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看道德经
1. 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吗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虽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里面有别具道家特色的治国之道,也有讲求“虚心”、“益谦”的修身之学。
因《老子》一书中所展现的“道”,上可治国,下可修身,于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老子》这本书是写给统治者看的。
是这样吗?
这种“道”,绝对不是拘泥于某个群体,而是覆盖所有“个体”。
因为“道”家的道,从一开始,其立脚点就高。“道”是“万物之母”、“天地之始”,即“道”从被提出的那一刻,就是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存在。
一言以概之,《老子》一书中的“道”攘括万物,是万事万物的“道”,而绝非仅限于人世之“治国理政”的道,于此,道家《老子》一书并非是写给狭义上的“统治者”看的。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2. 老子的道德经,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关于无为而治的治国 管理 做人
老子的无抄为治国的思想,是老子辩证思想的治国上的具体的体现,在道德经第十八章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被荒废了,才有提倡仁义的必要,所以仁义 智慧 孝慈 忠诚出现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这证明天下并不太平,所以作为统治者,要遵循老子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则,有时不能政令多变,应顺其自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统治者不去干预的太多,天下就会太平了
3. 道德经真的是只讲治国的政治书吗
不是,道德经就是一本奇书,还像是写给自己的一样
所以 政治家看到治国内,阴谋家看到阴谋,兵家容看到兵法
不同的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
可惜我不会古文
要不然我就不看翻译
因为翻译是以别人的经验进行翻译的
所以马云不看翻译版的道德经
所以那些名家才会夸道德经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经》第几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抄天下,这个是大学里袭面的内容。是儒家四书五经中大学的篇目。他告诉你,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身,因为至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要以修心为本。所以这是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的内容跟道德经没有关系,但这也是修行道德性的一个基础,如果你能够真正地去修心的话,那么到一定的程度,你是可以看得懂道德经的。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道德经里面的内容。
5. 老子的道德经,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关于无为而治的治国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无为是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6. 老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集中地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本文选出《道德经》中有关治国的八个主要内容,逐个分析解释,概括出老子治国的基本思想。
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君主如果不崇尚贤才,社会就不会出现为了领先别人而互相压制争抢的现象。君主如果不崇尚贵重的物品,人民也就不会崇尚贵重的物品,就没有人去偷盗了。
不崇尚贤才,把贤才与普通人同等地看待,是一种彻底的人人平等思想。“不贵难得之货”,就是把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与普通东西平等看待。这是对各种物品的平等思想。
这两种平等思想,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时才能普及。
这两种平等思想,只有不争夺利益的人,才能做到。
八,“为无为,则无不治”。
领导者如果毫无作为,国家将会没有任何治不了的事。
无为治国的基本思想就是权力下放。
国君不管理国家,权力下放给政府。政府少管理国家,不少权力下放给人民。让人民有更多自主权,自主决定怎样生活和发展。
老子的无为治国方法是超群的,是对人类和社会规律深刻洞察的结论。历史上的君主从来没有实行过真正的“无为而治”,只有将来人类社会达到高度文明,人民具有高度的自觉工作能力后,国家领导者才能把权力下放,很少管理或不管理国家,实行真正的“无为而治”。
以上八条就是老子无为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7. 道德经·以正治国的出处
《以正治国》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回《道德真经》、《答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8. 看《道德经》好吗
《道德经》是一部不错的著作,研读《道德经》对提升自身修养很有好版处。
《道德经》权,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 所作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9. 道德经中有关治国思想的表述有哪些
2013年1月5日 - 而且,老子的治国思想非常超前,与西方近代政治理念往往...第一,关于老子其人和《道德经》的版本问题 老子这个...《道德经》里面那些看起来像是纯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