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滑坡
1. 如何阻止社会道德滑坡
近些年,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有的人认为道德的衰败是因为丢掉了传统文化,要想重建道德,非把孔夫子请回来不可。这种看法很值得怀疑。社会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会资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一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仅靠弘扬儒学所能奏效的。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儒学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汉民族的凝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稳定也功不可没;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也产生过积极作用,培养了范仲淹这样道德高尚、出将入相的杰出人物。近代有一个梁漱溟,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教授称作“最后的儒家”。此人也是按照儒家的道德训条修养的一位高人。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为国奔走,在条件恶劣时守身如玉,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做人原则,实践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道德原则。
但是,对儒学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历史作用不可估计过高,在解决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方面的作用也不可期望过高。其最大的缺陷是过分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而轻视制度建设。它既没有宗教的精神约束,也没有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的配套法律。因此,它不仅不能约束帝王的行为,也不能约束官员的行为,否则不能解释为何历史上出了这么多的昏君和贪官。如果社会没有公正和公平可言,就不能指望公众能有多么高的道德水平。儒学对大众的最大影响也仅限于忠孝之类,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共道德几乎没有关系。
儒学的道德训条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自己也许已经看惯了,见惯不怪了,而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西方人观察中国的目光却比我们敏锐。19世纪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儒学思想体系汇编》中就指出儒学的这个缺陷:“儒教对罪恶行径持否定态度,但态度不够强硬,除了在道德上予以谴责外,没有提出任何惩罚措施。”对中国抱同情态度的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长期生活在山东农村,对儒学也颇有研究,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一本《中国人的德行》。和花之安一样,史密斯也发现儒学道德观与社会的实际道德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他写道:“儒家学说具有极高的道德品性。笔者相信,在儒家学说下能造就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这也正是人们对这一道德体系的企盼。可是,儒家学说如何使大部分人变得高尚起来呢?”他发现,中国人最大的道德缺陷是对人缺乏诚信和关怀,缺乏公共意识和法律意识。他写道:“我们把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人的所作所为,与那些经典的教诲对比后就会发现:这些教诲注重在道理上把社会带向一个高标准的理想境界,在社会实际中并没有看得到的作用。”19世纪在中国的西方人都对当时中国人的不诚实印象深刻。史密斯引用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库克的话说:“西方人最讨厌被人称为‘说谎者’,但如果你对中国人说同样的话,他一点都不会气恼,也不会感到受了伤害。他不会否认这是事实,只是这样回答:‘我可不敢对阁下说谎。’对一个中国人说‘你谎话连篇,现在就在说谎’,就像对英国人说,‘你这家伙,张口就是俏皮话,看你一脑子的稀奇古怪的念头’。”而儒学明明强调“民无信不立”的,“仁义礼智信”的教条人们也念了两千年,喊了两千年,产生的效果竟然是如此,不能不使人失望。
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爱心和诚信的确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两大缺点。关于对人要有同情心,要关爱,儒学是当作要点强调的,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仁”,在“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中居首位。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不妨拿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1910年到1911年,东北和华北曾流行肺鼠疫,据记载,死亡人数高达6万人,哈尔滨傅家甸最为严重。1911年1月8日《盛京时报》有一则新闻,说12名俄国人应邀到傅家甸一个轮船管带家中作客,“入街处,见有华人尸身7具,围观之华人约40名,又见沟内倒毙华人两名,甚至见有卖瓜子华人1名,随地倒毙。最奇者,行路之人尚夺其瓜子分食”,旁有一巡警站岗,问为何不管,该巡警说:“虽倒毙二三日亦与我无干”。当时乘车之俄国妇女吓得“几乎不省人事”。流风所及,今天依然可以见到对他人缺乏关怀,缺乏爱,甚至对他人的生死漠然处之的事。其实,人们说道德滑坡,主要是与计划经济的年代相比较,而几乎没有人将其与历史作比较。将古代社会想象为君子之国是没有根据的,把现在的道德滑坡说成是因为传统儒学的被遗忘也是没有根据的。
2. 当今社会道德是“滑坡”还是“爬坡”
目前中国的道德现状既非在“滑坡”(十年动乱之后),亦非在“爬坡”(大张旗鼓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时期),而是处于一个新的正常发展阶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对应,目前中国处于“道德发展的新常态”。
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事件)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发展;可以进行必要的谴责,不必连篇累牍地报道。
各类媒体要多宣传道德楷模和身边好人,推动道德进步。
3. 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
1.我们现在社会的道德状况是怎么样的?
