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雾霾
『壹』 法律与雾霾的关系
雾霾严重,法律立法来约束
『贰』 关于雾霾治理立法的几点思考
(一)控制措施
一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
二是加强灰霾天气预测预报,如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
三是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控,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
(二)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 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叁』 中国治理雾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 雾霾治理的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量
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和扬尘治理。强化各类烟粉尘污染物治理,推进未淘汰设备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确保颗粒物排放达到新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
发展绿色交通,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积极推广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大力发展电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鼓励燃油车辆加装压缩天然气,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燃料,为汽车安装净化装置,实现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2. 雾霾治理的措施:制定相关国家法律
将雾霾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上来,表现出国家对雾霾治理的决心以及体现出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和完善雾霾防治工作的立法、执法是治理雾霾问题的关键。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细化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加大环保机构的立法、执法和处罚权力,赋予环保机构执法手段,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等,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方式开展工作。可参考美国模式,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盘整合式管理。同时,设立举报平台,通过民间组织和民众力量监督环境执法行为。
3. 雾霾治理的措施:积极发展生态公益
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淘汰国家确定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大力淘汰钢铁、建材和纺织等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政府要发挥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节约能源,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等技术。
4. 雾霾治理的措施: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加大典型示范活动的建立,增强示范效应,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意识大大提高,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政务微博新媒体沟通渠道,健全环境信访舆情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学校和其他社会团体作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带动各行各业关注、支持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3)立法雾霾扩展阅读:
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具体原因如下: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污染物。
『肆』 中国从哪几个方面治理雾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雾霾问题随之而起,雾霾问题已经进入我们茶余饭后交谈的问题,那中国治理雾霾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让我们看下:
1.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 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2.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3.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当然雾霾问题危急着我们的生活,单靠政府去完善那也不行,主要的还是从我们人类自身去思考问题,我们每个人少做一些危害自然的事情,那么自然也就会少回馈一些对我们的伤害,所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雾霾离我们远去!
『伍』 2015两会对雾霾有没有新的环境立法
为改善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北京市人大、市政府决定制定新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替代现行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大新举措应对雾霾天
举措1
启动《北京市重污染日应急方案》
举措2
将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提上日程
举措3
在全国率先实施国五排放标准
举措4
严重污染时增市政清扫频次此外,环保出行带口罩可能减少雾霾的吸入美国进口普卫欣防雾霾京 东有各责任单位在接到预警后,要按照重污染天气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应急实施程序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对本责任区内的道路冲刷、道路洒水压尘、道路清洗和道路机扫作业。这是早就提出来的。
『陆』 在中国用法律能解决雾霾问题吗
要解决雾霾问题,要先找到雾霾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些工厂等可能违规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这个原因,其他如汽车尾气等其实都影响没有那么大。可以通过立法来限制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源头,这算是法律在治理雾霾问题上的一个体现。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扩大绿化面积也对治理雾霾有很大功效。生态建设问题已经写入法律中了,虽然是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还要制定很多细则,这也是靠相关法律法规来完成。
『柒』 应不应该立法规定重雾霾天气休假
重雾霾天气休假,在中国很多的城市已经实施。但着重于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回。
但这都是地方规定答,没有进行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权的尊重,相信会进行立法规范。
地方规定参阅:《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及幼儿园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行动预案》各盟市指导当地旗县和中小学幼儿园做好雾霾天气应急预案,根据气象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适时调整上课时间或放假,确保中小学生和幼儿不受雾霾伤害。
『捌』 我国在治理空气污染和雾霾过程中出台了哪些政策或法规
雾霆污染属于一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从我国现有的立法来看,多部法律法规涉及到雾霆污染。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
(1)《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法注意到了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在该法第二章中专门以“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为章节名,对燃煤大气污染的防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
此外,该法还就“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废弃、尘和恶臭”作出了很多规定。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这些规定,雾霆污染同样属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客体,且治理雾霆污染同样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目标之一;
(2)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发布,是新形势下专门针对大气污染治理而制定出来的总体计划,该计划特别提出了需要综合治理,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专门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等。
该计划还特别就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等提出了具体行动计划。但是从总体上看,该计划具有明显的“蓝图”色彩,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而不是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
该计划能够对大气污染治理设定总体的目标,理顺思路,其积极性应得以肯定;
(3)地方性规定。面对雾霆污染的强烈袭击,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立法,并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如《四川省灰霆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山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这些地方性规定结合当地的特点,就雾霆污染的治理作出了规定。
此外,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下位法,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条例,也可以看作《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实施细则,如《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体现了地方政府细化上位法的努力。
『玖』 辩论:治理雾霾需要法律
治理雾霾需要法律
我需要知道对方辩题。不然没有比较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先明确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部门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工具。
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可谓困难重重。而且,能源是整个国家经济的血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生产需要,平时的用电、取暖等都离不开能源。这意味着,新增的能源消耗依靠发展清洁能源补充往往不够。因为清洁能源的增长不仅缓慢而且是有局限性的。
产业结构调整的话题,在中国已经讨论20多年了。“产业排放是污染的一大源头,这个源头的制造者是大企业、支柱企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加之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很强,所以这么多年来该控制的产业一直控制不下来。”
交通污染,它的治理涉及到油品升级、车辆性能升级、交通状况改良等。高利红以油品举例说,姑且不论企业自愿承担的环保责任,确保油品品质本身就是企业基本的法律责任。
“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时间跨度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才有可能实现空气基本好转。因为经济体都有惯性,仅刹住惯性就需要一段时间,现在,能控制住不要新增污染就已经很难了。”
有鉴于此,法律机制必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宏观机制方面,建立综合决策,将发改、经贸、环保等决策协调起来,对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利于环保的发展规划坚决不能实施,不利于环保的项目坚决不能批准,强化地方政府的考核,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甚至在一些特别严重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彻底扭转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微观方面,在完善现有环境保护立法的同时,强化执法监督,坚决将环境保护法执行下去。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运用一切可用的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