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把依法治国

把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0-12-28 09:54:02

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社会将是一个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社会,什么主义都不可能搞好的。不仅是中国,就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国家政府存在一天,就必须抓好道德和法律。

⑵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 )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专全过程。党的领导是属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把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在我国,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包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发展方向,依法治国也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基础。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意志,不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无从谈起,而且势必出现一盘散沙甚至动荡不安的局面。

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什么,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这个局开得好不好,关乎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战略布局,关乎治国理政的法治基本方式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开局,关键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战略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这个关键,切实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权力腐败是法治的天敌,权力滥用是对法治的侵蚀和破坏。我们应当在深入开展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反腐治权,从源头上完善监督制约权力的法治体系和法律机制,用制度和法律管人、管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尊重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个根本,切实坚持法治建设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法治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保护神。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让每一个人享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在保障民生和社会立法方面有大动作,在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有大举措,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有大成效,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方面有新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些“关键少数”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把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的重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彻底否定人治,切实实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场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深刻革命。法治革命的对象,是人治传统作风、人治体制机制和极少数固守人治做法的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中的极少数不能认清形势,不能积极投入依法治国的事业,甚至依然抱“权大于法”之残、守“领导人意志就是法”之缺,就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障碍,必然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级党委应当切实负起依法治国的领导之责、推进之责、协调之责、监督之责,不断推进地方、部门和行业的法治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这个主体。在我国,依法治国不是依法治民。人民不是依法治国的客体(对象),而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是人民自己意志之追求,人民自己利益之保障,人民自己权利之维护,人民自己幸福之依托。因此,每一个公民不仅有尊重法治权威、维护法治秩序、恪守法律规范的义务,而且有参与依法治国进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责任。

⑷ 把什么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把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⑸ 依法治国是在几几年被写入宪法的

1999年3月15日,“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内全国人民代容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也是我国1982年宪法的第三个修正案。在这个修正案中,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就是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其第十三条修正案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或者更准确地说,转变为国家的宪政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决定,从此,从治理国家的模式上说,告别了我国数千年的人治模型。

⑹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

应当选 D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回经济体制的决定》答,法制建设首次作为独立主要问题提出,包括理发、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
(2)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
(3)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
(4)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这预示着:中国将依靠政府的推进,辅之以社会(民间)的力量,走向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道路。

⑺ 什么时候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没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提出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不是一下子就轻而易举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际上,这一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党和国家对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相应地,对法制建设的重视也是空前的。

“过去我们曾经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强调不够,经过十年内乱,大家头脑比较清醒了,认识到像‘文化大革命’中那样无法无天是要吃苦头的,决不能再让它重演。”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经验教训的认真汲取,我们党和国家作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决定。

(7)把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发挥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专门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

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什么贯彻到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应该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当中去。

热点内容
香港反种族歧视法条例 发布:2025-07-10 22:57:12 浏览:170
成都高考异地政策法规 发布:2025-07-10 22:56:18 浏览:360
安徽省水源保护条例 发布:2025-07-10 22:54:28 浏览:192
鼓楼法院执行局 发布:2025-07-10 22:54:27 浏览:597
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10 22:50:07 浏览:331
lol皮城执法官多少钱 发布:2025-07-10 22:48:53 浏览:719
北邮经济法第四阶段作业 发布:2025-07-10 22:48:03 浏览:645
2法院相声 发布:2025-07-10 22:39:45 浏览:111
公司人事部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0 22:30:14 浏览:363
群主是负法律责任了吗 发布:2025-07-10 22:30:02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