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

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1-05 16:10:11

道德品质包括什么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专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属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1)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㈡ 什么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㈢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
诚实守信,行善积德,爱国顾家,刚正不阿。

㈣ 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专,简称“品德”。由道德属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4)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㈤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生有何好处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生好处: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保持;有利于本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成就有益的事业、高尚的事业;有利于其他个人;有利于社会。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5)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辨析:

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根据其所代表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同人的其他品质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质的一般特征是综合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结着个人自觉的意志和信念,并因此表现为道德行为总体的稳定倾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㈥ 良好道德有哪些

我国儒学大师孔子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断。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最中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大都要在此打好基础,如果基础答好了,那健全的人格,成功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这些道理无不证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以教育对幼儿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3家3儿童
“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富,习惯养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决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需要我们不失时机的把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成人要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幼儿起床、盥洗、吃饭睡觉待人待物、整理日常生活用品等生活当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道德的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4家4儿童
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幼5家5儿童
1、 通过游戏,2、 知行合一。幼6家6儿童
人的道德面貌必须经过一定的道德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其道德行为习惯上。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情感体验、榜样示范等方法,幼儿在热闹和体验行为现象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知行合一,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成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对游戏的强烈需求和浓厚兴趣,成为他们自觉的巩固正确的道德认识
。在游戏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会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利与幼儿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遵循和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幼7家7儿童
3、 善于发现,4、 抓住契机。幼8家8儿童
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处都隐藏着各种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契机。比如有的幼儿吃饭的时候,把饭菜撒的满桌满地。拿点心的时候,在点心盘里挑来挑去,洗手的时候为了抢水龙头和同伴争吵……这时老师最容易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时机。幼儿能否与同伴团结友爱,能否爱护公物,能否尊重承认的劳动等,都是生活中点滴形成的。幼9家9儿童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即使进行随机教育,就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10家10儿童
5、 行为先,6、 不7、 断实践。幼11家11儿童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说明陶行知非常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好习惯。他主张在做中养成好习惯。他更认为要养成某种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写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幼12家12儿童
某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种下去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性格,收获的是命运。”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违章开头的一幕。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晚场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能完成。幼13家13儿童
8、 家庭教育,9、 以行导行。幼14家14儿童
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形成。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一个良好的家风为根本。才能培养出美好的品德习惯并持之不懈地地促使其成长。家风不好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心灵好,道德美好的,培养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泼,犹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尘不染,不事耕耘却望芽苗成长一样,简直是一种奢望。”因此,“对于尚未成熟的幼儿,家风是最好的老师。”幼15家15儿童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父母的天职,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行异行,为子女作出榜样。要想给孩子培养出好习惯是不可能的。总之,好习惯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幼16家16儿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一前。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以适当基础。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两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

㈦ 良好的品德有哪些

良好的品德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人,不粗言诙语,违反规则

㈧ 有什么好的好的思想品德

1、正直无私,就是公正无偏,公而无私。即为人处世公道正派,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无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高贵品质。无私的品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公而无私、因公弃私,绝不因私害公或损公肥私。

2、忠诚守信,这意味着对国家与人民、对理想与事业、对职务与工作忠贞不贰,尽心尽职;也意味着诚实无妄、诚信无欺、实实在在地做人,尽心尽力地做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

培养思想品德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㈨ 列举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在当今众多的志愿者中,心理志愿者是一支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体。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该如何更好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呢?
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个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帮助别人,要奉献爱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帮助他人的素质基础条件之上。心理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愿者本人必须要是道德素质很好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是帮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挚的热诚和温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别人情感内心的冰冷。道德品质也是一个被社会所提倡和认可的美德,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心理志愿者而言,更为重要、更为意义深远。
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心理志愿者工作的保障。作为一名志愿者要学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很好的解决棘手的沟通问题,同时,通过学习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基础,学会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反应,通过别人眼神、面部表情、说话语气,以及整体语言和非语言动作的协调,把握沟通互动的最佳状态。
诚实可信是心理志愿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能力,都很难在一个团队里很好的协作,更难以形成很强的团队力量。没有诚信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的,更难让人感觉到可靠、值得信赖。所以,一个有公益心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诚信素质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诚信对一个人工作、学习、事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人再优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因为很努力,还因为其具备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缺乏反省意识的人,往往很难认清自我;一个无法认清自我的人,更难以很好的帮助别人,也很难更快的进步。一个心理志愿者,必须学会对自己进行建设性的发展。而自我反省是进行自我建设性发展的很关键的素质,自身建设、自身不断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审视、反思的人,因为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进行自我建设,也才能够谈得上所谓的发展。作为志愿者,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须是要很高的,否则很难从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难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带有很强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给志愿者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作为心理志愿者,要学会较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学会机敏应对、应机性发挥,同时还要注意时间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网上报道令人关注的自杀事件,作为心理志愿者就应该学会关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学会认识、了解自杀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
比如:当一个人如果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这种否定超过其本人的承受力,当事人很可能会选择自残、自杀行为,通过极端的做法来解决自己的苦恼。作为心理志愿者,这是就必须学会调动当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危机公关。通过亲情、当事人留念的东西等等资源,来唤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各种积累、各种发挥,改变当事人不合理的观念、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当事人除自残、自杀,还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认识。
那么,自杀的行为有没有一些征兆呢?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自杀行为是有一定的征兆的。最近香港大学的一个博士自杀前,就在日记、博克里写了很多相关自杀征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个人自杀前,性格可能会有反常的变化、异常行为的极度变化、把私人的秘密毫无顾虑的抖露给别人知道等等,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要非常关注,并进行危机干预。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愿者还要认识到:救别人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力量允许的范围内,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时间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础上,还要明白救援是持续挽救的过程。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愿者是一种光荣的称号,一名心理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应该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愿者,所应该努力。

㈩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尊重复他人与道德规范。制

道德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10)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热点内容
纪律处分条例任务包括 发布:2025-05-02 07:14:12 浏览:282
法官就是院长吗 发布:2025-05-02 06:57:46 浏览:296
李炎权法院 发布:2025-05-02 06:55:10 浏览:962
财产刑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02 06:41:02 浏览:222
经济法法律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发布:2025-05-02 06:29:55 浏览:347
尹田关于合同法的理解 发布:2025-05-02 05:52:57 浏览: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认类推解释 发布:2025-05-02 05:50:12 浏览:782
民事诉讼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发布:2025-05-02 05:43:44 浏览:29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发布:2025-05-02 05:07:33 浏览:580
离婚案能法律援助吗 发布:2025-05-02 05:06:49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