上海野鸟会 Shanghai Wild Bird Society 天津绿色之友 Friends of Green in Tianjin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 The 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 中国香根草网络 China Vetiver Network 大足县生态农业种植合作协会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重庆市万州社区文化促进会 Chongqing Community Association for Culture Promotion 重庆市万州绿色三峡志愿者协会 Wanzhou Volunteers’ Association for Green Three Gorges, Chongqing 重庆济溪环境咨询中心 The Gsean Environmental Advisory Center of ChongQing 江苏绿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 Friends Of Green Environment 绿石环境行动网络 Green Stone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 青岛市青年环境保护促进会 Qing Youth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QYAEP) 济南走进自然环保志愿者协会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河南省长垣县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 Green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n Changy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国仁绿色联盟 Ground Green Union 绿色珠江(东莞市东城身行环保工作室) Green Zhujiang 绿点??广州 Guangzhou Green Point Environmental Portection Information Center 厦门绿拾字环保服务社 Xiamen Greencross Association 绿眼睛环保组织 Greeneyes China 屏南绿色之家 Pingnan Green Association 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 China Mangrove Conservation Network (CMCN)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FuJian Green Home Environment friendly center 海南省自然保护发展研究会 Nature Conserv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海南生态环境教育中心 Haina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海南观鸟会 Hainan Bird Watching Society 瀚海沙 Han Hai Sha 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 Mao County Association of Friends of Wild Animal and Plants Protec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绿色江河 Green River 绿色骆驼 Green Camel GreenSOS(绿色学生组织网) Green Student Organization Society 甘孜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化协会(绿色康巴协会) Green KHAM 中国志愿者保护藏羚羊协会 China Volunteer Association on Pretection for Tibetan Antelope 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 The Daba Mountains Academy For Biology and Poverty Problems 石油与环境网络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昆明思得瑞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Cheng Urban Rivers Association(CURA)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社区可持续发展促进会 Maoxian Promotion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淮河卫士 Huai river water liuing circumstance scientific researching centre 中国香根草网络 China Vetiver Network 霍山环境扶贫发展中心 Center fo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EDPA) 绿满江淮 Green Anhui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芜湖生态中心 Wuhu Ecology Center 河北绿色知音 Green Friend Association 衡水市地球女儿环保志愿者协会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爱鸟协会 Pingshan Xipo Love Bird Association of Hebei 绿色家园环境保护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国仁绿色联盟 Ground Green Union 绿色和谐使者——橄榄绿环境文化传播中心 Green Hotel Angel 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CANGZHOU WILDLIFE RESCUE CENTER 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 East Asia Institut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at Yunnan University 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 Pesticide Eco-Alternatives Center Yunnan China 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广中心(绿色流域) Green Watershed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昆明野地环境发展研究所 Yunnan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香格里拉民间自然保护协会 Shangri-La Folk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socia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济南走进自然环保志愿者协会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Zhaotong Volunteers Association to Protect Black-necked Cranes 云南生态网络 Yunnan EcoNetwork 卡瓦格博文化社 昆明思得瑞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昆明环保

③ 什么叫法治环保

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法律制度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希望的祖国,蓝天下的法律,我们将不会介绍了如何从一个鸟群的羽毛变成就绪老鹰飞了吗?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与我们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和遵守法律,法律做任何事都要同行。只有我们懂法律,我们不会误入歧途,如果对法律的无知,将踏上犯罪的道路,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我在一件事一侧的地方我在:几年前,人们只有七,八小男孩被诱使两三岁的父亲在山上的朋友,原来那两个男人患上了药,在无法治愈的情况下,他们想利用这个小男孩的优势得到一笔钱的药,所以小男孩,他们给家里打电话,打电话回家拿钱赎回自己的儿子,但男孩的父母还没有赶到,他们用绳子住一个无辜的生命扼杀。当男孩的父母和警方赶到现场时,孩子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我看见小男孩的手被夹在土壤深,并与所有的指甲血液向上翻起,绳子仍然紧张乐地在他的脖子上,看到这一幕残酷的,他的母亲晕倒了。因此,很多家长都吓坏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已经这么有经验。虽然两人应该是法律的制裁,但他们是如此恶劣的行为,但随后导致的错误又犯,警告我们这些谁是青年朋友们的素数,并告诉我们的不利影响的社会秩序长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法律意识,纪律,学习,理解,做社会的好公民。
学生:为了壮大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认真学法,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被不不得不尝试做利益驱动,让我们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自己的规律,我们要交朋友,法律,打击犯罪,让法律的蓝天下规则的健康成长,成为支柱21世纪的木材吧!

