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中的柔

道德经中的柔

发布时间: 2025-07-10 23:45:22

㈠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之茶汤的柔

老子《道德经·七十八章》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习茶(1)

老子《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陆羽《茶经》里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老子《道德经》说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地人三才是体,而茶水人是三才的用。理论与现实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都有了,牛B吧?

圣心缘茶庄的公益课,我参加也有小半年了,纪老师是国家高级茶艺师,每周末带大家学习品鉴茶叶,这不今天她又发资料供大家学习。题目与我要写的文章非常暗合,讲水柔软克刚强,读了学习材料后,也谈谈我对泡茶“柔”“硬”“软”认识。

同样茶叶,同样时间,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不同器形,泡出来的茶汤都不完全一样。往往会有“柔”与“硬”两种感觉。

恰好的“硬”会增强茶汤的“骨韵”,喝起来带给人劲健的感觉,过“硬”就不好了,带给人是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有一种“卡”喉咙的感觉。

而“柔”是一种舒服的、优雅的、顺畅的、有内涵的感觉。就象冬天午后阳光带给你温暖的、慵懒的、呵护的充满爱意的享受。“汤香水柔”是形容“柔”的呈现状态。

说到汤“柔”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第一层汤感丰富,行话叫沉香入水,汤水含在嘴里有弹性,有活性,富有层次变化。第二层汤感细润,平衡度高,即使淡淡的茶汤,也不会是白水的感觉。第三层回味悠长有甘味、有甜味、有苦涩转化、回甘、囗留余香等多样醇厚绵长口感。

“柔”出不感觉与茶叶的品质有关系,如这款茶含有的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益生霉,青霉属,咖啡碱等等内质物越丰富汤感会越“醇柔”,但内质物相对缺少,汤感会平淡会呈现“柔和”。

能否泡茶“柔”的感觉,与泡茶器的器型也有关系。受泡茶器型影响有时茶汤根本无法呈现出“柔”感觉,比如容器形体很深很直的器型,任你技术高起也很难泡出“柔”来。

“柔”到什么样程度与泡茶人也有关系,而且是从手法和气场两个方面表现出来。泡茶手法,注水高低,茶性了解成度等方面有关系。每个人都有磁场,磁场带动气场,气场决定性情,这样一来泡茶人不同,泡出来的茶汤“柔”的也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性情粗放的人泡出来茶汤,相对性情温和的人茶汤“硬”些。女人比男人泡出来茶汤相对“柔”些。

当然,心性是可以经过训练和培养而“平静”下来的,周末去读论语时,大家也讨论类似的话题,让人们由内向外散发平和心,有一种方法就是多读经典。心静下来茶汤泡出“柔”感会柔和的多。这就是所谓“以茶修心”了,也是所谓的禅茶。

有一个问题要搞明白,茶汤的“柔”和“软”不是一回事。很多人认为自己有信心茶泡“柔”,觉得只要注水细一点,轻一点,分汤也用很细的水流,慢慢的,轻轻的分出来茶汤就会很“柔”。其实这叫“软”,是茶汤无力的、乏味的感觉,其香气也会短促,打个比方就像一块烂泥摔在地上,立马瘪茄子了。“弱”表现为无滋、无味、无香、无韵。

“柔”,是茶汤柔中带刚。同时具有丰富的,有弹性的,有层次和力量的体验,香气会悠长持久,富有活性变化。

学习总结:

专家们说了,一杯好的茶汤,“柔”是必然的存在,它可以刚柔并济,可以柔中带刚,却不可以没有柔,任何风格茶汤呈现,柔的感觉都要不同层次感的呈现。柔,是有包容性的,它可以修复或者遮蔽茶汤里的很多缺点。

我说《道德经》不能白学,茶叶也不能白喝。要懂得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品茶就是品人生,学习就是生智慧。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㈡ 道德经·柔之胜刚译文

《道德经·柔之胜刚》的译文如下

  • 天下万物,水的柔弱无可替代:天下万物之中,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在攻击刚强之物时,水的力量却是无可替代的。
  • 柔克刚,弱克强的智慧:柔弱能够战胜刚强,弱小能够战胜强大,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
  • 圣人的教导:圣人教导我们,能够承受国家的耻辱,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国君;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 柔弱之力的深意:柔弱并不是真正的弱小,刚强也并非真正的强大。柔弱中蕴含着刚强,刚强中也包含着柔弱,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水的性质就是接纳一切细流,不畏惧任何巨浪,因此能够包容万物。人的智慧也应该如此,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才能避开锋芒,求得生存。
  • 圣人之言的哲理:圣人的话深具哲理,他们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君主,不能仅仅依靠权力,更需要能够承受屈辱,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得到天下。同时,天下的君王也不能仅仅掌管灾难,更要能够化解灾难,将危机转化为转机,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综上所述,《道德经·柔之胜刚》强调了柔弱之力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智慧。

热点内容
市政府在制定政府规章过程中 发布:2025-07-11 07:42:04 浏览:62
医疗卫生行政法规 发布:2025-07-11 07:34:47 浏览:418
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7-11 07:34:46 浏览:248
从重处罚刑法 发布:2025-07-11 07:08:27 浏览:344
法官的职业发展 发布:2025-07-11 07:06:50 浏览:487
公司规章制度我没签字 发布:2025-07-11 07:00:19 浏览:826
德日刑法正犯 发布:2025-07-11 06:34:44 浏览:477
刑法第九十三条解释 发布:2025-07-11 06:34:42 浏览:158
房产证伪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1 06:25:41 浏览:735
2017年新的道德与法治 发布:2025-07-11 06:24:15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