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① 政治论文有关于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论证是抄用论据来证袭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 搜集一个职业道德模范的故事,是中国感动十大人物的事迹,100~300字左
景阳冈武松打虎来 武松要自回清河县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在酒店里,“三碗不过冈”的烈酒,武松喝了十八碗。酒足饭饱后,不听店小二的劝告,独自往景阳冈赶路。当时已是傍晚,武松酒力发作,见路旁一块大青石,正想躺下休息,一只大老虎向他扑来,武松一惊,忙翻身躲过。那老虎再扑过来时,被武松尽力按住,一顿乱打,老虎竟被活活地打死了。 智取生辰纲 杨志受梁世杰(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五月中旬天气酷热难当,杨志却叫随从军士晚出早息,顶着烈日赶路,众人怨声载道。到了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的劝阻,放下车子休息。吴用等人化成贩枣商人也歇息在此。白胜装扮成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不让军士买。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了药。杨志等人不明就里,糊里糊涂买了酒喝,结果一个个晕倒,生辰纲全部被吴用等人劫走。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天,鲁达、李忠、史进三人来到潘家酒楼喝酒。吃得正欢,突然听到隔壁传来啼哭的声音,鲁达就叫酒保过来询问。原来是当地一个自称“镇关西”的屠户郑屠强娶了金氏女子为小妾,后又索要银两,金氏父女只好四处卖唱。鲁达和史进当即凑
③ 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纪实 内容
全国十大道德模范”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从刘霆身上,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孝亲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
刘霆,一位阳光的青年,一位坚强的青年。他的自强精神、自立能力、感恩品质永远是当代青少年学子们应该汲取的。
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水, 同学们被刘霆的先进事迹感动着,纷纷表示要以刘霆同学为榜样,感恩父母,珍爱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学习。
感恩的心
——读刘霆的先进事迹有感
“妈妈,我会带着你上完大学!我向你保证绝对不影响学习。”这是刘霆大哥在接到浙江林学院通知书后对母亲立下地庄重誓言。孝子刘霆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消息感动着中华大地。
刘霆,男,1986年出生,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6年前,刘霆大哥只有13岁,他家突遭厄运,母亲不幸身患尿毒症,此时,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蒙上了无限痛苦的阴影。为了治疗母亲的病,用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父亲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更是雪上加霜,可刘霆大哥没有嫌弃身患绝症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唱响了感人肺腑的感恩之歌。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刘霆大哥凭着坚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自己要上大学了,母亲怎么办?在征得学院同意的情况下,他带着母亲一起上了大学,终于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在大学里,他一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生病的母亲,晚上,要是母亲不舒服,他就爬起来照顾母亲。因为母亲不能吃太咸的东西,也不能吃味精,所以有时就在家里煮点稀饭,炒个青菜,尽一切可能让母亲生活得舒服些。为了省钱,还学会了给母亲打针熬药。另一方面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照顾母亲为由,而请假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更没有迟到过一次晚自习,在班级里还担任多项职务。刘霆大哥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守住了自己的承诺,谱写了一曲充满爱心孝心感恩之心的赞歌,成为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
我和刘霆大哥那时相比,几乎是同龄人,可我每天穿着崭新的衣服,喝着可口的牛奶,花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整天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如遇不称心的事,或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大耍脾气。今天,我读了刘霆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羞愧得无地自容。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从小倍受家长的宠爱,因此,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体会不到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一遇到挫折就退缩,或自暴自弃。对父母,对长辈,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同学们那,请和我一起反思吧!刘霆大哥用坚强的品格化解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用一颗纯洁的爱心孝心温暖着患病母亲那颗冰冷的心。难道我们只能做依附于父母身上的“寄生虫”吗?不,我们不能!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家庭,条件也各不相同,但比起刘霆大哥来要幸福得多,我们也需要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家里,当父母下班时,递上一杯热茶;洗脚时,端上一盆清水;休息时,削一个苹果……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平时,在车上,主动让座;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校园里,拉一把摔倒的**、小妹妹……为社会献一份爱心。“人人都付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为他人着想,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人生将变得精彩而充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咱们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和他一样有自强精神、自立能力的好孩子吧!
