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愚民

道德经愚民

发布时间: 2021-12-14 11:35:57

⑴ 解释老子道德经中的段落,乞求最真实的答案.

老子这段话是个谣言,不要传谣,不要信谣,我们要细心搜求事实,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用就是真理,有害就是谬误。

⑵ 《道德经》八十章,“小国寡民~~~民致老死不相往来”从哲学的角度怎样理解

黄帝认为:“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逆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以强下弱,何国不克?以贵下贱,何人不得?以贤下不肖,何事不成?”①故,“古之贤者,道是之行。知此道,地且天,鬼且人,以道居军,其军胜;以道居国,其国昌。”②反之,因嫌货财少,却落吃糟糠;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也是这个极反规律的作用所致。这就是黄帝所说的“祸福同道”之义。其关键,就是一个明道理而用之与不知道理、逆行而致的区别。顺逆之界,就是学道修身与不学道而任其本性的区别。
然而,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③一样的简单,哪有许多复杂的道理?老子的主张是走“小国寡民”的道路。
所谓“小国寡民”的主张,并不是让大国主动放弃领土,自己变成一个“小国”,因为那样的事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之策,就是要像厨师“烹小鲜”一样,将大国切割成菜丁一样的小块进行炒作,将人民分割、固定在一块块的“小国”之内,不让其流动,不让其做什么大的事业,我佩服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主张,并且珍视生命,要人们“重死”。这个观点与现在所提出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理论是多么相近。所谓,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从生到死,不相争斗,和谐相处,友好往来)。

——————————
①《黄帝经·经法·四度》。
②《黄帝经·十六经·前道》。
③《老子·第六十章》。

⑶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圣人治理的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回,增强百姓的筋骨体答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以上是书面解释。我再加一句:没有欲望,就回归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终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经》,最好看看《庄子》。另一个角度,可以看清代黄元吉(黄裳)写的《道德经讲义》,他是从修炼角度讲的,非常好。摘其文曰:圣人摒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⑷ 老子主张愚民,但又主张愚君吗

你说的是哪个“老子”?如果是自称的那个“老子”,比如气愤的时候暴喝:“老子灭了你!”的那个“老子”的话,我就无话可说了。

但是,如果是李耳的话,也就是老耽,那他绝对没有你说的那些主张。老子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战国后期,道家学派其实就分裂为南北两派了,有一派主张清静无为修自身,比如说列子,“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返。”;还有一派就主张从政,所以在西汉初年你可以看到皇帝们休养生息,都是以道家学派的思想为基础的,说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中说:“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可以看出的是,无论哪个派别,都没有你说的那个意思在里边。都是一种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中庸思想在里边。

⑸ 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十八 缺啥补啥

《道德经》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之争。当然,这与老子没关系,但是他的信徒们却拾起了老子留下的思想武器,与儒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的唇枪舌剑。战斗意志最顽强的应该是庄子。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以此作为治世之策。庄子不仅不要这一套,还在《胠箧》借盗跖的口对此大加讽刺——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为老子也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什么意思呢?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大道废弛不用之后,才提出的;智谋权术出现之后,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家人出现不和,亲情淡漠出现之后,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才会有忠臣的产生。
我们怎么看待这一则呢?是不是真如有些人所说的老子所宣扬的是“反仁义、反智慧、反忠臣、反孝子”的愚民政策呢?
我们先谈“仁义”。老子生活的周朝主张以“礼乐”治国,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无形的价值规范,尽管不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百姓们还可以过着一定意义上的“我自然”的生活。但到了后期,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诸侯荒淫暴虐、尔虞我诈,“春秋无义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病态最严重的一段时期。所以,孔夫子出来了,他倡“仁”,用“仁”来去其贪,来拯救人心,涤清世道,说“克己复礼为仁”。倡导人们回到那种循“礼”而治的状态中去,实现一种大同,使人民幸福。这一点,老子孔子是一致的。
再看“智慧”。《庄子》也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子贡(庄子编了许多儒家人物的故事)看见一个老头,用水瓮装水去浇菜,一趟又一趟。子贡劝他,你老怎么不用水车啊?多方便!老者脸顿时严肃起来,冷冷一笑“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羞而不为也”。这就是“慧智出有大伪”。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的智巧、谋略、权术也就越厉害,这样的掩饰的更深,作奸犯科起来更厉害。所以说,小人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有智慧的小人。
其实,老子的主张与儒家是并不矛盾的。孔子也说:“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人去其仁。”“仁”也罢,“智”也罢,“勇”也罢,用的过了都会走向反面,不如“绝”之。“无”的反面还是“无”,既然都是“无”,没有“有”的羁绊和困扰,百姓便会安然自乐、逍遥自得了。
插到“孝”前面,谈谈“忠”。要是让老子戴着“愚民”的帽子来看,那可不得了。比干、岳飞、袁崇焕这些忠臣义士大约没有什么可讴歌的了。但大家走进历史看一看,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任,甚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的生命。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在那个腐朽昏庸、生灵涂炭的黑暗时代。一个朝代,忠臣越多,哪里的历史越混乱,百姓苦难越严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忠臣”们能少些。
再谈“孝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二十四孝经》记述了许多精彩的慈孝故事。可是,有时静心细一琢磨。却又发现这里面又有不少问题。先看排位居首的舜的孝。忽舜之所以成为第一孝子,关键还应该得益于那两位很不像话的亲父继母,他们为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土埋火烧都没能杀死舜,而舜又待之如一,这才成就了舜的美名;曾参也有一位不咋地的父亲,尽管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了几棵小瓜秧就把曾参往死里打。也正是曾参对这种不像话的责罚不逃不避,重重地给他在孝道里加了一笔……可细一想,又多少不是滋味:一个人的好,关键是有坏的存在。孝的倡导,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不孝”的存在,如果社会、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个个看起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标榜谁孝谁不孝。
俗话说,“缺嘛补嘛”,只有社会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天下大乱、背情绝义了,才会有忠臣良将、孝子贤孙的出现,人们也才需要他们来做榜样,矫砭时弊。今天,我们呼唤公平正义,提倡和谐,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不公平、不正义、不和谐”的事太多了些……
李零先生说:“满嘴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人,一般都很缺德。”的确,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自我把道德装得满满的,何必让我们再去特别提倡呢?“愿人常做好事,愿天下常生好人”。

