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宝应柳堡
㈠ 有谁知道。扬州宝应县柳堡镇与小官庄的芦东河西边沿线会拆迁,是真的吗
你好,网络 寄语市长-中国扬州门户网站 进入选择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㈡ 宝应柳堡镇2020年社会养老保险每月交多少钱
现在都转为社会养老保险了,以后叫领养老金,不叫领退休工资。 个人退休时所领到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人账户部分养老金=个人账户金额/计发月数。
1、个人账户部分金额:自己交的话,40%进入这个账记,60%进入统筹账户。这个数据在档案中每年都有记录。
2、计发月数:指按人口平均寿命算得的可能应该发养老金的月数,一般男性都是60岁退休,除以139,一般女性都是55岁退休的,除以170。这其中有个表专门定好了的,如50岁退休除以195,65岁退休除以101。
二、统筹部分部分给的养老金,也叫月基础养老金=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数)% 即个人退休后所得工资=(一)+(二) 如一个人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上有60000元,领养老金当年当地社平工资为1000元 即=60000/139+1000=431.65+1000元=1431.65元 因为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不断上涨的,所以个人的养老金会随之上涨。
㈢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宝拍摄完成
2010年5月31日下午,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宝应县拍摄完毕,顺利杀青 。宝 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金荣,宝应副县长陈石出席关机仪式。
仪式上,陈金荣代表宝应县委县政府对电影的拍摄成功表示祝贺,他表示,电影能在短短14天内顺利完成拍摄,得益于剧组全体人员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勤奋努力,也得益于相关乡镇、部门单位及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关心支持。他希望本剧剧组能够继续发扬在我县拍摄的敬业精神,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做好录音剪辑等电影后期工作,将这部电影制成一部全国观众瞩目的精品力作。
本片编辑兼制片人陈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片既是承接历史经典又是反映现代女民兵题材的励志电影,剧组对影片向建党90周年献礼充满信心。据介绍,为最大限度展现宝应风土人情,本片在我县取景多达37处,将对提升我县美誉度和知名度发挥积极作用。
电影《新柳堡的故事》的三大亮点:
一、《新柳堡的故事》延续了1957年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也延续了当年《柳堡的故事》的精神。新旧柳堡的故事不仅将现代的生活与历史进行很好的衔接,也对民族、国家、社会精神根脉进行了梳理,对观看电影的80、90后年轻人来说,更是一种感悟历史的方式。
二、建国60周年大庆时女兵们英姿飒爽的方队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却鲜有反映女民兵题材的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将首次展示现代女民兵们的生活、感情,揭露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三、苏北、江南水乡、大风车等将再一次出现在影片中,电影中将重温经典电影中的某些片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50岁以上喜欢怀旧的老年人,他们将在影片中找寻记忆中那个二妹子。
相关新闻
柳堡: 4家市直帮扶单位率先足额完成帮扶任务
8月26日召开的扬州市农村扶贫工作现场督查推进会上,受邀请的72家帮扶单位有关负责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宝应曹甸镇、西安丰镇、泾河镇“物业、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路上,大家呼吸着新清的乡村空气,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成果:新建的标准化厂房高大挺拔,不日将投入使用;科技扶贫彰显成效,抽穗的稻子向过往的人们昭示丰收在望。三年帮扶的成果让在场的帮扶单位负责人感叹不已,同时也感受到扶贫的责任重大。会后,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飞电联笔者,他说:“今年公司20万的帮扶资金我已亲自送至市慈善总会,希望资金能及早输送到经济薄弱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作用。”截至26日,和柳堡镇联丰村、芦东村结对帮扶的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扬州市民政局、扬州亚普汽塑件有限公司、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等4家市直单位已率先足额完成3年帮扶任务,共计168万元。
3年前,扬州市委发出开展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活动的号召后,全市各级单位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对经济相对薄弱村伸出援手。
柳堡镇有联丰、芦东2个村被列为市级扶贫村,涉及部门企业4家。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办要求,该镇2个扶贫村每年可获得28万元的帮扶款。如何利用好利用足这笔帮扶款,真正达到扶贫效果成了柳堡镇党委政府思考的课题。通过调研,镇政府决定把万亩高效农业园区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这一模式,让镇产业壮大,让村集体得益,让帮扶部门企业见效。这一扶贫模式,得到市挂钩部门及企业的热烈响应。
在实际规划中,柳堡镇充分整合扶贫资源,在沿安大路镇规划的万亩高效农业园区内设立扶贫共建设施农业分园区,该园区首批规划500亩,将在整个万亩高效农业园区中率先启动。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镇政府将先期垫资整理出土地,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了淮安、东台等地蔬菜种植能人来租种大棚。与此同时,镇里规定今后凡因此项目而争取到的上级奖励资金将分配给扶贫村。镇里还在建设园区内设立市直单位支持共建的大棚标志牌,进一步激发了帮扶单位的投资热情。
在市直帮扶单位的鼎立支持下,联丰、芦东两个村实施的“物业、产业”项目平稳有序。至今年8月底,联丰村共建大棚160个,每个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8万元;芦东村共建大棚96个,每个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4.8万元。两个村有了一定的物业收入和地方特色的产业收入。至目前,联丰村收益6万元,芦东村收益12万元。
3年来,联丰和芦东两个村的集体收入均有了稳步提高,今年两个村都在争创“全面小康达标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联丰新建了5.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两旁绿化;累计建成垃圾池65个,村公用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家。去年,村集体收入年创收 10万元以上,村48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创办村级工艺品厂1家,就地就业转移53人。今年,联丰村里通过改造旧学校、土地复垦、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措施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集体收入可达29.255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收入17.855万元,转移支付11.4万元。芦东村新建4.6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两旁绿化;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250座;村公用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家;新建了两层办公楼,有老年活动中心、支部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服务站等;新建日升桥一座,9月初可望通车;通过土地租赁创办村木板厂1家,吸纳30多人就业。去年,该村集体收入年创收 10万元以上。到今年底,村60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芦东村今年通过资源发包、土地复垦、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集体收入达28.96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收入为13.27万元,转移支付15.69万元。