④ 以新环境法的角度看柴静的穹顶之下

柴静《穹顶之下》的法治困境及未来(法治声音|李晨)

作者“李晨”介绍: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专业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低碳经济师。

昨天,手机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屏,朋友们各种热议,再次唤起大家内心深处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思考。相信“穹顶之下”的热议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又会被“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一路上有你”、“抢红包”等各种此起彼伏的刷屏所淹没。民众内心被激发、唤醒的环保意识,将被时间又一次无情的磨灭。

作为一个法律人,在感谢柴静的同时,一个声音在问,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法律作为保护公民健康权益的最后底线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法治闭环,去长久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先来说说中国的环保法治现状。环境污染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阶段。很遗憾,我们也在走着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当下环境污染越演越烈的现状,可以说与我们的法治环境密不可分。早些年,我们的环境法治可以说是一个缺手、缺脚毫无威慑的怪物。大家都知道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过去,环境污染问题几乎完全依赖于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即以罚款、限产、停业整顿等方式追究污染者的行政责任,其中又以罚款最为普遍。而我们的罚款额度相对于企业的治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甘愿受罚,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讽刺的是,罚款反而不情愿的成为了污染行为的“保护伞”!当公众的意识被唤起,当人们问道:“你们怎么能违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们缴纳过罚款了”?

值得庆幸的是,另外两个被长期忽视的法律责任正在被逐渐完善、落实。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污染环境罪”做了较大的修改;2013年6月,最高院和最高检联合发布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对《刑法》中已经有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进一步完善,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降低了入罪的门槛,对普遍存在的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同年,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分别公布了典型案例,其中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定罪处罚,给予诸多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当公众的意识被唤起,有人问道:“你们怎么能违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们再也不敢了。”

2014年,《环保法》在颁布了25年后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就我个人而言,印象深刻的就两点:加强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开闸环境公益诉讼。2015年1月,最高院出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公益诉讼做了第一次较为完整的规制。至此,污染者所面临的民事责任从立法上得到了极大的落实。试想,当公众意识被唤醒,能够更为容易的获取环境污染信息,能够通过公益组织就污染行为提起诉讼的时候,有人问道:“你们怎么能违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赔不起了!”

当我看到最高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心里非常激动!我认为:这是环境法治的未来方向!当公众能够真正参与监督、并且举起法律的武器,此时,污染者的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而国家的环境治理成本将大大降低!依据这部解释,我看到了未来环境公益诉讼的如下发展趋势,与大家分享。

(1)适格原告会越来越多,未来公众监督的渠道会增多。

司法解释明确了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的范围: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最高院没有在将这个范文进行严格限定,在几种类型的组织后添加了“等”字,最高院的发言人也表示,这将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允许新的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拓展这个范围。这也是考虑到公益诉讼还处于开始阶段,希望更多的环保组织可以进入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来。

(2)案件受理后应当发布公告,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原告加入诉讼,未来公益诉讼会呈现抱团取暖的局面。

目前公益诉讼处于开始阶段,对于环保组织,虽然法院大门已经打开,但其自身能力、专业性和资金还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诉讼对抗中,法院允许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的加入诉讼,提升人力、财力和专业能力,有利于现阶段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展。

(3)检察院扮演推动角色,作为原告的支持者出现,未来环境公益诉讼会得到司法的支持。

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目前的一些公益诉讼案件中,检察院也频频现身,例如,在江苏泰兴的“12.19”公益诉讼案件中,一审中,泰州市检察院支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对常隆农化等6公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二审时江苏省检察院又法庭发表支持意见。地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已经成为原告的有力支持者。

(4)公益诉讼将为私益诉讼扫清障碍,未来会形成先公后私的诉讼格局。

环境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提起的诉讼。在环境污染事件中,除环境受到破坏外,还有不少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情况,例如水域污染事件中的渔民。对于这些当事人,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赔偿,必须要证明包括污染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在内的法律要素。由于力量悬殊,他们要法律维权本来是困难重重的,但现在公益诉讼的出现,将为他们扫清障碍。依据该《解释》,在公益诉讼证明了污染和损害的因果关系等侵权责任要素后,他们可以直接适用,无需再另行证明。可以预见,未来个体受害者,将会在公益诉讼获胜之后再行提起个人私益赔偿之诉。