⑹ 哪个朝代因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而推行“愚民”政策

汉朝抄初年是黄老思想明确的采用 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产生什么消极的影响 但后来还是让儒家取代并成了正统
首先老子的思想 并不是愚民 他只是说要国家的领导者不要过分鼓吹例如金钱 权利之类的东西 而要人民清心寡欲(不是禁欲) 从而稳定国家 另外他还主张小国寡民而不是一味拓展疆土,称霸天下。反对战争 即使战争胜利也不应该庆祝反而应该悼亡牺牲的战士。
要说是受老子的思想 产生了消极影响 也许魏晋算一个 那个时期读书人多信奉老庄思想 他们中很多希望或者已经过着隐居的生活并且遇事也多采取放其自然而非积极主动,逆流而上的做法而且因为分裂的关系所以连年混战,社会并不稳定 老百姓也多流离失所,再加上个天灾,统治者昏庸什么的从宏观来看这个时期并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要求
再后来就统一了 儒也被一次又一次不断加强得成了无法动摇的纲领被一代又一代的尊崇着 而道就是老子 也被作为一种辅助被不同程度的运用着

⑺ 道德经是否推崇愚民统治

我想你之所以会认为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倡的是愚民统治,可能是因为道德经的第3章中写的“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你现代人看到这样的第一感觉就是认为老子提倡的是愚民政策,使基层百姓愚昧无知,从而维护封建统治者统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古文和现代文之间的差别,你以现代的阅读方式来阅读古文,这无疑就是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布。

在古代封建社会维护一个封建王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要有其他不该有的想法。日出而作,日落而居,这样轮回翻转,方可使封建王朝长治久安。这是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封建统治者是不会开民智的。这也是为什么隋炀帝杨广在举行科举制的时候,会遭到底下的世家贵族们的背叛。杨广想要开启民智动摇世家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家大业大的隋王朝会迅速的灭亡。

⑻ 《道德经》真的是在推崇愚民统治吗你怎么认为

道德经确实有这样的经文,而且道德经中反对智慧,不合时宜逆历史潮流的经文很多,但是道德经也有道德经自己的智慧,也许古人就是要告诉我吗尽信书不如无书,将所有经文都奉为金科玉律,那是最不可取的。

⑼ 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愚民成分体现在哪里

道家的整个历史说明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愚民不了的。他只能迷惑一小部分信仰者。也就是清静无为的修行人。
应该说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如:
1、第三章的“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王蒙先生对此评述道:“我还知道民国时期某军阀的治军理论:不能让士兵闲着,没有别的事就跑步,不能让你有工夫闹思想问题。在南非罗本岛曼德拉坐过的监狱中,我也看到了曼德拉运过来再运过去的石块。运送这些石块是毫无意义的,目的只有一个:强其骨,弱其志,实其腹,虚其心。当然,这样的监狱比让你饥饿与伤骨的囚禁地要好得多。
对于距今两三千年的古代中国的政治理论进行臧否未必是有根据的。我们也许可以将老子的这一章论述视为价值中立的理论性思辨性探讨。它是愚民政策的公然宣示,却也是愚民政策的警钟。就看你怎么读《老子》了......

