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选

道德经选

发布时间: 2021-01-03 04:47:46

Ⅰ 请问分别从易经,论语,道德经中选哪些文句适合诠释“安分守己”

《论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读: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块海绵一样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难,阻力,障碍。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戚:在古代的意思
形声。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
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功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荡:清除,洗涤。
译文:
孔子说:“君子清除自身的缺点,身轻体也安;小人总是斧攻别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道德经》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

伊喜是道中之人,通过修炼得气以后,就俱备观气的能力,所以他观到了老子的气非常之巨大,所以非常恭敬的向老子问道,‘你老人家勉强为我写几句话吧。’这位老子呢,无所谓说,也无所谓不说,即然后生有心求道,授之于人也只是随了一个善缘。行了个方便‘你即然向我问道,我就向你讲解这个道,这个道呢不是凡夫想当然的什么道,假名为道,是为方便说法。’

释意:
我在这里宣说大道,
你要知道这个道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道,
名子也没有,取个名子为道是非常勉强的。
这个世间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名子,更没有什么相状,是一片混沌
当这个世间开始有了可以称名的相状,随后开始接连不断的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

(此处对应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长久保持恬淡无欲的心态就能掌握大道的玄妙,

若心中常染著诸欲,所观察到的都是纠结之相。

此两者(指的是清净无所求与染著诸所欲)都是从心而出,名相各异,同样都是非常的玄妙,

此两者,所观之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体
虽然都认为自己观察到的是道,却是根本不相同的两种论道,非常玄妙,
如果能将此不同相状的道体各有分析,各有观察,基本上就可以探究到这个世间的真象。

《易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活着就两个字
忘我
天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及享受,所以运行长久,广施雨露,普被阳光,泽及万物,利益众生。
地的形态是广袤深邃的,善与不善大地都愿意承载,君子也应该持有像大地的深厚德性。

人应效法天地,于一切时处利益他人。

Ⅱ 易经,论语,道德经中选哪些文句适合诠释“安分守己”

论语: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素,是“在”的意思)《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Ⅲ 想买一本《道德经》.可是选哪本好

去买现代的台湾人注释的白话本,,,你真想了解道德经的话,弄通文本注解这一关是要过的,你可以先背下来再看看各家注解比较弄通注译,

Ⅳ 文言文,道德经,多选题

ABC。

道德经基本是哲学书,不是对人做规定和限制。D应该是儒家的思想。

Ⅳ 道德经怎么选购

首先看出版社,一般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这类比较厉害的比较靠谱
其次看版本,因为有道家用的传播的会有些微差别,再看有没有对照解释,看翻译的是谁,这个当然是看大家的

Ⅵ 诗经,楚辞,道德经等类似的古文,如果想要背诵,应该先选哪个

我不知道你想要在来什么自地方用到。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我是从宋词唐诗宋元明史开始入手古文的,简单没什么难度。而且宋词唐诗大部分文采都很好,也容易固定一个良好的兴趣。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基础,我觉得从诗经开始比较好。
诗经没有太多大道理,而且大多句式整齐,篇幅较短,便于阅读。
楚辞文笔很优美,读起来不吃力并很有韵味,但探求背后的社会问题或者作者的个人经历,是个很漫长也很需要耐心的过程。

Ⅶ 道德经卷2选取了道德经多少章的内容


卷二其一选取了十七、十八章

卷二其七选取了二十九、三十章

总共选取了14章

Ⅷ 从道德经里选一句话写2000字感想

通读了老子81章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的习惯而独立地接近于自然。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现代物理的思路与之对应。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就个人的分析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这是对三生万物的物理分析。
从此可以推出,二生三的物理意义。“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最后,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81章用《道德经》命名的一个主要内涵。与之对应的是物理学上的《动力学》;可以认为道是由德决定的。对应于运动轨道是由力产生的物理现象。任何轨道如:导弹的运行轨道,物体的运动轨迹都脱离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决定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力是由运动的道所产生的现象是人类难于直观觉察到的事件。关于这一点,将来的物理学定会给与正确的认识。因此,宏观地可以认为道德经可以对应于动力学,这是从物理学方面给与抽象观测的认定。由于当时动力学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推广,把“德”对应于“力”对于我们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学观或许会有点牵强附会。
然而,在社会科学方面,道德更多的是指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由于人类更注重于社会问题,因而在社会上指人类遵从的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在人类道德方面,老子在社会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报德”更高层次的“德”是“以怨报德”,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析范文有很多的解释更好,我就不在这里进行更多的瞎扯。
上面的分析仅仅是一家之言,着重用与当代物理学有一些必然联系的视角来分析,使之有以更宽的视角和不同于专业道家的分析来充实<道德经>的内涵。至于和各专家有南辕北辙的分析结论也正是《道德经》的魅力之所在。自然是简单的,所以《道德经》本身也是简单的,仅仅是他所包含的参照系是一个最大的参照系而已。这也是《道德经》的伟大之所在!

Ⅸ 道德经怎么选

咋道德经就是让人去做人的道德人的政治就要去选这些

热点内容
淘宝网店出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6 02:03:54 浏览:20
最新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6 02:01:55 浏览:251
磨练道德 发布:2025-05-06 01:51:14 浏览:676
张家口法律咨询免费 发布:2025-05-06 01:49:55 浏览:674
民事诉讼法公告期限 发布:2025-05-06 01:49:06 浏览:3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教材 发布:2025-05-06 01:48:58 浏览:540
物流分拣中心操作大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6 01:48:57 浏览:308
刑法的历程 发布:2025-05-06 01:47:37 浏览:485
法学日本留学 发布:2025-05-06 01:44:48 浏览:585
手机定位劳动法 发布:2025-05-06 01:44:48 浏览: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