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别称

道德的别称

发布时间: 2021-11-29 17:27:12

Ⅰ 100个古人别称

古代大诗人别称——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
诗豪——刘禹锡

另: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 / 孟荀→孟轲、荀况 /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稹、白居易/ 刘白→刘禹钖、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沉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陆→苏轼、陆游/ 苏黄→苏轼、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孙洪→孙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 亚圣:孟子 /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 大戴、小戴→戴德、戴圣 / 儒家、墨家→显学 / 晁错、贾谊→政论家 / 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 /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 二陆→陆机、陆云 / 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 / 南徐北廋→徐陵、廋信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 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 二程→程颢、程颐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 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 / 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 吉 / 刘基、宋濂→明初文宗 / 刘基、高启→诗齐名 /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 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 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 / 南袁北纪→袁枚、纪昀/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 顾炎武、/ 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
5.儒家圣人
至圣→孔子 / 亚圣→孟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6.九流十家
儒 家→孔子、孟子、荀子 / 墨 家→墨子 / 道 家→老子、庄子 / 法 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 名 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 阴阳家→邹衍 / 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 / 杂 家→吕不韦、淮南王 / 农 家→许行 / 小说家→宋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王——杜甫;
诗伯——毕四曜;
诗囚——贾岛、孟郊;
诗奴——贾岛、无可;
诗翁——张襄州;
诗豪——刘禹锡、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瓢——唐球。

参考资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33:10655&messageid=1534
回答者: binhai028 - 门吏 三级 6-5 03:28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四明狂客---贺知章
青莲居士 李白
香山居 士白居易
六一居士 欧阳修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东坡居士 苏轼

http://..com/question/27854886.html

唐代诗人的别称有多少?

http://xspace.gxsd.com.cn/?action-viewthread-tid-118493

http://www..com/s?wd=%CC%C6%B4%FA%CA%AB%C8%CB%B5%C4%B1%F0%B3%C6&lm=0&si=&rn=10&tn=max2_cb&ie=gb2312&ct=0&cl=3&f=1&rsp=3

Ⅱ 《道德经》的别名是什么《道德经》里面有什么四字成语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Ⅲ 南华真经的别称是庄子还是道德经

《南华真经》即《庄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被尊为《南华真经》。道教奉为四子(庄子、文子、列子、亢桑子或称庚桑子)真经之一,在道教经典中的地位仅次于老子《道德真经》。

Ⅳ 《老子》的别名除了叫《道德经》之外还有什么别名

南华经

《道德经》
道德经 :
dào dé jīnɡ
1.指《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Ⅳ 《老子》的别称是

你好:

要是你是指著作:《道德经》。春秋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

指人名老子的别称是:老聃。
姓名:李耳。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中国古代文人的别名

另一个角度: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囚-孟郊、贾岛: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词圣-苏轼;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书圣-王羲之;歌圣-李龟年;棋圣-王积薪;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商圣-吕不韦。当然孔子是大圣人,孟子是亚圣,宋代朱熹也被尊称为圣人。补充几个少见的居士:莲峰居士-李煜;仓山居士-袁枚;慈溪居士-曹雪芹。历史上的几大合称别名:两司马(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兄、弟的关系)、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类似三苏关系)、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宋八大家(唐朝两个:韩愈和柳宗元,宋朝有六个: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竹林七贤(超级大帅哥嵇康)、建安七子(有孔融就是让梨的那个小孩)、扬州八怪(有郑板桥)、南宋四家(杨万里、尤衷、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南洪北孔(元剧大家洪升和孔尚任的合称)。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还有一些是以自己的家乡或居住地或隐居地等命名的,比如柳河东是柳宗元,王临川是王安石,杜牧别墅在樊川,他的文集被称为“樊川文集”,沈括隐居在润州梦溪园,《梦溪笔谈》;官爵命名,司马迁-太史公;杜甫-杜工部;宋濂-宋学士;谥号(就是人死后他人的尊称)式:范仲淹-范文正公;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另外,古代有很多“先生”,五柳先生和靖节先生都是指陶潜(也就是陶渊明),还有一些“老人”,等等

Ⅶ 关于文明礼仪的别称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Ⅷ 古代对你的称呼

古代对你的称呼有:汝、尔、公、君、子、阁下、足下等。

1. 汝,拼音为:rǔ

意思是:你,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2. 尔,拼音为:ěr

意思是:指人称代词。你,你的。

3. 公,拼音为:gōng

意思是:你,是指对人的尊称。

4. 君,拼音为:jūn

意思是:相当于“您”,是对人的尊称,通常对品行道德良好的人称为君子。

5. 子,拼音为:zǐ

意思:指你,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 阁下,拼音为:gé xià

意思:是对为“您”的敬称,古代多用于口语中,现代多用于书籍信函中。

(8)道德的别称扩展阅读

古代的其他常用称呼:

1、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2、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3、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5、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6、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7、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8、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9、觐见:(书)朝见(君主)

10、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11、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2、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13、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14、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15、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16、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17、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18、令爱(嫒):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Ⅸ 老子的《道德经》又称为什么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书中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热点内容
法治庆元 发布:2025-05-23 06:13:46 浏览:795
部选拔任用条例 发布:2025-05-23 06:11:33 浏览:1
2019新婚姻法诈骗 发布:2025-05-23 06:07:17 浏览:85
劳动法工资结构标准 发布:2025-05-23 05:58:11 浏览:500
灌南法院房屋拍卖 发布:2025-05-23 05:53:53 浏览:141
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改说明 发布:2025-05-23 05:53:20 浏览:186
文水司法局长 发布:2025-05-23 05:53:20 浏览:180
行政法律规定有哪些 发布:2025-05-23 05:51:55 浏览:969
婚姻法宣传活动案例 发布:2025-05-23 05:51:42 浏览:114
老赖是公司法人 发布:2025-05-23 05:46:09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