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青苗法学

青苗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1-05 15:39:22

『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青苗法的大概解释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青苗法: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贰』 为什么王安石搞青苗法实行不下去背后有哪些原因

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八月壬午(1069年9月21日)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青苗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官方向民间发放的贷款。国家为啥这么搞,因为农民手里没钱,春天想种地却没有种子肥料耕牛等生产资料,种不了地就会导致土地荒芜,土地荒了就会出现流民遍地,流民多了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汉唐明清其实都亡在流民上,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都是流民领袖,北宋的梁山泊起义王小波起义也都是流民起义。春秋时期管仲说过,有恒产则有恒心,无恒产则无恒心。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光棍流氓毫无疑问是社会不安定分子,比如李逵武松刘唐三阮之流。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流民问题相当重视。宋神宗之所以下定决心搞变法,王安石之所以一意孤行搞改革,就是为了让大宋王朝不要亡在流民上。

当然了要说流民就是王安石搞变法弄出来的,这也不是实情。任何朝代的流民都是由于土地兼并财富不均加上自然灾害各种条件累加而生,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本意正是对流民遍地的纠偏,只是没想到适得其反。那么王安石难道真是个不问世事的书呆子,乱决策瞎指挥吗。不是的,青苗法这个政策是他在当县令时搞试点弄出来的经验,效果相当好。别的县遭受自然灾害时都有流民和灾民出现,唯独王安石治理的县毫发无伤,因此王安石才会被当朝宰辅发现并且越级提拔。那么王安石为啥能搞好一个县,却搞不好一个国呢。其实这个问题孔子早就说过,能治理一邑者未必能当一宰。王安石在一个县里,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可控的,他的行政命令可以具体落实到乡村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身上,真正的贫民也能从政府的借贷机构得到实惠。可是一旦上升到一国,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事情就难办得很。青苗法最终在宋神宗驾崩后人亡政息。

『叁』 有关王安石青苗变法。能有多详细就讲多详细

青苗法 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之一。宋朝初期,在各地设有常平。惠民等仓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各地仓库积存钱谷1500余石贯石。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 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中央政权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外,更悲惨的是没钱。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主要有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富国之法”的主要内容是: 青苗法。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经验,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颁行。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 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强兵之法”这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个主要内容,具体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保甲法。熙宁三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其主要内容是乡村住户,不论主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人户互相监察。农闲时集中训练武艺,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 将兵法。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从此,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取士之法”。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这三个具体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以空洞的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即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采取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这就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从而扩大了考选名额,使一大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同年秋,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不能不看到,九百年前我国已有了从实际出发的科举、学校制度。被贬的人,除了苏轼欧阳修外,还有范纯仁和司马光,文彦博,这几个是守旧派,但是后来新法派内讧,连自己人吕惠卿也被贬了。可以说他没有与大臣们联合好啊。

『肆』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什么意思啊

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之一。宋朝初期,在各地设有常平。惠民等仓库,”调剂人民粮食歉收时的食粮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各地仓库积存钱谷1500余石贯石。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元佑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

『伍』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为什么会使穷人愈穷,而富人亦贫

历史和
在西宁(1069)王安石执政后,青苗法的实施需要借入准备现金或谷物县的中国家庭,因为在此之前,每年向地方当局在今年夏天,结束对农业的补贴。富人与穷人之间,10个保罗的家庭成员,检查对方。每个每户贷款金额除以年底的15户一致由五个一流户的资产。当借款人返回春秋两税分期利息的实际重量的34。

翠芽“的内容和源农业信贷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很不错的。王安石的人,但是,这样做出来的小人,他们自愿贷款成为掠夺农民财富的冲动,但也打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这些腐败官员被迫提高贷款利率,原规定的两个点,34分钟后,腐败官员的口袋里的钱,中间的区别! !
政策是好还是坏的,其执行结果。青苗法是一门科学,但执行的是真正的贪官,是注定要失败的。

将成为历史评价:
的青苗法本质,政府的农业信贷政策的实施,信贷,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评估的强烈信用恶化的税收负担。政策的正确执行,有没有独立的机构,王安石缺陷培训师。 [兰台史馆醉山

回答您的问题

『陆』 请教老师,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为什么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北宋时,民间高利贷非常猖獗。以致造成许多下等户农夫破产。实施“青苗法”是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互惠互利。该法规定,如有需要,农民可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青苗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收获了再附带一部分利息偿还官府,一来使资金周转困难的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二来不致影响了农业生产,三来官府也可以收些利息来增加财政收入。

青苗法是“熙宁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行青苗法,王安石一开始很有信心,因为早在他任鄞县父母官时就试行过这一法律,效果很好。后来陕西转运使李参以及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不谋而合,先后在自己的辖区开展过“试点”,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实施这项法律前,王安石又特意先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再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才正式推向全国。而且,在颁行之前,他还特别加上了“禁抑配”这一条款,即禁止强行摊派贷款。

但就是这样一部法律,在全国各地实施时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有的地方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办事,执行得好,百姓得到实惠,对此法就非常拥护,老百姓就欢天喜地地歌颂朝廷。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官不按规定办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有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百姓对新法自然也就怨声载道。

据史料记载,虽然规定的利率半年是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如在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有的记载甚至说实际利率有达到原先设定的3至5倍的。若光是私自提高利率倒也罢了,农民如果嫌利息太高,不去借就是了。但要命的是,地方官不仅擅自提高利率,而且还“抑配”,也就是强行摊派,分任务,下指标,逼迫百姓借钱。为了保证青苗钱的可回收性,新法原本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而到了执行过程中,竟变成了官府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

所以,它损害百姓利益

『柒』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青苗法对谁有利

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

热点内容
中欧法律援助合作项目 发布:2025-05-02 07:16:34 浏览:655
杭州做律师 发布:2025-05-02 07:15:09 浏览:677
纪律处分条例任务包括 发布:2025-05-02 07:14:12 浏览:282
法官就是院长吗 发布:2025-05-02 06:57:46 浏览:296
李炎权法院 发布:2025-05-02 06:55:10 浏览:962
财产刑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02 06:41:02 浏览:222
经济法法律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发布:2025-05-02 06:29:55 浏览:347
尹田关于合同法的理解 发布:2025-05-02 05:52:57 浏览: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认类推解释 发布:2025-05-02 05:50:12 浏览:782
民事诉讼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发布:2025-05-02 05:43:44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