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发布时间: 2021-01-09 11:05:48

道德高于法律,对吗

1、中国古代源有“除礼入刑”只说,大致就是说你的行为出了“礼”,“礼”约束不了你的行为,哪就用“刑”约束。道德高于法律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影响深远。
2、我们现在用的法,主要来源于西方,所以西方的很多法律思想也伴随来到了中国。沧海桑田容易,思想改变就难,所以就有了你的迷惑。
3、现代社会,道德也好、法律也罢,都是统治民众的一种措施。那种手段好用就用那种,或者结合着来。“八荣八耻”“和谐”这属于道德吧,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法律。孰轻孰重?借用李姐的话“剪不断、理还乱”。
4、我个人认为:做人方面道德重要,不求做个高尚的人但求问心无愧! 做事方面,法律重要,是我们的游戏规则,你不能不重视,否则到处是陷阱。
5、中国的现状是道德体系崩溃,法律制度还不健全。造成了一大批追求高尚的人,在做着龌龊的事,受着良心的谴责,却不要受法律的约束。

㈡ 怎么理解这句话道德最高法律法律是最低道德

道德水平是由人的想法和行为所决定的,而法律是限制人的行为的工具。二内者都与行为有关,容但并不是一样的东西。就好比,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产品的质量标准。所以,说法律是最低道德,很明显是不对的,法律是有准绳的,而道德可以低到无下限。

㈢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自耶林《法的目的》。这句话主要阐述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种模式,即耶律内克和耶林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说,该学说认为,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方面重合,法律与一个社会低层次的道德——该社会中最起码的道德——基本同一,法是实现这种道德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强制性手段和衡量质疑道德要求的具体标准。

  • 关于耶林

鲁道夫·冯·耶林(Rudolph von Jhering,1818-1892) 耶林生于德意志北部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位职业律师。耶林以其不朽成就,得以与萨维尼、祁克并列,成为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也是新功利主义(目的)法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不仅对西欧,而且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关于《法的目的》

《法的目的》对《罗马法的精神》所提出的论点作了进一步的展开,通过该书,耶林既为他关于法的定义即“法是国家权力通过外部强制手段来保证其实现的最广义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克服只重视逻辑、形式和概念的“概念法学”的缺陷,以及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的新功利主义法学出台创造了条件。事实上,耶林法律哲学的核心概念就是目的。他在另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基本观点是,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他宣称,法律是根据人们欲实现某些可欲的结果的意志而有意识地制定的。他承认,法律制度中有一部分是根植于历史的,但是他否认历史法学派关于法律只是非意图的、无意识的、纯粹历史力量的产物的论点。根据他的观点,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了有意识地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制定的。

㈣ 道德高于法律,对吗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最经典的表述。
以私力惩恶扬善,为道德所容,且超出法律的界限。

㈤ 法律与道德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
1、法律规定具有外在的强制性,违背后的外在惩处惩罚性;而道德主要是依靠自觉自悟,违背的后果一般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谴责惩罚。
2、法律主要规范人的身体行为,而道德多数是规范人的内心思想。

㈥ “道德是最高级的法律,法律是制度化的道德”,是谁说的

这是谁说的,重要吗?名人说的就一定对吗?现在的世间法不禁止堕胎,这是严重违背道德的规定。现在的法律,也算制度化的道德?父母堕胎,将来都在地狱。

㈦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还是“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法律抄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意识与袭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法律一般只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道德则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并非静止不变的,当某些问题已经超出道德的调控范围,成为关乎大部分社会公众的问题,立法者就会考虑将之上升到法律层面。

㈧ 是否法律高于道德

法律并不能说高于道德,法律应该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并且道德的涵盖面大于法律。法律比较生硬滞后,道德更加贴近现实。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 在何为罪,何为非罪,何为公正,何为不义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法律必须借助道德判断。为什么侵害他人权益必须受到惩罚,故意杀人必须判处死刑而不是终身监禁,为什么抢劫罪的起刑要比盗窃罪来得重,这些问题是再怎么用逻辑推理也是说不清楚的,最终只能来源于立法者的道德判断,来源于公众对公共利益的主观评价。其实,就算是法律处处标榜的公正一词,归根结底也是一个道德规范,其内容也不可能由理性推理获知,而只能是社会基本道德律的体现。
事实上,法律本来便与道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应以后者为基础。任何一种法律,如果想获得公众普遍而自愿的认同,就必须遵循和体现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律,就不能无视绝大多数民众的道德共识。否则,这样的法律只能是少数精英自身利益的体现,谈不上理性,更谈不上公正。那种认为法律高于道德,司法应免除一切社会舆论影响的观点不仅是无知的,甚至是虚伪的。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不是自诩为先知或哲学王的“天才”,便是试图以一己之私替代大众公益的“权贵”。承不承认公众的道德评判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根本,乃是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核心差异!
在现代社会,法律显然是重要的,有着道德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但这仅仅是由于一些基本的道德律对于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秩序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予以保障。在任何时候都绝不可以依法治国为借口,忽视甚至蔑视那些民众千百年来一直默默遵循,而在特定情境下又能激起海啸般公众舆论的道德准则。最好的折衷之道是,在立法上尽可能地反映绝大多数公众所信从的基本道德律,在司法上将基本道德律和程序正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法治同时具备一般理性与基本道德的双重特性。

㈨ 为什么说道德是高要求。而法律是低要求

分都分少不代表回答问题的多少,
在这里是为了交流经验而达到自我提专高的一个知识平台属,所以楼上的那位朋友言重了.
法律既不是一种道德规范.也不是一种宣言或申明,而是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法律规范.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定的法律规范调整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而道德是属于个人修养,以法律来说,如果每位国人都遵守宪法,完全按照宪法的要求去做,那就不用再立其他法律.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人人都能遵守,那是不可能的,社会群体多,种族多,风俗习惯也多,完善法律,也就是为了约束行为.所谓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边.道德是属于个人行为,而法律是属于针对所有人行为的一个限制及约束.

㈩ 和法律的问题,到底是道德高于法律,还是法律高于道德

分析这个问题抄需要明袭确“高”字的含义。
1、法律的强制力高于(大于)道德的劝导力。
例如,法律可以强制无正当理由而不赡养父母的人尽义务。
2、道德的行为要求高于法律的行为要求。
例如,法律仅仅惩处夫妻之间的肉体暴力;道德要求“夫妻和睦”,既谴责肉体暴力,也谴责精神暴力。
【相关知识】道德和法律的辩证关系

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区别
①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联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热点内容
疫情感想道德 发布:2025-05-03 09:59:35 浏览:184
潮州市法律援助律师费标准 发布:2025-05-03 09:50:51 浏览:560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 发布:2025-05-03 09:49:46 浏览:874
给企业讲刑法 发布:2025-05-03 09:47:21 浏览:818
党内监督条例读后感 发布:2025-05-03 09:42:19 浏览:723
申请签订法律顾问协议书的请示 发布:2025-05-03 09:42:14 浏览:868
根据合同法之间对同一 发布:2025-05-03 09:38:53 浏览:212
幼儿园虐童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09:37:54 浏览:781
qq空间盗图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09:37:21 浏览:706
秀洲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03 09:37:20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