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合同法辞职的损失
❶ 员工违反公司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并且无辜离职是否给予工资
工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但可要求其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❷ 工作期间由于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辞职后是否还要赔偿
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依法应当赔偿,如果工资未发的,可以扣除部分工资;如果辞职的,仍然应当赔偿。但具体的数额应当协商确定,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解决。请参考以下法律资料: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违反劳动合同法辞职的损失扩展阅读: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还指出,如果造成了损失,公司有权利从工资中代扣: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❸ 因公司违反劳动法提出辞职怎么补偿
1. 如果员工因公司违反劳动法而选择辞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员工可能有资格获得经济补偿。
2. 员工主动辞职通常不会获得赔偿,除非公司存在特定违法行为,如未支付劳动报酬或违反法律法规。
3. 如果公司未遵守劳动法规定,员工应当保留证据,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以追求合法权益。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员工在特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些情况包括:
- 员工依据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依据第三十六条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员工协商一致。
- 用人单位依据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依据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条件,员工不同意续订,否则依照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依照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❹ 职工擅自离职造成损失公司可否要求其赔偿
劳动者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当予以赔偿;但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❺ 离职后被公司起诉赔偿损失
1. 如果公司能提供证据证明员工离职导致了公司的损失,且员工在辞职后一个月内,公司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要求前员工赔偿损失。
2.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该条规定劳动者如果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❻ 员工擅自离职怎么赔偿公司损失
法律分析:1、如果劳动者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辞职,可能需要赔偿单位由此造成的损失(如果合同中有约定),如临时招聘新人所要花费的招聘费用。
2、如果签订了培训协议,需要根据协议约定向单位支付因提前离职所应支付的违约金。
3、如果签订了保密协议,并且劳动者违反了保密协议的保密约定,需要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4、如果劳动者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直接到新单位工作,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原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与新单位一并支付其损失。
综上所述,员工不想继续工作的话,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到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如果未经批准擅自离职,则要承担员工擅自离职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按照合同条款支付违约金。单位追偿损失的时候,要以实际损失为准,并考虑员工过错程度及工资收入等情况。
擅自离职又称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辞而别,不履行法律规定的离职手续,是一种违法行为,使得其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的状态。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依法通知或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员工不辞而别,未作说明,单位可视情况发展作出处理,如果员工仅是失踪了几天,又回到公司则应视为旷工;如果员工持续不归,经通知仍不回公司或无法通知联络,超过公司规定的旷工期限,则可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作出相应处理,包括结束彼此的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❼ 工作一月就辞职,离职期间给公司造成损失
劳动者在辞职期间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