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新闻
Ⅰ 关于法律、道德的新闻
1、《卫校女生摔死亲生儿?》
2月21日上午,网友在新浪微博爆料称“内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三校容区一女生在宿舍内诞下一名婴儿,之后竟将婴儿从宿舍楼上扔下,致婴儿死亡”,并对该名初为人母的女生进行辱骂。
2、《湖南14岁男孩网吧刺死父亲》2月18日晚9时许,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盛网吧,肖福民在此找到14岁的儿子小阳,父子发生口角之后,小阳用弹簧刀刺中肖福民心脏,肖不治身亡。虎毒不食子,子毒反弑父。教育方式是关键,父亲暴力是主因,但此子即使不死,以后也是一大祸害。
3、《暴力行为不可取,以暴制暴更是对社会文明的践踏》20142.21.记者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则信息,网友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怀孕护士被病人及家属恶意殴打,脑震荡先兆流产,留院观察。而此次医患矛盾的起因,仅仅是因为患者要求加号,护士告知其需要再等一会。
Ⅱ 求一篇好的新闻,关于道德的。
已发送到你的邮箱了,如果觉得可以,请及时采纳。谢谢!~~
Ⅲ 有关道德新闻,还有评论
从去年至今,孙杨的负面新闻频频曝出,不只是无证驾驶,还有与师傅大打出手、长期不归队、无视纪律耍大牌等一系列行为,让他形象尽毁。同是体育顶级巨星,为什么李娜、姚明就能做得很好,而孙杨却处处碰壁?答案还是在他身上找。孙杨显露出的更多是对束缚的强烈反弹;一错再错却毫无反省。
宋代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就是说人有了敬畏之心,行事才有规范和约束,才不至于出格越轨。显然,没人教过孙杨这句话。所以,在鲜花荣誉和吹捧之下,稍微把持不住,赛场上的所向披靡与生活中的为所欲为,很容易画上等号。
全运会,孙杨在cctv说:“我知道很多人想看我笑话,但只要拿到金牌,就是回击那些想看我笑话的人的最痛的耳光。”他的逻辑鲜明:只要有成绩,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显然,如今整个社会将冠军崇高化。奥运冠军光环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奖金和代言费,让孙杨迷失了自我。奥运冠军不仅成了光环,一度演变成保护伞,让他有了特权阶层的意识,忘乎所以。
而这一切,正如曾给予他巨大帮助的澳大利亚籍教练丹尼斯的忠告:你是个天才,但如果想取得更大成功,仅靠天赋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从生活中学会成长,尤其是一切令你摔倒的挫折。
孙杨要在杭州市拘留所渡过七天,这也许会是他人生的分水岭。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过失了。
(风青杨)
追问
再给两个采纳
回答
2 李双江儿子李天一强奸案9月底在法院一审宣判,母亲梦鸽为袒护儿子始终不服,从事前泄露案情,多次炒掉律师,违规泄露被害女子名字,网络大量造谣,故意炒作闹上访,对媒体吹捧二进宫的儿子内心纯洁,一直到法庭翻供, 上诉二审。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梦鸽护短。身为军队中高级干部的红歌夫妻,养出流氓犯罪的儿子,家庭道德教育的两个极端正反面,令全社会的家长们深思。
3 十月初,成都一小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被罚写检讨,最终无法凑足千字交差,而从38层高楼跳下自杀。中国教师伤害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屡见不绝。古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是,在中国人师德的内涵中,有一个严重的缺陷,没有对未成年人的尊重与爱护。试问那些针扎幼童的老师,一巴掌扇聋小学生的老师,他们对自己亲身子女会下得了手吗?实话说,学生不像大人那样力气大得老师打不过,所以老师敢压制学生不客气。可见,在社会重业绩,教育重分数的大环境下,关爱他人,是多么稀缺的美德啊!2 九月底,梦鸽为儿子翻案,令郎已是“二进宫”,母亲的偏袒行为一再触犯道德底线,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古有孟母三迁,今见梦鸽护短。两个极端事例,值得全社会家长对子女道德教育的深思。
3 十月初,成都一小学生课堂违纪,因写不满千字的检讨书,从38层高楼跳下自杀身亡。中国教师伤害学生的案例,从幼儿园到高中,屡见不觉。虽然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是,在中国师德的内涵中,有一个严重的缺陷,缺乏对未成年人的尊重与爱护。
当下社会重业绩,流血的鸡的屁(GDP),学校重成绩,要命的分数线---这种大环境下,关爱别人,是多么稀缺的美德啊!
Ⅳ 有关新闻道德和新闻价值
你问得也太不具体了。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可以测度。
二、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1. 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具体来说,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亦即主要是出于一定的道德动机并能产生一定的道德效果的行为。
Ⅳ 体现道德的事 (最近的新闻)
看报纸,里面都是最新的新闻
Ⅵ 我需要一些与道德有关的新闻事件,越多越好,谢谢!