2、第十二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对于“绝学无忧”一句,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绝学无忧”指弃绝学习就没有忧虑了。这种解释认为老子要毁灭一切文化,当然也就不要学习了。这种意义认为,老子是愚民政策的创始人,是倡导愚民思想和政策的鼓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绝学”,指抛弃那此讲圣智、仁义、巧利的学问,将其置于身外,免去权欲的诱惑,作到无忧无患。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所说的“绝”,其实就是绝招的“绝”,是指至深、独到的学问,老子认为只有取得不同于世俗的独到学问,才能获得对私欲无所冲动的自由。这种意见认为老子正是这样的具有绝学独到的人,表明了他的学习态度。
如此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你怎么去理解和想象了。不过多数人还是非常惊叹老子的思想的深邃的!

⑽ 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十八 缺啥补啥 《道德经》第十八章 : 道废仁义;慧智伪;六亲孝慈;家昏乱忠臣 说道提春秋战期儒道争与没关系信徒却拾起留思想武器与儒家展场场轰轰烈唇枪舌剑战斗意志顽强应该庄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作治世策庄仅要套《胠箧》借盗跖口加讽刺--跖徒问于跖曰:盗亦道乎跖曰:何适道邪?夫妄意室藏圣;入先勇;义;知否知;均仁五者备能盗者未说:道废仁义;慧智伪;六亲孝慈;家昏乱忠臣意思呢仁义道德堕落结道废弛用才提;智谋权术现才产严重虚伪狡诈行;家现亲情淡漠现才孝慈父典型涌现;家荡安内忧外患才忠臣产我看待则呢真些所说所宣扬反仁义、反智慧、反忠臣、反孝愚民政策呢我先谈仁义周朝主张礼乐治都自觉遵守着形价值规范尽管所追求理想境界百姓着定意义我自期礼崩乐坏陪臣执命诸侯荒淫暴虐、尔虞我诈春秋义战历史病态严重段期所孔夫倡仁用仁其贪拯救涤清世道说克复礼仁倡导种循礼治状态实现种同使民幸福点孔致再看智慧《庄》曾记载故事意贡(庄编许儒家物故事)看见用水瓮装水浇菜趟趟贡劝用水车啊便者脸顿严肃起冷冷笑机械者必机事机事者必机羞慧智伪知识越智巧、谋略、权术越厉害掩饰更深作奸犯科起更厉害所说并怕怕智慧其实主张与儒家并矛盾孔说:用智其诈;用勇其怒;用其仁仁罢智罢勇罢用都走向反面绝反面既都没羁绊困扰百姓便安自乐、逍遥自插孝前面谈谈忠要让戴着愚民帽看比干、岳飞、袁崇焕些忠臣义士约没讴歌家走进历史看看家民族忠耿耿临危受任甚至牺牲宝贵命些歌泣忠臣事迹发腐朽昏庸、灵涂炭黑暗代朝代忠臣越哪历史越混乱百姓苦难越严重我宁愿忠臣能少些再谈孝慈我华民族历倡导孝治《二十四孝经》记述许精彩慈孝故事静细琢磨却发现面少问题先看排位居首舜孝忽舜所第孝关键应该益于两位像亲父继母夺财产所用其极土埋火烧都没能杀死舜舜待才舜美名;曾参位咋父亲尽管孔弟几棵瓜秧曾参往死打曾参种像责罚逃避重重给孝道加笔……细想少滋味:关键坏存孝倡导主要量孝存社、家庭团气家睦相处看起都孝贤孙根本用着标榜谁孝谁孝俗说缺嘛补嘛社现问题比说乱、背情绝义才忠臣良、孝贤孙现才需要做榜矫砭弊今我呼唤公平义提倡谐重要原恐怕公平、义、谐事太些…… 李零先说:满嘴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般都缺德确社都都自我道德装满满何必让我再特别提倡呢愿做事愿

热点内容
韩国法官收入 发布:2025-05-16 18:01:22 浏览:480
网站备案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7:56:32 浏览:250
司法部关公证 发布:2025-05-16 17:48:11 浏览:339
2015年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答案 发布:2025-05-16 17:44:50 浏览:465
司法刑法执行 发布:2025-05-16 17:32:05 浏览:235
张雪莲律师 发布:2025-05-16 17:32:01 浏览:194
关于民法题 发布:2025-05-16 17:26:41 浏览:228
日本行政法发展历史 发布:2025-05-16 17:25:35 浏览:821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布:2025-05-16 17:20:20 浏览:392
企业经营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7:19:38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