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有人认为是“道德滑坡”了,甚至“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
事实最有说服力。
积极方面我们看到,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有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道德典范不断涌现。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影响着文明风尚。
关键时刻,特别是大灾大难面前,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每逢重大活动,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成千上万志愿者汇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他们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西方媒体也不吝赞美、艳羡。
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人们的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大大增强,公共秩序明显改善,文明礼仪广泛普及,志愿服务蓬勃开展,这些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悄然提升,人民群众日益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还存在许多伤风败德的现象。
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无良企业被频频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道德底线。
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额费用,公交车上面对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由此可见,我们正经历着道德的进步,也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也不时出现令人寒心的失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因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能从一些失德败德现象简单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结论。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4. 怎样看待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不同意上述现象。
认同道德滑坡,也就要认同原先的社会道德水平曾经很高。
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历史上、改革前,中国整体社会道德水平很高。
文献资料中,所提及到的社会道德水平程度高,恐怕只局限于文化圈中。
乡野村夫,各朝各代,都有社会丑恶现象的描述与记载。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呼唤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传统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不适应,不能理解为道德滑坡。
在传统社会中,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一样存在,只不过没有市场经济土壤生长与诱发。
5. 现在社会是否出现道德滑坡
大多数人看道德问题从来都停留在表面,根本没有思考为什么,看了几个回复也只是触及表面,我尝试着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厘清什么是道德,道德也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道德作为法律的辅助所存在,其功能在补充法律所无法管限的范围,因此道德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主要体现。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几千年前孔子就喊出了“礼崩乐坏”的结论,但到现在我们的社会一样照常运转,所谓人伦立法并没有消失,这就意味着道德是依附时代而存在的,说的简单些举例说明,楚人伍子胥当年引吴兵打楚,在现在看来就是汉奸行径,引狼入室,但在当时来说,不但不被人民所唾弃反而得到人民的称赞,这就跟当时的社会价值有关,当时的社会价值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强,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反而比较独立,因此人们能接受这个行为。在看近代,一夫一妻已经成为了文明的象征,如果找个2奶,或者跟别个女人暧昧一点,一定会被贴上标签,但是在古代一夫多妻很正常,不但法律允许道德也允许甚至鼓励(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我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见,道德尺度与时代的主流价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时代在变,道德的标准也在变,当我们现在觉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时,其实说明了,时代在变但我们的旧道德观并没有跟从着时代在变或则变得慢些。
因此我们看这个问题,不要片面,道德也许出现的滑坡,现在社会诸多现象我们也不理解,但不能成为道德下滑的衡量标准,道德的标准一项落于时代的进步,其实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标准不能说是下滑,只能说是在改变,改变的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我们认为无从理解的时候,也许是道德下滑,也也许是我们老了。
其实现在大多数人在取笑90后,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此的奚落和不理解一直在出现,当改革刚开放时,烫发、喇叭裤、蹦迪都成为了家长里的离经叛道无法理解,甚至有些老人定言这一代没救了,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现在的中流砥柱,恰是这批在老人眼里的离经叛道之辈。而这些60后跟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辈,也一样奚落着70后,而70后也一样孜孜不倦的笑着80后,现在80后出头了,开始笑90后,其实这只能说明,当你不在年轻,就无法理解年轻人的心态,而这些都不需担心,因为一旦成长,不论什么人,起码是大部分人都会回归社会主流,回归承认世界的标准,话说当年克林顿也玩过颓废和磕过大麻,做过垮掉的一代。
道德不如50~76年,其实这个年代在高压的政治之下,人民的个性和追求都被标注化,所以很多人没有找到自己,全中国几十亿人都只有一个面孔,况且高压政治之下,道德虽然被管束的很好,但人性被无情的泯灭。
6.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道德问题是由全面权力寻租的示范作用造成的.
7. 社会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没有滑坡,在国家、地区甚至世界出现危难的时候,民众、团体、社会各界每一次都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类似于小悦悦的情形,人们会袖手旁观呢?那是因为社会诚信受到质疑,民众怀着一颗高度戒备的心,来应对难辨事实真相的事件。
8. 为什么社会道德在滑坡
因为网络的出现
9. 为什么现在社会道德滑坡严重
是因为现在大多国人忘本啦,什么古圣先贤?什么忠言逆耳?全都。。。思想品德归副科,没有品德还能救国???难啊!!!所以我奉劝更多的有悟性慧根的善男信女皈依佛门吧,中国的未来只有佛祖才能挽救!!!南无阿弥陀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