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超验道德秩序

超验道德秩序

发布时间: 2021-12-13 07:13:39

道德维系社会秩序有哪些缺陷和不足

仅仅依靠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的,因为它缺少一种强制力,所以说需要道德跟法治相配合。

㈡ 有那些道德维持社会秩序的事例

孔子作《春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用周礼来维护当时被破坏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史学经世的意识到司马谈、司马迁纂修历史的时候变得更加自觉。司马谈说:“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史记·太史公自序》)一名史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跃然纸上。司马迁著《史记》,更是高标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书·司马迁传》)。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越是变革时期的史事,司马迁记载得越详细,用力也越勤。这就反映出他确实抓住了历史的要害,是为活人写历史,为国家的需要写历史,为民族的未来写历史。唐玄宗时期,被誉为“董狐式”的史学家吴兢用一种特殊的体裁撰写了《贞观政要》一书。这是一部记录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史专题。他在《序》中写到:“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这不仅是对前朝为政者的仰慕,更是希望当今及今后统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杜佑的《通典》虽是私家著作,但他在《自序》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其著史的目的是要“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跃然纸上。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进〈资治通鉴〉表》)为编纂原则,更是封建时代优秀史家具有强烈的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意识的典型代表。 其次,历代史家及其作品中包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哲对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辩证总结。历史是客观的,但是记载历史过程的史学作品总是要带上史学家个人的思考。宋代苏洵在《史论》一文中说“史何为而作乎?其有忧也”;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汉书·司马迁传》),这都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人文情怀。孔子作《春秋》,充满着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患,笔墨之中隐含着微言大义。司马谈初作《史记》的动机是要歌颂汉兴以来建立的丰功伟业,司马迁继承父业之后却赋予《史记》更多的忧患意识。在《史记·封禅书》、《平准书》中,司马迁对武帝时代业已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对武帝封禅求仙的嘲笑与讽刺,更是一个优秀史家内心忧患意识的集中表现。东汉后期史学家、政论家崔

㈢ 秩序和道德怎么样

㈣ 社会秩序的维持靠道德作文1000字

众利益、公共抄秩序.
说到袭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

㈤ 社会秩序的维护靠道德的有关材辩论词,越多越好,例子越多越好

道德没有强制力,不错,但是法律即使有强制力,不符合道德标准也是不能成立的。好人杀了坏人,我们的道德观是不会认为这个好人还是完全的好人的,既然一个人杀了人,他就是杀人犯,再言之,好人真的是为了道德而杀死坏人吗?不是因为私仇?私仇不符合道德标尺吧?
交通法同情弱者,就是因为我们生为人,一直是同情弱者的,而且近来对交通死难者的同情更深了,对驾驶员的道德要求提高了,所以交通法就根据这种心理和所受的伤害比例不平衡而更改了。也就是说,法律的变化是伴随着道德的要求变化而变化的。
而从事例来说,我倒有不少例子:不少的民事纠纷案都是邻里之间的不协议和某些人做一些不道德的事而引起的,如果这个世界充满爱与美德及人与人间德道德,那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官司打吗?如果这个世界的人心中的只是一张张无情的法律签条,那么我们整个国家还配叫做”礼仪之邦“吗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先有道德后才产生法律,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道德是人自身的修养程度,而法律是外部的约束因素。法律的实施要靠人们的自身修养,如果放弃道德那么人们就不会自觉遵守法律,即使用武力来维护法律,那执法者的道德问题也会对法律的实施造成影响而造成不公正执法,那么法律就成了废纸,甚至危害社会。
.从法律作用上: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之一,生活中大多数社会关系不适合用法律而更应该是道德来调节:比如师徒关系、邻里关系、友谊关系等等;

㈥ 一篇有关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财经系07级会计学3班的叶浩涛。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体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同学们对授课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你们生动有力、富有激情的教学让我学会了如何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学会了许多基础法律知识。现在就让我与大家分享我在个人思想修养方面的体会。
我还记得,刚进入大学时很迷茫,我不知我的去向在哪,但在吴晓斐老师的课中,有这么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它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及责任。
那句话是:“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以前的我总是怨天尤人,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意,所以我迷茫,但现在,我问我自己:“来到大学,我是为了什么?学习?亦或工作?”这都是,这是我肯定的答复。我不可再逃避,我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只有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去善待自己。
对我来说,它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开始,也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一大收获。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成材的道路上并非只有鲜花,为此我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遵循客观规律。从自我坐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当然,在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它让我明确了学习目标;但我觉得我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希望在这次交流会中和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请各位老师、同学对我多多指正,帮助我提高!

㈦ 谈谈道德如何维持社会秩序

我们绝对要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㈧ 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作用

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和规范自己行为。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初)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㈨ 道德维系社会秩序的方式有哪些

道德是促进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道德的存在意义是非常大的。

热点内容
车位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17 08:41:16 浏览:402
法规要求受限空间 发布:2025-05-17 08:40:32 浏览:298
丹麦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17 08:32:41 浏览:33
收到香港法院传票 发布:2025-05-17 08:22:22 浏览:459
商法趋势 发布:2025-05-17 08:16:07 浏览:590
艺术家的道德 发布:2025-05-17 08:15:04 浏览:476
郑州通行条例 发布:2025-05-17 07:53:02 浏览:249
18年10月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5-17 07:52:59 浏览:111
柴油库管理法规 发布:2025-05-17 07:24:39 浏览:746
郑州金鑫律师 发布:2025-05-17 07:18:53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