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强调
1. 关于道德和法律
这句话是错误的 如果这抄句话是对的 那么道德不就等同于法律了??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2. 与道德相比,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什么行为
是外部行为。
法律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行为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如果违反法律会遭到怎样的惩罚,承担怎样的责任,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
道德无法量化,无法精确定义并且或有强制力保证实行。整个社会普遍的、共同的价值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可以是道德范畴的,但不一定是法律范畴。
当某种行为不符合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但没有对秩序产生足够的破坏时,就可以说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不是违反法律的。
(2)道德法律强调扩展阅读:
每个社会除了主流的、普遍的价值观念外,总是存在着偏离主流价值的行为、个人乃至团体,这些违背主流、相近相似的个人或团体产生的文化现象被称为亚文化群,而他们的行为称为越轨。
道德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为其模糊性而使人们无法了解自己行动的边界在哪里,缺乏强制性而使准则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3. 有了法律就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 有了法律就不需要道德
一、在阶级社会,道德和法律(法治)相辅相成。
二、道德具有重要作用。
①道德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的本质是自律。
②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公平分配和奉献精神促进产量。
③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背叛剥削阶级家庭是道德的。
④道德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影响其形成、巩固和发展。从“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到“公有制是平等之基”。
⑤道德与政法制度相辅相成维护社会秩序。廉政道德让人民拥护政府。
⑥道德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艺术要扬善抑恶。
4.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需要从根本上面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各自优点和各自缺陷,具体如下:
法律不是万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况下,道德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内在的规律,而核心应该落在社会个体的自律、自觉和对德行的遵从。
法律在与其他事物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在法律还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依靠社会习俗、习惯来规范行为。法律是建立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故二者的产生有母子衍生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不会改变。孟子曾经说“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于此。
(4)道德法律强调扩展阅读: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通过人们的内在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需要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不具强制性。而法律是社会强制性的规范准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施行于社会的行为规范。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本身应当具有善的意旨,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起码价值标准。
在社会价值标准的考量中,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那部分就是法律;依靠个人的内心期待实现的那部分就是道德。
国家治理过分强调刚性规制,社会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也容易产生来自底层的反抗;而过分专注于柔性指引又会使治理国家的方案难以落实,使整个社会丧失合理的预期,最终也将很难获得进步;因此,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法律与道德不能分道扬镳,更不能相互对立,而应当相互补充、浑然交融。
5. 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说它成文,因为它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如某某法等;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社会规范,法律用文字记录下来,告诉人们怎么做,而道德来自于习惯,大家共同遵守,无需文字规定,告诉人们怎么做的方法在于内心的约定俗成。
6. 思修作业: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和道德是既彼此联系又有着区别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版(1)法律和道德同属权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一种文化形态。都意在调整也实际上能调整人们的行为。(2)从法律的渊源来看,法律最早来源于民族风俗、社会习惯和宗教教条这些道德要求,可以说法律的很大部分来源于道德的演化和升华二、法律和道德的区别:(1)法律既强调权利也强调义务,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强调权利(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规范,是一种他律的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自发的、靠内心良知约束的社会规范,是一种自律的规范。
7.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吗
法律和道德都具来有源强制性。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道德没有国家强制性,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
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
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丧失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法了。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规则,无法律约束意义,只有舆论约束。是社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一些规则,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例如:当看到一个腿有残疾的人,不能叫他(她)瘸子,如果叫了不会被警察带走,因为没有犯法,只会被人们唾弃,被社会所不容。
(7)道德法律强调扩展阅读:
法律与道德,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
法律与道德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
法律与道德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