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议员分布
㈠ 香港立法会的组成
由70名议员组成。在新增的10个议席中,5名议员由地方选区选出,5名议员由新增的区议会(第专二)功属能界别选出。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立法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第一届任期为两年外,立法会议员每届任期4年。
(1)香港立法会议员分布扩展阅读
立法会在会期内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处理立法会事务,包括:提交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件;汇报及发言;发表声明;提出质询;审议法案,以及进行议案辩论。
行政长官亦会不时出席立法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简述有关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
㈡ 立法会议员是干什么的
立法会议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除第一届任期为两年外,立法会议员每届任期4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百分之二十。
香港立法会:
第六十六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
第六十七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百分之二十。
第六十八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
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
立法会产生的具体办法和法案、议案的表决程序由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规定。
㈢ 香港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有什么不同有啥分类
立法会议员是整个港岛的议员,而区议员则是区一级立法组织的议员,不是一个级别,区议员是基层的。
㈣ 香港立法会反对派议员超过总数三分之一吗
香港立法会共70名议员,抄投票的最低法定人数是二分之一,也就是达到35人才能投票。如果赞成的议员全都离席的话,28名反对议员是不能投票的,但由于现场沟通的原因,有8名赞成的议员留在了投票现场,也就是现场有28+8=36名议员。
刚好超过了立法会35人的法定人数,所以出现了奇怪的投票结果。而要想政改方案通过,必须获得2/3以上人数同意,也就是说此次政改必须获得47以上投赞成票才能通过。
(4)香港立法会议员分布扩展阅读
立法会在会期内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处理立法会事务,包括:提交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件;汇报及发言;发表声明;提出质询;审议法案,以及进行议案辩论。
行政长官亦会不时出席立法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简述有关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
㈤ 香港的政府官员级别和职能
如图。
1、特首下面是政务司司长、律政司司长、财政司司长,这个没有排名,不过一般以政务司司长为首,如果特首辞职或死亡,都是由政务司司长顶上的。另外还有廉政公署、审计署、申诉专员公署、公务员敍用委员会、中央政策组是直接对特首的。
2、然后就是各个局长: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教育局局长、环境局局长、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民政事务局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保安局局长、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发展局局长、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排名没有先后。
上面的局由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共同管理。财政司司长还管金融管理局和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律政司司长还管行政署和效率促进组。
3、警务处是保安局的下属机构。即警务处处长是保安局局长的下属。
政务司司长:协助行政长官,督导他去指定的决策局工作,并在确保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协调上担任重要角色。涉及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三司里面最大的。一般特首出现意外离职,都是政务司司长顶上。
财政司司长:主要是与有关的决策局局长合作,督导财经、金融、经济、贸易和就业范畴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财政司司长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与其他委员共同监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律政司司长:主管律政司,专门负责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务,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检控,草拟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以及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见等。
另外香港的太平绅士分为官守太平绅士、非官守太平绅士、新界太平绅士三种,三者只是在产生程序和条件上有差异,与职能及地位上没有分别。
薪酬政策及制度:
政府的既定政策是提供足够的薪酬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具合适才干的人,为巿民提供成效兼备的服务,以及透过保持公务员薪酬与私营机构薪酬大致相若,确保公务员薪酬是公务员和他们所服务的市民都认为是公平的。 在更完备的公务员薪酬调整机制下,港府定期进行三项调查,以比较公务员及私营机构员工的薪酬,并因应调查的结果,决定是否及如何调整公务员薪酬。
三项调查分别为每年进行的薪酬趋势调查、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入职薪酬调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的薪酬水平调查。除上述调查外,港府亦会在有需要时为选定职系进行职系架构检讨。 除薪酬外,公务员亦可享有各项附带福利,视乎聘用条款、职级、薪点、服务年资及其他资格而定。港府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使公务员的附带福利切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