④ 分别举例出道德模范人物及他们的光辉事迹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骂人,闯红灯,破坏公物.让座,等吧,这个多了
⑤ 2020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简介
2020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简介如下:
1、李廷俊
李廷俊,男,汉族,1945年1月生,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廷俊从医60多年,救死扶伤、乐善好施,以高尚的医德践行着医者仁心。从赤脚医生到临床大家,研究攻克疑难顽症,治愈国内外患者30余万例。
主持研究的5项科研项目,经权威专家鉴定均为国内领先水平。研究的省批院内制剂八个和数十个特效方剂,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疗肺结核的药物获国家发明专利。多次以专家学者身份出国访问交流学习,传播中华医药传统文化。
2、徐立平
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装厂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航天特级技师,时代楷模,被誉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
他从事的工作是对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进行整形及缺陷挖药、修补等,因为工作过程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危险性,而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
3、石志光
石志光是中国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50多年来,他走遍了全省107个市、区、县,自掏腰包租片子,累计放映电影4000多场,行程10万多公里,被群众称为“人民放映员”。
4、王振美
王振美,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从1953年开始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振美矢志不渝跟党走,2017年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1965年患重病死而复生后,从此立下誓言感恩奋进。
他64年初心不改,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报效乡梓,90余岁高龄时毅然捐出自己积攒的50万元全部积蓄,成立“振美教育基金”,奖励资助优秀师生和贫困家庭学生213人次,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
5、古运祥,男,李家疃镇常重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先后6次自费5万余元在常重村、东大姑庙村、武吉村、成安人民广场等地举办“我为老人洗洗脚”活动,凡自愿参加活动的,均免费赠送足浴盆和毛巾。
以活动为载体,在全县鼓励传递孝心和爱心,让广大群众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孝老敬老,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弘扬家庭美德,传递和谐和睦的文明家风,努力在全县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古运祥曾入围“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并先后被评为“第五届邯郸市道德模范”“邯郸市最美家庭”“成安县最美家庭”“德孝信好村民”等荣誉称号。
6、白彦军,男,县政协经济委主任。“孩子不孬!”看似一句简单普通的话,却是白彦军父母对他精心侍奉双亲的孝心的极大肯定。2015年,他父亲因摔伤,手术后患脑壁性梗塞,经治疗后右手无力,脑梗后遗症使其生活不能自理。
他三年来精心侍奉父亲,每天为父亲洗脸,隔一天擦洗一次身体。不管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累,他对父亲的侍奉从未间断,在他三年如一日的精心陪护下,他的父亲现在能够做些从高架车转换到轮椅车的简单活动。
他患糖尿病20年的母亲,不幸又患上白内障,经手术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不让母亲感觉失落,他工作之余经常陪伴老人唠嗑、拉家常,让她消除孤独和寂寞,减轻疾病给她带来的痛苦。白彦军精心赡养老人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父母亲逢人便夸:“孩子不孬!”。
⑥ 小学生道德模范事迹
9月21日中午,湘潭大学校领导及各院系的代表齐聚校门前,为的是迎接载誉归来的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杨怀保。他们两人都是该校的学生。此前,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文花枝同学被评选为“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杨怀保同学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9月18日,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这次评选中,和文花枝、杨怀保一起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殊荣的大学生还有9位。他们分别是“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天津工业大学的徐伟、湖北长江大学的赵传宇、新疆大学的艾尼·居买儿,“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河南中医学院王一硕,“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曹于亚、浙江林学院的刘霆、中南大学的洪战辉、武汉大学的黄来女、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张晓。这11名全国道德模范群体中的“大学生模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昨天,他们坚持走过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辆旅游大巴陷入了极度恐慌。车体严重变形,乘客生命危急。“挺住!加油!”——一句微弱却透着坚定的话,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这个声音就是当时身受重伤的导游文花枝发出的。“我是导游,先救游客!”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这个20岁的花季少女以血肉之躯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既然我不能选择我的出身,那我就选择坚持,坚持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这一切!”杨怀保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现年24岁的杨怀保,出生于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的一个贫困农家。中学时代,杨怀保的父母双双因伤病丧失劳动能力。12岁起,他就开始为家庭操劳,担负着家庭的重担,至今已顽强地走过了11个春秋。杨怀保坚持“读书和尽孝,一个也不放弃”,一身扮演着儿子、父亲、学生、老师、工人等多重角色。“妈妈,你一定要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能坚持下去!”刘霆是浙江林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今年19岁。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母亲6年前的一场疾病,发生了令常人绝望的变故。母亲患上了尿毒症,耗尽家里所有积蓄,不堪重负的父亲离家出走,母子相依为命。6年来,刘霆不仅要负担母亲的药费,还要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用,刘霆学会了家庭治疗。现在,他每天都要按时给母亲打针、吃药、测量血压。用母亲的话说,刘霆已经是“半个医生”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张晓这个家当得也很辛苦——父亲死于车祸,母亲瘫痪在床,张晓4岁时就扛起家庭的重担。1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为母亲撑起一片充满亲情的天空。他每天5时起床,为母亲穿衣,帮她解手、洗脸、梳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先喂母亲吃饭,自己背过身喝汤。得知被大学录取的消息后,张晓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都要背着母亲上学。”今天,模范载誉归来在甘肃,“孝老爱亲模范”张晓在兰州火车站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被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破格录取后,张晓表示将用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用实际行动报答社会对他的关爱。网友纷纷发帖说:“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他的那种精神和责任感却是难能可贵的。”“高校应该通过破格录取或者奖学金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走向”。