(5)诉讼型环保公益组织将会出现,未来公益诉讼会逐渐专业化和品牌化。

环境公益诉讼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可以预见未来环保组织的格局将发生变化。有部分环保组织会不断提起公益诉讼,并从中积累经验、资金、专业人才、专业技术等,从而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品牌和标志。相应的,其他环保组织可能会在环保宣传、培训等其他领域更加突出。

(6)公益赔偿款的执行和使用,需要信息公开透明,未来会形成专门针对公益诉讼的监督平台。

目前在公益诉讼胜诉后,所获赔偿款须进入环保组织的指定账户,用于专门的环境修复、治理等。现阶段,这些款项在胜诉后,如何执行到位,以及执行到位后如何运用,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公益诉讼中所得赔偿往往款项较大,例如泰州公益诉讼案件中获赔达1.6亿元,这些款项的执行到位和实际使用,必须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否则难免会诱生滥用或私占赔偿款的腐败以及和污染企业的内幕交易。未来,我们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

也许有人会问,李律师看来你对中国未来环境法治很有信心,我只能回答:我看到了希望!再回到本文的开始,柴静的《穹》更多的是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这非常非常重要!若公众没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以上所有预见的未来均不会出现。若没有公众的环保意识,根本就不会有人投诉、反映环保问题,麻木地戴着口罩出行即可;若没有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组织也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我们根本找不到愿意起诉的原告;若没有公众的环保意识,检察院的支持也仅是为了完成某个试点案例而已;若没有公众的环保意识,律师们也仍然在低头忙于生计或者赚钱。这比什么都可怕!环境保护的法治未来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点滴努力,在于每一个法律人参与其中所汇聚的法治力量,与各位共勉!

⑤ 一篇 法治环保,伴我成长 的作文,快快快!!!

法治环保,伴我成长

盐山县盐山镇韩桥中心小学五年级 马芃泰

要想在一个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总是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维护,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律诞生了。
法律, 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个神圣的称呼,他是大公无私的,它是正义的化身,它是一架天平,决不会向另一边倾斜;它肩负着维护和平的重任。正气凛然的它,为社会驱逐邪恶,让国家在安定中发展。我们拥有花样年华,是祖国的花朵,拥有美好灿烂的未来,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安全”这一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隐患。
操场上,那些互相追逐打闹的同学,你的脚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楼梯口,那些你拥我挤的同学,你的动作能否轻一点,再轻一点。因为你一个小小的疏忽,有时会酿成大祸,甚至令昔日亲爱同学的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所以,你在做任何事之前,请先想想自己的亲人,想想自己的朋友,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带来的后果,想象一下因为你,父母,朋友,将要承受怎样的打击?
现在我们虽然年龄还小,但也听说很多违法乱纪的事件:去年在盐山县城的大街上,一名骑自行车的妇女被两个骑摩托车的男子抢走钱包、骑摩托车强耳环、夜间盗伐农民的树木、到农户家偷东西。这些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这种恶劣的行为,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影响。他们犯下的错误,警示了我们这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小朋友们,并且告诉我们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危险不惊慌失措,机智勇敢冷静地面对。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祖国的未来由我们去建造,我们更应该知法懂法,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家人朋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更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遵法守法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到环保,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尽量让父母少开车、提倡步行,骑自行车、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过分包装、参与环保宣传。等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环保成为最平常的事:让我们一起遵纪守法,让法治成为最平常的事。这样定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让我们在这美好的环境下,一起快乐的成长。
人生路上,法治环保伴我成长。
盐山县盐山镇韩桥中心小学五年级 马芃泰
指导教师:李翠红