你是记者吗?我有很多事情有苦说不出
Ⅶ 求一些违背新闻道德的事例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在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容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新闻传媒领域引进竞争机制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些丧失新闻职业精神的报道时有出现。如《新闻记者》杂志每年公布的“十大假新闻”,2007年度轰动全国的“毒香蕉”事件和“纸馅包子”事件,四家记者站记者向企业索要钱财、涉嫌敲诈案件等。这些只是缺乏新闻职业精神表现的典型事例,其他一些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还可归结为“有偿新闻”、“受贿新闻”、“策划新闻”、“收受红包礼品”、“偷拍偷录侵犯公民隐私权”、“媒介越轨审判”、“虚假低俗广告”以及“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Ⅷ 求近三个月有关社会道德的新闻,越新的越好
从去年至今,孙杨的负面新闻频频曝出,不只是无证驾驶,还有与师傅大打出手、长期不归队、无视纪律耍大牌等一系列行为,让他形象尽毁。同是体育顶级巨星,为什么李娜、姚明就能做得很好,而孙杨却处处碰壁?答案还是在他身上找。孙杨显露出的更多是对束缚的强烈反弹;一错再错却毫无反省。
宋代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就是说人有了敬畏之心,行事才有规范和约束,才不至于出格越轨。显然,没人教过孙杨这句话。所以,在鲜花荣誉和吹捧之下,稍微把持不住,赛场上的所向披靡与生活中的为所欲为,很容易画上等号。
全运会,孙杨在cctv说:“我知道很多人想看我笑话,但只要拿到金牌,就是回击那些想看我笑话的人的最痛的耳光。”他的逻辑鲜明:只要有成绩,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显然,如今整个社会将冠军崇高化。奥运冠军光环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奖金和代言费,让孙杨迷失了自我。奥运冠军不仅成了光环,一度演变成保护伞,让他有了特权阶层的意识,忘乎所以。
而这一切,正如曾给予他巨大帮助的澳大利亚籍教练丹尼斯的忠告:你是个天才,但如果想取得更大成功,仅靠天赋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从生活中学会成长,尤其是一切令你摔倒的挫折。
孙杨要在杭州市拘留所渡过七天,这也许会是他人生的分水岭。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过失了。
(风青杨)
Ⅸ 有关道德的确实事例
例一:某小学生放学归来,向妈妈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车时,将香烟头随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环卫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来,将香烟头扫进了垃圾箱……妈妈听了以后,神色凝重地对儿子说,随地扔香烟头或别的废弃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看,公共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二:父亲让女儿去家门口的小吃店买冷饮,女儿去了。女儿回来以后,将找回的零钱交给父亲。父亲认真地加以清点之后告诉女儿缺了5分钱。女儿笑着讽刺父亲“抠门儿”,随后如实解释说:那5分钱硬币滚落到地上,我没有捡起来。父亲告诉女儿,5分钱确实是个小数目,但是,热爱人民币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有的公德,如果谁有意毁坏人民币,还要负刑事责任呢。父亲严肃地说:“你想过没有,硬币上有国徽图样,将其扔到地上任人践踏,对国家是什么态度?”公德与爱国,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三:两个同学闹矛盾,彼此都不冷静,事后仍然怒气未消,都讲了对方的坏话,其中一位同学还散布了对方的家庭隐私。这话被第三位同学听到了,悄悄传给了当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险些闹出大事,幸被老师及时化解。同学们得知此事以后,有的说传话的人“嘴太快”,有的说传话的人“太多事”。老师却深刻指出:人应当多做促进团结、有利于安定的事;绝不能做挑拨离间、加剧矛盾的事。至于散布别人的隐私,问题的性质就更严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现。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随处可见,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都很具体。 道德品质,每每被人们视为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家长坦言:孩子的功课是具体的,分数是可视的,而道德则不然。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很容易“聚焦”于孩子的课业,而忽视事关道德品质的言行,让本来呈现道德特征的言行,在人们的眼皮下面滑过去了,该褒扬的没有褒扬,该批评、制止的未能批评、制止。 讲道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调节之间关系的法宝。人与人、人与自然须臾不可离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对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也都是十分具体的。一般情况下,旧的矛盾解决了,出现了融合;之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和斗争,待解决之后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复复无穷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着重要作用。讲道德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每个人群中存在,它怎么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体的。 道德是具体的、可视的,道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抓住可资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个瞬间、一件件事。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设计某个场景,出一些题目,让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动,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认知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对道德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深切体验,并且成为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就会一生受益。 道德其实很具体。只是因为我们漠视它才忽视它,其实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要学会认识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习惯 习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字眼。“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这些被人们传讲了千百年之久的话,说的都是习惯之伟力。 习惯,是外在影响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 习惯,是人们“不知不觉”的某种行为。说“不知不觉”,未必确切。说深知深觉之后的顿悟与必然,倒是讲到了根本处。 我们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还是面对现实生活,看看习惯的力量与重要。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畅谈各自走过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学家说,他自己的一些良好习惯是在上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诸如:礼让、致歉、观察乃至勤洗手这样的“小事”。这些良好习惯挥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劳动模范、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说,每逢节假日,他一定要到岗当班,多少年了,已经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他们都称自己的行为为“习惯”,都说“改不了”。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习惯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习惯。道德是人的一种思维和理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语言和行为是可以成习惯的。比如:说脏话,讲假话,编谎话,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孩子,有一天总算说了句真话,竟是:“我习惯了,张嘴就没好话……”多么可悲!而与其相反,说真话,讲文明,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也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说了一句假话,而且是出于善意,结果话一出口,额头上的汗珠也出来了,最后只得从实说来。又比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除了因为都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美德,还因为都养成了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的道德习惯。有一个从农村来城里亲戚家借读的孩子,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问他这样做的初衷时,他回答得也许不算高尚,但却很真实,那就是:道德习惯使然。
Ⅹ 目前新闻报道中的相关于道德方面的事件有哪些,最新新闻
小悦悦事件。小女孩被车撞路人就当没看见,没人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