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体用

道德经体用

发布时间: 2021-01-06 12:55:14

A. 道德经中说的“有无相生,无既是体、有既是用”是什么意思啊

有和无相互化生来。有形源与无形、存在与不存在的事物,是相生的关系。“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都说明道含无有,它们是始母关系,是相生关系,如环无端,不可或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则系明示朴散而为器之后的有无关系。有器之体,方可以之来利用,其用却在器中之无——虚空处。常人多单纯理解实有为体,空无为用,实质体用不二,有既是体,亦是用,无既是用,亦是体,譬如室,如无空间,则不成其为室了。这是事物自身的有无相生,相资为用。前者,指事物之从无而有,即事物的发生、展与消亡(转化)的过程而言;后者,指事物在其全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体用而言。

宋常星说:“相生两字,即是生生不已,变化不穷之义。人皆知有之为有,无之为无,不知有而不有者,乃是以有入无也;无而不无者,又是以无入有也。是故有无不颠倒,则阴阳不反复,阴阳不反复,则相生之道不立矣。此所以有无相生之妙,隐显莫测,变化无穷者,此也。”

肖天石说:“以有无之对待言,无‘有’则无以显无,无‘无’亦无以显有。有无相生相形,相对相成。”

B.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很简短的几个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许多人对老子的道德经也有各种讨论说法,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讲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娱乐。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个人认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炼之道。

修炼之道

老子所说的修炼之道,其实就是道教弟子修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道教中就被称为“道”,也叫“修道”;这种修炼之道如果放到佛学里面来表达,就会被称为“法”,有时候也被称作“佛法”,即“修佛的方法”。自古以来便有“道法自然”一说,意思就是不管是道教所修的道,还是佛教所修的佛法,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会有所成就。

C. 道德经 是不是 语录体

什么来叫语录?就是别人说自的话,你把他记录下来,就叫语录。所以,语录体的著作,一定不是本人编辑成书的。比如论语,是孔子的门徒编写的;比如毛主席语录,是政府机构的编辑人员收集整理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德经肯定不是语录体著作,因为他是老子亲自写作成书的。
另外,从文体的角度而言,现在的通行版道德经,是经过三国时期的天才哲学家王弼修改过的。他借用当时流行的骈体文,改动了不少句式,去掉了很多“之乎者也”的虚词,使道德经变得朗朗上口,通俗易读。因此,可以认为,通行版道德经属于骈体文类型的著作。
我店铺有道德经名家注解大全,店铺地址见我个人资料,欢迎大家光临~

D. 道德经大体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以无为而为即可无所不为。
老子塑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E. 道德经算什么文体

更接近议论文

F. 道体第一赏析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人言道,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为名,功名荣誉。老子讲究人之修生,万物自然,阴阳之数,事有调和,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便开明心志,“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言道,但非所言之常道可以计,自古之道,有很多服务某个利益团体,切在王者更替之中,转变着道之所载,正是非常道也。道之生,名之出。
“名可名,非常名!”古人重名节,但在服务对象更替里浮沉消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不重名者,当不知为何,好名,恶名,谁能说清,自古以来,历史评说,来到当今,更是名至不归,多少人在那里做着毁名灭道呢?名之变,事之变,推演及今,也不是世人所能理解,正应佛言性由心生,确也不是道由心生,名由心生,此正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当我们在嘲笑着古人可笑的君臣名节这时,老子已经在对此不屑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皆因万物之始,没能有其名,待要有名之时,就如母生子女,取个名字作个辩别,或者也是分个清楚,谁归于谁,不过是个记号。正是人生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节财富,也是随风而去。名之一途,如财之一路,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存世间,也为他人嫁人,添些谈资,此敢名非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此文言精妙,在于,妙与激,倘如婴儿在胎中,生之妙便在这胎中一变化,生命孕育,万物进化之妙,便在这成与不成之间,给你多少无到有之妙,有便得了,但观其激,人生出来,长的很快,但在这世间激变生长,终要独立于万特之间,此名常有,便见其独立于斯。无由其妙,有则其变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道与名,同出而异名,可以让你摸不清头脑,但事实上,道与名则也是常无,常有之妙,道生之时,无名,名之生道名,名服务道,道生出名,无名归道,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与名相生相依,相存相亡,常无则见其妙及生道,常有激其生名,分出万物。
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好名恶名,正如佛家,色即是色,空即是空,似也同出其理,阴阳变化,万物融和调生,不正也是道之始,名之激而消于道之始。
世间情事,感悟于天地之间,激发心,慨于世,而感于众,观其妙,观其激,兴衰便在其中,可有,可无,有到无,无到有,也正是万物始终。

G. 道德经繁体字的原文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国治民,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H.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的繁体字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繁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回,天地之始;有名答,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窍q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I. 道德经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其实我个人认为《道来德经》自主要谈了三大方面的内容: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谈宇宙:老子认为天地的本原不是天帝,而是道.
谈人生:老子认为个人应该珍惜身体,人与人应该柔弱不争,主张少私寡欲,见朴抱素,加强自己的修养.
谈政治: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顺乎自然.
其实《道德经》这本书满深奥的,细细读很有意思的.

热点内容
卫少卿律师是哪部小说 发布:2025-05-04 08:44:55 浏览:931
西安王娟律师 发布:2025-05-04 08:44:42 浏览:723
社会非法学 发布:2025-05-04 08:23:53 浏览:885
劳动法安全培训期间工资 发布:2025-05-04 08:19:47 浏览:545
三明法院拍卖网 发布:2025-05-04 08:19:01 浏览:418
合同法有关无民事行为条款 发布:2025-05-04 07:57:26 浏览:832
仪陇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04 07:54:25 浏览:617
汽车生锈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4 07:45:43 浏览:168
西南政法大行政法学院 发布:2025-05-04 07:24:06 浏览:945
法官员额制法官待遇 发布:2025-05-04 07:23:28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