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上善
Ⅰ 《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解读:
水的品质近似于道,水的特性即利益一切有情无情,水有功而不居,安处下位,若人要修仙了道当学水的品质,将自己的品质修炼的像水一样,善于奉献,不计得失,不计功果,功成身退,也就近似于得道成仙了。
不争则无尤,无因亦无果,要修行就要有修行的因,善就是修行的因,种善因则得善果,如果以不善心修行,距道远矣
Ⅱ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该怎么理解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Ⅲ 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到底在表达什么看过才知道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养世间万物,无孔不入,从不与世间万物相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想表达的就是人应该像水一样心怀天下,但要学会恩泽万物而不计名利,要拥有一个广大的胸襟与包容万物的气度 。水至善至柔,刚柔并济,水静时清澈无波澜如明镜般透明无暇,动时则汹涌彭拜,波涛汹涌。
滴水石穿绝非一朝一夕,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信念。世上最柔软的东西莫过于水,它是源源不断的,它是无处不在的。它的存在就是要教会世人为人处世的,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Ⅳ 道德经上善若水翻译
原文: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专、善时;夫唯不属争,故无尤。 快乐 翻译 :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满意请采纳
Ⅳ 《道德经》中讲的“上善若水”应该怎么理解
感谢邀请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又称《道德经》)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Ⅵ 《道德经》书中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书中的“上善若水”,应该联系老子的一整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来理解,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清纯善良、滋润万物,对世间万物只有利而无害,懂得包容和谦让世人,不与世人产生争端和矛盾。
上善若水这种为人观念是我们现在缺乏的,如果很多人都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其中的意境,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这种与人为善的心态贯穿下去,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心态就会发生改变,这是从内心的真正变化,会为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益处。
Ⅶ 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呢
上善若水”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具体解释: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Ⅷ 老子创作了《道德经》,书中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对于人本身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道家也成了大家之一。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著作的《道德经》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其中提到的“上善若水”对于个人的修养很重要,它指的是一个人最高境界的善良是像水一样的。老子指的水是温柔的水,是可控范围内的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源。一个人的善良总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认为善良是人的本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保持一颗善良的初心,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我们做一个上善若水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