⑥ 改革开放30年扬州的变化

一、经济状况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100亿元,同比增长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00元。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3亿元,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增长30.1%。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牢固确立“工业强则扬州强”的观念,“双创”和“三重”工作深入开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92亿元,增长31.4%;实现增加值500亿元、销售1806亿元、利税155亿元,分别增长21.3%、32.3%和51%。亏损企业数、亏损总额全面下降。八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8%。规模以上和亿元以上企业数分别比上年增加207个和91个。全年完成工业投入361亿元,增长43.3%。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比上年增加44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8亿元,增长39.6%。创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9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550亿元、增加值120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4.8%。荣获“鲁班奖”6个。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农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5.1%。粮食丰产丰收,总产达245万吨。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65万亩、“三品”品牌92个。“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扬州鹅、高邮鸭、邵伯鸡获国家级品种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灌区改造工程相继建成,战胜了里下河地区严重雨涝灾害。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力度加大,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业科研、综合开发、粮食流通、农机、气象等工作又有新进展。
服务业加快发展。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平台。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增长16%。扬州石化、公铁水、港口等重点物流园区规划通过评审,石化物流园区码头、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014万吨,增长8.2%。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增长15%。传统特色商贸业持续发展,6家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扬州师傅”品牌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3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9%。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开发投资83.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8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4.1%和10.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和84亿元。中介、会展和社区服务业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开发,对外开放取得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沿江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扬州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并网发电,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编制了沿河开发总体规划。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贯通,先导段建成通车。各开发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八区二园”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级开发区3个。扬州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2006“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赴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台、京深沪杭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围绕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加强配套服务、跟踪督查,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61亿美元,增长44.7%。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新增民资注册资本215亿元,增长30%。实现外贸出口23.6亿美元,增长23.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48%。完成外经营业额1.25亿美元,增长20%。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5.7亿元,增长28.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调整为11.7:58.1:30.2。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电工电器、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0%。
3.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着手编制扬州市“一体两翼”概念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广陵新城(河东分区)、东南分区等5个分区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了开发区中心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了13个乡镇和76个村庄建设规划。加大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区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2亿元。建成开发路、解放南路、黄金坝北路、三湾大桥等工程,开工建设文昌大桥、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运河五台山大桥至徐凝门桥段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古城保护深入推进,修复卢氏盐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园一期工程。翻建40条街巷。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新城西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各类绿地127万平方米。实施天然气置换工程,6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新建垃圾中转场5座。新建、改造公厕18座。新增公交车105辆、公交线路7条。建成数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创全国中等城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
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市建设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节约型城市的意见》和《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2006-2010)》。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完成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和村庄绿化等年度任务,全市创成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区完成汤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各县(市)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仪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市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132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通过审核。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顿专项行动,以及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重点化工企业等环境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3.2%。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该市以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2006年度中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奖”。
4.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市直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整合重组金茂化工医药集团、亚星汽车集团、工艺美术集团和工业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市直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取得进展,完成市燃气总公司合资合作和企业改制。顺利完成联环药业、扬农化工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减轻农民负担。贯彻落实“一免三补”等政策,共兑现补贴资金1.56亿元。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深化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村务公开继续扩大。
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依法治税和社会综合治税,进一步加强税收精细化征管。启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定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代建制管理办法。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18项。落实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103项。宝胜科创、三星电梯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扬州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一批信息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与中科院合作共建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与南京大学签订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人才要素有效集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9500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6%。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新创建9所星级高中、16所省示范初中和省实验小学,扬州中学西区校建成招生。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4.4万人。扬子津科教园区全面投入使用。
