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沦丧的诗句
『壹』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求作者\出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的很著名的两句。全诗: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两句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么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
「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接着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与前一句紧密地连在一起。「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呱想[喻:说「高尚」是「墓志铭」,「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
:「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藉「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麼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如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原则。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贰』 多推荐点类似有伤风化这种批评道德败坏。平行不正的词语,成语,古诗,文言文
有伤风化
yǒu shāng fēng huà
[释义]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语出]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叁』 形容人道德败坏的文言文语句
今世抄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唐代柳宗元《蝜蝂传》)
译文: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望采纳!
『肆』 小人当道,君子蒙尘,世态炎凉,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出自哪里
”小人当道,君子蒙尘,世态炎凉,人心不古,道德沦丧。“这一句话出自《易中天品三国》。
释义:
“现在是奸诈小人掌握权力,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被埋没,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今时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没有了道德伦理观念。”
《易中天品三国》于2006年正月十五,正式开播,主持人是易中天老师,每周一期,一时间,“易中天”和“三国”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易中天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有关易中天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他所带动的文化热点被媒体称之为“易中天现象”,《新京报》开辟专栏谈论“易中天现象”。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学术超男”易中天,让易中天又增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头衔,当然在这些热闹声中,也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些专家和学者对“易中天现象”提出了质疑。
(4)道德沦丧的诗句扩展阅读:
具体释义:
小人当道:坏人掌权,挡住你前进的道路。
君子蒙尘:蒙受风尘,多用以比喻帝王流亡或失位,备受垢辱。
世态炎凉:指在别人有钱有势时就巴结,别人无钱无势时就冷淡的现象。
人心不古: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道德沦丧:人的心中已经没有了道德伦理观念。
《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CCTV-10历史频道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参考资料:易中天品三国-网络
『伍』 晚唐诗人李商隐,为何被人说成忘恩负义、道德败坏
晚唐诗人李商隐之所以被人说成是忘恩负义,道德败坏,就是因为他一开始是在令狐家做事情的,后来令狐家主去世以后,就去了令狐家的对头王茂元那里,还做了他的女婿,所以令狐家的人说他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但是其实这也是文人和政客们之间的理解不同。
但是在李商隐自己的眼里,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办事,而且才子们一般都是自视甚高,他们有时候对自己获得的东西就是觉得理所当然,虽然之前令狐家给他出了力,但也是因为他有才学可以的,难道以他的才学就不配当个进士吗,所以他和令狐绹的分歧很大,在令狐绹眼里,觉得你受了我们家的恩惠,那就是我们的人了,但是对于李商隐来说,那只是他一时的寄寓之所,他只是一个过客。
『陆』 形容“人道德败坏”的文言文有哪些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译文】君子何尝要去做小人(某些行为),小人像草一般去了又生长(小人多)。
但愿你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去这般争。《小人吟》
宋 邵雍小人无耻,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译文】小人无耻,利益为重死为轻,连被人杀死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别人的议论么?
《结交》
唐 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译文】把铜镜比作君子,把凡铜比作小人,意为交友应该交可以依靠信任的人,当亲君子远小人。
『柒』 反映社会道德沦丧的诗句或成语!!谢谢!!
鸡飞狗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杜甫)
『捌』 讽刺人贱、不知羞耻、道德沦丧的古诗词,名人名言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内——《孟子·离娄上容》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不够再联系我吧
『玖』 形容道德败坏的诗句
相鼠复
【诗经·国风·鄘风·相鼠】制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个解气还有文化哈哈
『拾』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的出处。
出处:冯骥才的《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
原文如下: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
写一字决别,言一梦长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
择一人相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深情,留一世繁华。
断一根琴弦,留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该句翻译:选择一个人一起白头偕老,选择一座城生死相恋爱终老此生,对爱情的执着于向往。
。
(10)道德沦丧的诗句扩展阅读: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是楠小瓜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云中书城。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人物成就:
《感谢生活》《挑山工》曾获法国“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2017年12月,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冯骥才《俗世奇人新篇》获得短篇小说奖。
2018年8月11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参考资料:
冯骥才_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