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调和
A.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1. 认识功能:道德充当着引导人们向善的导师,启示个体对自己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与义务有所认识,理解社会道德规范与原则,从而作出恰当的行为选择和生活决策。
2. 调节功能:在社会交往中,道德如同一个调节器,解决个体间的矛盾。通过舆论、习俗和个人的信念等手段,道德以自身的善恶标准引导人们的行为,促使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3. 教育功能:道德犹如一位激励人心的导师,塑造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培养正确的义务观、荣誉观、正义观和幸福观,使人们成为道德纯洁、追求高尚理想的人。
4. 评价功能:道德扮演着公正评判者的角色。通过道德评价,人们将社会现象划分为“善”与“恶”,以此把握现实,并对个体行为产生内在的驱动和约束。
5. 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教导人们对待自然应持正确的态度,调和人类行为,维护生态平衡。环境道德是现代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它教导人们承担起对后代有益而非有害的责任,合理开发资源,促进生产,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和谐。
B. 道德的作用不包括
道德的主要功能并不包括自律。道德的功能主要包括:
1. 认识功能:道德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2. 调节功能:道德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通过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手段,用善恶标准来调整人们的行为。
3. 教育功能: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
4. 评价功能:道德如同公正的法官,评价社会现象,帮助人们理解现实世界。
5. 平衡功能:道德能够调和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为后代造福的责任感。
道德的作用表现在:
1. 为经济基础服务:道德以其善恶标准,从道义上支持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促进其形成和巩固,并批评不利于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
2. 阶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斗争的手段之一。统治阶级的道德为统治服务,而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代表反抗和未来利益。
3. 推动生产力与科技发展:进步的道德积极促进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而落后的道德则产生阻碍。
4. 影响上层建筑和社会秩序:道德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和社会生活秩序有重要影响。
5. 道德的共同性: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在某些经济、文化、民族心理条件下,可能存在相似或相同的道德特性。
6. 道德的自律性:道德主体通过认识客观世界和生活条件,自愿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律。
7. 道德的习得性:道德观念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后者认为道德是绝对的。
道德常与良心联系在一起,良心是指自觉遵守主流道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