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篇名作
⑴ 老子的著作有哪些
一、老子的著作: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二、《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三、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⑵ 《道德经》为什么被称为是一生必读经典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老子写下了一部五千余字的著作。在两千多年之后,这本书倡导的思想,依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它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这部著作就是《道德经》。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就曾言,她更愿意用心去解读《道德经》,因为不管儒家还是道家的学说,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经开篇第五章就提出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老子在书中极力描写了天地宇宙的宏大,提醒人们自身的渺小,让人对天地大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⑶ 《道德经》内容主要是什么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⑷ 儒家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儒家经典
名言
摘录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
家庭
必给
后代
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
德不孤,
必有邻
。《
论语
.
里仁
》
4、作德,
心逸日休
;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
.
周官
》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
坏事
,心劳日拙。
5、
富润屋
,
德润
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
人身
,
使人
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
尊敬我的
长辈
,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
子女
,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
言行
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
荣辱
》
先顾
礼义
后求
利益
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
耻辱
。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
于人
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
恩德
,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
曲礼
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
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
信用
。
13、
君子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
文章
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
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