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持续发展。制定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扬剧等7个项目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新评“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47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3.5%,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78%和40%。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万户。完成了苏北医院医技楼和市妇幼保健院一期工程建设。全市33个乡镇561个村建成体育健身工程。参加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获第7名。承办了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鉴真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高邮、仪征、广陵被命名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示范市(区)。宝应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统计、档案、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社会发展总水平列全省第五位。
6. 关注民生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统筹城乡就业取得积极进展。鼓励全民创业,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8077家、个体工商户27627户。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措施,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3.1万个,净增就业7.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7万人、农村劳动力7.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续保10.8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两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6.4万人。基本解决了破产困难企业7.8万人的医保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1%。市区“慈济”医院、“慈济”窗口共为7万人次减免医药费610万元。2.7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7.2%。灾民生活保障、残疾人帮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新一轮帮扶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分别增长13.8%和1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郊又有6个乡镇、30万居民享受区域集中供水。市区建成3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62户低收入家庭领到购房补贴,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健全。
7.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入。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百万市民学礼仪”和窗口行业、服务部门共铸诚信等活动,评选了百名好市民和十佳新人新事,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关心下一代、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军事)园区启动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落实市人大的决议、决定,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94件、市政协提案374件,解决落实率进一步提高。加强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实施“五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建设深入推进。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控制指标全面下降。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市级公布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集中办理。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开展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办结率稳步提高。市区为民办实事事项基本完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1958年扬州成立了扬州市对外贸易公司。1976年国家批准扬州为全国首批十大出口商品基地之一。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扬州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市共有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流通企业20家,自营生产企业179家,三资企业480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各类人员5000多人。2001年全市各类外贸企业共完成进出口额123222万美元,其中出口66377万美元,进口56845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品种由1978年的8大类245个,发展到现在的纺织、丝绸、轻工、工艺、五金、机械、设备、电子、化工、医药、粮油、土产、畜产、汽车及配件等门类较为齐全的14大类500多个品种,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市外贸大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规模,2001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34.9%,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9%上升到95%。部分低中档、单一化的品种也逐步向中高档、系列化转变,玩具、集装箱、鞋类、罐头、服装、猪鬃及制品、工具、船舶、医药和化工中间体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地位,深受客商青睐。
为适应WTO的各项运行规则,抓住新的外贸发展机遇,该市已相继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扬州支会、中国国际商会扬州商会、扬州市对外经贸企业协会及扬州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健全了扬州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海事局以及税收、保险等专业涉外机构;所有专业银行均开办了国际结算业务;扬州港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直接停靠万吨级货轮;沪宁高速、京沪高速的开通便捷了我市的外贸运输和各类商务活动;即将建成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将极大地改变我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开放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外向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交通运输
交通现状:
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沪宁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客货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扬州港口布局为“一港三区”,主港区六圩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分列两翼。
扬州交通规划:
规划至2020年,扬州市高速公路形成以扬州市区(含江都市区)为中心的“一环七射”高速路网:一环——宁通高速公路江扬段(含扬州南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砖桥至丁伙段+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七射——宁通高速公路宁扬段、扬天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扬泰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段、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国省干线规划建设以宁通高速、京沪高速为为主骨架的“五纵四横”的国省干线公路网。“五横”:S331盐金国防公路、S332界临沙公路、S333高兴东—邮仪公路、G328国道、S336江平公路;“四纵”:S233河宜大公路、G010同三国道(京沪高速)、S237淮江公路、S244扬天公路、S243扬瓜公路。地方干线公路将形成“六横七纵六联”路网结构:“六横”:泾(河)安(丰)公路、沿(河)广(洋湖)公路、车(逻)樊(川)公路、邵(伯)吴(堡)公路、扬(州)治(山)公路、沿江公路;“七纵”:嘶(马)华(阳)公路、安(丰)大(桥)公路、泰(安)李(典)公路、扬(州)菱(塘)公路、扬(州)六(圩)公路、仪(征)圩(十二圩)公路、十(五里墩)月(塘)公路;“六联”:城水、范柳、澄营、马横、七麾、扬霍。农村公路建设同步推进:使县—乡公路达二级以上标准,乡—乡公路达三级以上标准,乡—村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
规划至2020年,市域航道形成以京杭运河(二级)和高东线(三级)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干线航道网。“四横”:高东线、盐宝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四纵”:京杭运河、三阳河、盐邵线、芒稻河。
按照扬州港“一港三区”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拥有100吨以上生产性泊位387个,具备吞吐能力近2亿吨,其中沿江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10万吨级泊位5个),千吨级泊位18个,具备吞吐能力近1.3亿吨。
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淮(安)扬(州)镇(江)铁路,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南延工程、长三角城际轻轨项目,力争建成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
与邻近城市共建苏中机场,在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和港口的配合下,将扬州建成江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港。

热点内容
打架斗殴违反什么条例 发布:2025-05-26 00:07:51 浏览:717
广东省废止法律法规规章 发布:2025-05-26 00:03:20 浏览:889
浅谈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 发布:2025-05-25 23:58:26 浏览:172
八符格书法官网 发布:2025-05-25 23:57:44 浏览:529
克隆与伦理道德 发布:2025-05-25 23:50:40 浏览:763
任丘法院刘 发布:2025-05-25 23:50:27 浏览:262
行政法规哪里可以修改 发布:2025-05-25 23:39:58 浏览:500
屏南法官 发布:2025-05-25 23:38:19 浏览:554
劳动法旷工处理办法 发布:2025-05-25 23:28:21 浏览:157
有关中学生法律知识的意见 发布:2025-05-25 23:00:05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