在武汉,“孝老爱亲模范”黄来女的事迹在全省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感动了社会各界,也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领导、省教育厅、团省委有关负责人通过捐款、慰问、颁奖等形式给她送去了组织的关怀。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武汉大学从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给予黄来女极大的支持,她的校友更是自发捐款3次累计金额超过3万元。在湖北荆州,“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3级学生赵传宇跳入长江勇救落水老人的感人事迹被高校学子们颂扬。长江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在校园网上留言:“赵传宇是个英雄,让我们努力提高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吧,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这样有理想、有道德的建设者。”面对奔涌的江水,赵传宇挺身而出;面对当事人的酬谢,赵传宇婉言谢绝。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校园,也感动了家乡人。赵传宇的家乡河南省唐河县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发出向赵传宇学习的号召。在杭州,载誉归来的“孝老爱亲模范”刘霆参加了由杭州市、湖州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道德模范刘霆先进事迹座谈会”。得知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结果将在新闻联播里公布的消息后,早在9月19日晚,浙江林学院的学生就自发组织起来坐在电视机前收看,9月20日晚,学校再次组织所有学生干部集体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一睹道德模范的风采。他们都是“近距离的”“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产生它的道德楷模。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由于常常扮演具有先导性意识的社会角色,因此,在他们中间出现对社会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的人物,一直都是十分常见的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11名获奖的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普通的人,他们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主要是来自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这一点也是他们事迹最感人的原因所在。正因如此,他们对于青年人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力,青年人都会感到这些道德榜样人物离他们自己很近,常常就在自己身边,并非高不可攀或可望不可及的‘神’。可以说,这种道德榜样的近距离感,是让青年们在心灵上更容易受到触动,在感情上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重要原因。”
满意请采纳。
⑦ 道德模范人物50字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专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属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⑧ 202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有哪些
202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如下:
1、王绶琯
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提高了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了天体测量学发展,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20世纪90年代与苏定强等提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初步方案。
2、王兰花
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推动利通区志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
3、余善伟
2012年秋一次性资助余集籍贫困学生上大学5万元,资助鲇鱼山乡贫困学生上学1万元。已资助学生80余名,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在由河南省关工委捐助建设的商城县关爱幼儿园项目中,他拿出5万元帮助项目缓解建设之困。
4、崔昆
20世纪60年代,崔昆组织起模具钢科研组,首先解决少无切削工艺所需要的模具钢,这种钢要求既要强韧性,又要耐磨。崔昆与同事们注意结合中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冷作模具钢中加入铌,在中国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和钢厂的试生产,这种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崔昆与同事们分头去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崔昆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在不同产品上反复试验,模具寿命达到课题攻关要求。用这种钢制做受力复杂的冷挤冷镦模具,其寿命比价昂的高速钢制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这种钢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因而较快地在汽车、手表、航天、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推广。
5、张桂梅
她致力于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⑨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要具体事例
一、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明白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十分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用心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齐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好处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5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拾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应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下上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状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用心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
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
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用心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忙三家制药企业透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潜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忙做认证工作。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潜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05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06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当选教育部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1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1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祝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
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
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
五、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
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