㈣ 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警察局号码
宝应县柳堡派出所
电话: (0514)88771081
地址:[扬州]宝应县柳堡镇团结路
分类: 政府机构, 公检法机构, 公安机关
㈤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柳堡地名的来历
柳堡这个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叫留宝垛、留宝头。地方老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
柳堡本名留宝,从前只是水中一块很大的垛子,传说有位武状元前往镇江上任,船过运河忽遇恶浪,险些沉没。便改道内河,经留宝垛时风平浪息,状元郎抬头观看,见此地花香鸟语,水肥草美,是一个风水宝地,心中大喜,就留下腰佩的御赐宝剑,以镇邪避灾。从此,便有了“留宝”的名字,直至抗战年代,当地党组织领导人见留宝遍地柳树,宛如绿色堡垒,守卫家乡,遂改名叫“柳堡”。 柳堡镇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式成为永久性的地名,这在中国当代还不多见。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扬州市柳堡镇。
柳堡镇人文荟萃。民国16年,现代著名的佛学大师演培在柳堡镇福田庵为僧。演培先后多次在海内外弘法、讲学、著书,1963年定居新加坡。演培特别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在1986年和1992年两次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授予公共服务勋章和公共服务星章。1995年5月,他随新加坡佛教界代表团访华,受到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热情接待。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柳堡镇有154名先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如今走进柳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桥梁都冠有烈士的姓名。1992年10月,宝应县纪念建县1230周年时,《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和电影中“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国家一级演员)重返柳堡时,胡石言介绍了《柳堡的故事》创作经过,为我们讲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我写《柳堡的故事》完全是出于真人真事。1943年冬,我们新四军1师3旅7团在宝应开展抗日游击战。当时,19岁的副班长徐金成向我汇报:‘首长,我很想开小差。’‘为什么?’我十分诧异。他说:‘我爱上了房东家的姑娘二妹子,她也很爱人,我不想跟部队走了,我想留下当民兵。’我说:‘军人不能和老百姓谈恋爱,你们约定没有?’‘没有,我怕哪天吃颗花生米,牺牲了,害她白等。’1945年9月,这位侠骨柔肠的小战士在丁蜀山战役中牺牲了。1949年南下,他的战友特意绕道刘坝头告诉老房东,姑娘这才出嫁。每想起这件事,我就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的战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不仅献出了自已的生命,也牺牲了他们的爱情。我决心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创作了小说《柳堡的故事》。”胡石言老人还说:“柳堡这个地方原来叫留宝垛、留宝头。地方老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1943年我团驻军在这里时,名为刘坝头,沿河尽是大柳树。当时我任团《战斗报》主编,副班长徐金成是一营二连通讯组长。我创作小说认为这个故事的风格与标题应该既是战争的,又是抒情的。‘刘’便改为‘柳’,‘柳’字多情,但‘坝’字没有兵昧,所以改写成‘柳堡’。后来小说《柳堡的故事》于1956年拍成电影,导演王苹大姐问我柳堡是否真有其地,我说就是宝应的刘坝头,因而摄制组来这里拍了两个月的外景。”
柳堡镇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式成为永久性的地名,这在中国当代还不多见。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由电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二妹子”而得名,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光荣集体。该民兵班成立于20纪纪50年代,已有40多年的光荣历史,全班现由11名女青年组成,其中党员2名,团员9名,平均年龄21岁。多年来,“二妹子”模范民兵班成员不断增加,班长先后换了12任。但她们牢记使命,按照“继承传统做新人,爱军习武做能人,两个文明建设做带头人”的要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绚丽的青春之歌,是全省基层组织的先进典型。《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东海民兵》,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县几十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她们的先进事迹。全班先后86次受到省、市、县表彰,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2001年5月4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二妹子”民兵班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同年9月10日,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军区政治部联合通报了她们的先进事迹。2001年12月4日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荣誉称号。2002年7月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为省“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的荣誉称号。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与“南京路上好八连”、天安门国旗班等先进集体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姑娘们踏着当年二妹子的足迹,用自己的情和爱、血和汗续写着一个个柳堡的新故事。
㈥ 电影柳堡的故事,柳堡在什么地方
影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江苏省宝应县柳堡地区终于解放的故事。
㈦ 我要问下扬州宝应柳堡郑渡颜墩那个村庄现在还存在吗 有没拆迁
没有拆,依然存在。
㈧ 王燕文书记:你好!我是宝应柳堡的农民,今年我镇进行自来水改造,每户收取1500元的改造费用,否则就不给
你们柳堡镇比夏集镇还狠啊,我们镇三年前才通上自来水,安装费1350,有的人家装了还不到一年呢,现在要求再交1350元,否则不给用水啊。普通人家十年水费都用不了1350元啊。
㈨ 扬州汽车站到宝应柳堡的班车时刻表
你好,扬州汽车站到宝应柳堡的车只有一班,扬州西站始发,扬州东站配载,请见官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