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各种角度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各种角度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2-01-05 17:05:35

①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方法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

四、从严治党、严明党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

五、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xx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当前,要加大正风肃纪、严明纪律、惩治腐败力度,使之“不敢腐”。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为之付出代价!惩是为了治,要综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

②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道生法”

依法治国当然比以法治国好,因为后者只是把法律当作统治百姓的工具,但是它仅仅停留在法家的水平上,因为它还没有解决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对此,两千年的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主张,不但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还说明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来源,正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据此,法律还可分为有道之法和无道之法,有道之法天下大治,无道之法“法令滋彰盗贼蜂起”(老子语)

③ 运用联系多样性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从联系的角度,我们应当参考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和教训;从多样性的角度讲,我们不要完全模仿别人,要针对国情设置适合我们的制度!

④ 从立法执法守法角度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从立法角度看,应制定完善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指定的法律应当有执版行的权可能,有的法是恶法,有句话就是这样说的: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成好人,有的制度却让好人变成了坏人,所以法律的制定不应当仅仅徒留于形式,要有实质有意义的内容。从执法方面来讲,执法者应严格执法,依照法律执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要求执法,执法要有度,不能暴力执法,执法的方式应当适当。从守法方面来看,公民应当严格守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另外,政府应当,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对民众的法律素养的培养,只有知法才能更好的守法。

⑤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难点

第一,进一步提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 自觉性和水平。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情况 如何,涉及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文 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直接关系着党执 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整个国 家从上到下都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 使命感,提高实施依法治国的自觉性,提 升依法治国的水平,把宪法和法律作为一 切活动的准则。

第二,更好地规范和监督权力,保证 国家权力依法正确、有效行使。依法治国 的重点是治权、治官。任何权力不受监督 必然导致腐败。只有权力得到有力的规范 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各种违法现象 ,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

第三,更好地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规范、 调控、监管、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依 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 要求。要注意把国家作为公权力机构和国 家作为所有者、出资人区分开来。要杜绝 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沿着崇尚公平正义、追求共同富裕的 方向发展。

第四,在法治的轨道上进一步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 的依法治国。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 法治国必须以人民民主为基础。同时,依 法治国也是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民主的保 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主权在民, 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我们应该在法治的 轨道上促进民主循序渐进地发展,使人民 更好地当家作主。

第五,健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机 制。人权是人根据其本质属性要求应当享 有的权利,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 我国人权已经入宪,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 家神圣的职责。我们应当进一步健全人权 法律保障制度,把人民的各种权利和自由 维护好、实现好。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兴盛 、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幸福。

第六,完善推进科学发展的法治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和取得的重大理论 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的贯彻与实施事关党的工作大局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它是中国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和法 律监督,我们还应该注意针对城乡协调发 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经济与对外经 济协调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关法律, 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推进科学发展观 落到实处。

第七,加强社会法治,维护社会的公 平正义。厉行社会法治,维护公民的政治 、经济、文化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 教育、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 事业、社会管理以及财政、税收的相关立 法,尽快改变我国社会法、财政法、税务 立法滞后的局面,防止有关部门和地方的 随意性。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文 化权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 安宁、稳定、和谐的社会基础。

第八,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实施的领导。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一 个艰巨而光荣的伟大事业。共产党的领导 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 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 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 施,保证党始终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方 略实施,建议成立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保 证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实施的组 织领导。

⑥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四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肯定和强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总体财富实现了巨大增长,我们的各项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利益诉求的多样,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尤其是面对财富存量日益阶层化、改革增量逐渐边际化的局面,再次改革的呼声,犹如三十多年前,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各界的认识不一,在切身利益面前也不可能认识统一,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保障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进。
首先,法治能够消除改革的风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样的纷争,面对各种力量的冲撞,需要标准与权威的出现。法律作为一种共同标准与理性权威,应该深植于社会各界内心,成为各方相互博弈的边界,成为社会达成妥协的保障。其次,法治能够保障改革的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法治可以引领改革,法治的程序可以避免“实践先行、立法附随”的改革模式产生的弊端,法治的权威可以将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第三,法治能够纠偏改革的失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具有的正义、平等、公开、秩序等精神价值,具有社会调整的功能,能够检验改革的成效,能够纠正改革的失误。
民主政治的推进、市场经济的深改、公平社会的构建、生态文明的培育,都需要强大的法治保障,越是深化各项事业改革、推进社会深刻转型,就越是需要法治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规范权力与资本、保障人权与尊严,才能实现国家安稳、社会共赢。

⑦ 如何在四个全面的角度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意义

。依法治国重在治理公权力,就是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受约束,让它规范行使,让它受到监督。
“全面依法治国”有标志性意义
治国理念与方式的重大转变
“我们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而且是全面法治的转变。”谈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王公义认为,这是我们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他向记者谈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造,因为从过去重视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会,到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会是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他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以法治来治理社会取得重要进展,因为中国历史上虽然也讲过依法治国,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现在讲全面的法治,这是历史的很大进步。
全面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重点把握四个关键
如何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甄贞认为,可以从四个关键来理解和把握。首先是中国特色,因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成果,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我们党选择依法治国,实际上代表我们要走一条法治的治国之路。各个国家在治国的理念上选择依法治国是理念的一种进步,但是具体方式应该结合各国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所以,我们国家要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第二个关键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整个依法治国在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实际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国家的科学立法,政府的依法执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强法律监督,这五大任务实际上在推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次推进依法治国关键是要从问题入手,要从解决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入手,使得依法治国更加深入。
依法治国重在治理公权力,这是需要把握的第三个关键。就是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受约束,让它规范行使,让它受到监督。所以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重在治权。为了重在治权,我们既要强调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比如享有公权力的部门之间要互相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也要让老百姓的私权力对公权力形成制约和监督,治权应该是依法治国的根本。
最后一个关键体现为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负有法律监督职责,而且《宪法》对国家的检察机关也是这样定位的,它是一个法律监督机关,对于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时候,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也是让依法治国之路更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表现。
“四个全面”相互促进
重点打好依法治国之“基础”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王公义在访谈中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两个同时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小康社会才能实现。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二者关系,他认为,它们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也是“四个全面”之魂,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这“四个全面”很难实现的。所以没有全面严格依法从严治党的话就不会有全面依法治国,当然没有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做到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相辅相成,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领导的核心是先锋队,中国能不能建设好关键在党,依法治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底线最基本的要求,而治党一定比依法治国要求要高。
“中国的事儿要办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率先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话,中国的建设是很难办的。”王公义谈到。依法执政非常关键,从严治党才能保证依法执政。从严治党治好了,依法执政搞好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否则这是实现不了的。谈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他认为,依法治国、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本动力、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支撑,如果没有全面的依法治国实现不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不可设想一个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秩序比较混乱的,那不是小康社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一个基础。 他们内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都是有影响和促进的。

热点内容
找人代写材料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5-02 00:59:40 浏览:769
劳动法之前的劳动争议 发布:2025-05-02 00:59:33 浏览:795
向什么部门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02 00:50:01 浏览:370
劳动法可以6天制吗 发布:2025-05-02 00:44:42 浏览:327
锅炉机房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2 00:44:03 浏览:870
企业公司日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2 00:43:52 浏览:838
电商法最字 发布:2025-05-02 00:27:31 浏览:734
我国法律立法原则 发布:2025-05-02 00:08:37 浏览:602
合同法要约和承诺案例 发布:2025-05-01 23:52:23 浏览:88
学校法律顾问聘书 发布:2025-05-01 23:43:30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