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以灵

道德经以灵

发布时间: 2025-05-01 20:30:10

❶ 全道,得一以生——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则恐裂,地无以宁则恐废,神无以灵则恐歇,谷无以盈则恐竭,万物无以生则恐灭,侯王无以正则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一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天地万物都有生成的总源,那就是道,也可称为一。自古以来天得一才能清明,地得一才能宁静,神得一才能灵妙,谷得一才能充盈,万物得一才能化生,侯王得一才能使得天下安定。

这些都是从一得到的。否则,天不能清明就会崩裂,地不能宁静就会震溃,神不能灵妙便会消失,谷不能充盈便会枯竭,万物不能化生便会遭灭绝,侯王不能处理天下准则便会被颠覆。

所以贵乃是以贱为根本,高则是以下为基础。且看侯王的称孤道寡,不就是以卑微为出发点吗?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绝不会强要为玉让人称赞,也不会死心为石让人非议,因为偏执任何一方的荣辱不不会·都不合乎道,就好像取走马车的任一部分就不成为马车一样,道必须是完整的。

引语:

本章可称为“得一颂”。“一”者,道也,万物之生机也。天之清明,地之宁静,神之灵妙,谷之充实,万物之生长,侯王之正治,皆赖道而成功。极而言之,如果不从大道吸取生机,天不得清明,反会裂毁;地不得安宁,反会崩坏;神不得灵妙,反会止歇;谷不得充实,反会枯竭;万物不能生长,反会灭绝;侯王不得正治,反会失败。总之一句话:“万物得一以生”,万物离道而死。

此章内容可分为前后两截。前半截再讲自古以来的天地万物皆源于道,后半截主张宁贱毋贵,宁下毋高。

❷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翻译】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❸ 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的原文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正。
其致之也:
天毋以清将恐裂;地毋以宁将恐废;
神毋以灵将恐歇;谷毋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贱之本欤?非也!
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硌硌如石。

注释:
毋: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蹶:倒下、跌倒。
孤、寡、不榖: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榖”。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非: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
誉:荣誉、美名。
碌碌:平庸的样子。硌硌:奇异的石头。

译文:
从前得到一的:
天得到一就变清澈,地得到一就变宁静;
神得到一就变灵验,谷得到一就变充盈;
万物得到一就生长,侯王得到一就用一来让天下平正。
那推导出:
天无法再清澈恐怕将要裂开;地无法再宁静恐怕将要废弃;
神无法再灵验恐怕将要休息;谷无法再充盈恐怕将要枯竭;
侯王无法贵重高尚恐怕将要倒下。
所以必贵而以贱作为根本,必高而以下作为基础。
因此侯王自己称呼孤、寡、不榖。
这违背以贱为本的原则么?违背!
所以到达无数荣誉,没有荣誉。不欲望平庸的玉石,奇异的石头。

理解:
一元与多样。
以前那些能够得到一的:
天得到一个中心就会从混沌变为清澈;地围绕一个中心转就会从震荡变为宁静;
神得到一种能力就可以施展从而变得灵验;山谷有一最低洼就会因积水而充盈;
侯王得到并运用治理天下这一最高的核心法则,天下就会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推导出:
天无法清澈,就会重回混沌,电闪雷裂;地震无宁静,人兽都会离开,进而被废弃;
神无法灵验,不再被世人信仰信任,神灵就不得不休息;谷不能充满水,那剩余的水也会被蒸发,恐怕将会枯竭;
侯王如果无法被人们再认为是贵重的、崇高的,恐怕侯王的地位就可能被推翻。

天,是律动的抽象。地,是安、静的抽象。
神,是生发、化用的抽象,是由内向外,由极端向广泛的一种显化。谷,是汇集、归藏的抽象,是由外向内,由广泛向极端的一种归纳。
万物,是集合中个体的分立指所有的东西,它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个集合。侯王,是集合中个体的归结。
“天”“地”、“神”“谷”、“万物”“侯王”,这三个抽象辩证关系,代表着不同纬度的二分世界模型,三对二分世界模型。三对辩证关系共同构筑出一个更为宏大的宏观世界模型,用以描述、论述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而阐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现象。这里的“三维”,不是空间上的三维XYZ轴,是抽象理解的维度、背后关系的维度、统分统合的维度。

贵是由无数的贱而不断叠加累积而成,所谓高是也是又无数的下叠加积累而成。贵是靠贱来衬托,高是靠下来显赫。
所以必贵一定要以贱作为根本,为支撑自己的贱而做工作;必高则一定要以下为基础,为下谋福祉。
因此那些侯王自称孤、寡、不榖,这就是以贱为本么?违背!

所以那些获得数次荣誉的人,只不过是用无数个贱下堆积出来的,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荣誉!
所以不要去羡慕成为那些碌碌平庸的玉石,而要做奇异的石头。

❹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是什么

一、出处
这段话出于《老子》之《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二、含义解释
【原文】
天得一以清(1);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2)

【注释】
(1)天得一以清:一为天地之大道,天得到这个"一"而清明。老子将"道"看成是构成天、地、神、谷以及万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自然界一切都在流动着、变化着,老子认为这些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故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3)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正,首领的意思,王弼本作"贞",贞通正,河上公、景龙等多种古本作"正"。这句的意思是侯王得到"一"因而做了天下的首领。一说"天下正"为天下安定的意思,今不从。
【译文】
古来凡是得到道这个“一”的一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第30条 发布:2025-05-02 01:14:19 浏览:162
道德墙设计图 发布:2025-05-02 01:14:01 浏览:1000
论述经济法三要素 发布:2025-05-02 01:11:53 浏览:110
老人同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2 01:11:46 浏览:500
杨敏法院 发布:2025-05-02 01:11:09 浏览:843
找人代写材料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02 00:59:40 浏览:769
劳动法之前的劳动争议 发布:2025-05-02 00:59:33 浏览:795
向什么部门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2 00:50:01 浏览:370
劳动法可以6天制吗 发布:2025-05-02 00:44:42 浏览:327
锅炉机房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2 00:44:03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