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新基建立法

新基建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1-03 17:50:04

⑴ 新基建兴起,传统基建是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基建作为我国重点的工程,在未来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大型基建所需要的资金都是比较庞大的,其中政 府资金作为其中的一环,一般都是起到带头作用,并且以政 府信用作为背书,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这就是政信金融的作用。并且政信金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基建项目能够得以实施,而老百姓也能通过这种优质投资获得稳定、安全的收益。

⑵ 新基建包括哪些方面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专,面向高质量属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⑶ 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

导读:此前媒体提到的5G、特高压等“新基建”七大领域仅是列举,并非全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同时加快5G网络等建设,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工信部赛迪智库近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 不过“新基建”建设需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实施上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好新基建长期发展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

涵盖三大领域,投资空间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后,央视列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在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介绍,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他指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从信息基础设施看,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赛迪智库获得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

白皮书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详细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领域的建设内容与投资空间。

⑷ 中央新基建政策,是什么意思

1、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

3、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4、202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5、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应答时间:2020-08-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⑸ 新基建的意义是什么

新基建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推动相应的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使更多的国民获得普遍化的新经济红利。在此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数据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但数据要素具有特殊属性,不能简单套用之前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激励和约束规则。数据要素存在互补性和专用性,也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有效的数据往往依赖于多主体的系统生成,其生产效率既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匹配程度和建设水平,也依赖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其生产和使用效率往往涉及多个产权主体和多种异质性数据,既要避免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壁垒,又要激励创新性的数据生产和数据使用。如何通过适宜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如数据要素相关的产权制度、数据的标准体系、数据的安全监管体系等,扩大数据要素的正外部性,提高数据生产和数据综合利用的效率,是放大数字生产要素效能的根本保证。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所对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基建不仅在具体项目和对应领域上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而且其系统复杂程度也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公路、电网、航线,其具备最终基础设施功能的产品往往混合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多种属性。严格区分新基建项目中投资领域的经济属性,实施精准高效率建设,是提高投资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挤出效应的关键。以新基建的5G基建为例,基站、规划属于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投资,但终端运营、5G手机就不属于公共物品,应由企业投资。工业互联网涉及工业控制、工业软件、工业网络和工业信息安全,涉及门类广、产品多,针对不同行业在智能制造上软硬件难以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互换的难题,政府更应着力于制度这种“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工业APP的标准制定、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建设等,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标准体系、知识产权、开源开放等发展瓶颈。

⑹ 新基建政策出台,有哪些相关业务会迎来光明前途

首先,将会在相关的动车铁路项目上产生巨大的变化,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将会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平台。

新基建政策出台以后,必定影响到的是我国最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但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基础建设虽然会发展,但是这也是属于老行业当中的老样子,最主要的是铁路行业且在技术的应用上比其他领域更为适应,因此在未来科教领域,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基建政策的动向和发展方向,以传统的科教来相比,此次新基建政策势必会引起新的资源整合和平台的利用,将新发展的教学模式和相关的科研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具有高资源整合高动态模式的行业。

热点内容
郑州市司法厅 发布:2025-05-04 13:04:16 浏览:913
文件用邮件发送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5-05-04 12:59:57 浏览:145
法律硕士应该看什么书 发布:2025-05-04 12:52:12 浏览:689
社会历史比较法 发布:2025-05-04 12:44:19 浏览:222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2025-05-04 12:43:33 浏览:268
法院古语 发布:2025-05-04 12:38:43 浏览:636
民间转让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4 12:32:50 浏览:841
司法解释渎职罪 发布:2025-05-04 12:27:35 浏览:169
吃蛙条例 发布:2025-05-04 12:26:03 浏览:435
恶意违约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4 12:19:56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