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一句俭

道德经一句俭

发布时间: 2025-07-11 16:27:59

①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应该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人做事情不可过满过溢,要保留有一定的余地。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从小的个人的方面来讲,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俭”应该是一种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现在社会人们都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房子要住大房子,车要开豪华车,吃要吃山珍野味,玩要玩得过瘾刺激等等。所以人类越来越注重肉体的满足,而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所以说很多人无法独处,享受不了静坐。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简单化----既有物质生活的简单化,又有心理的简单化,少一点贪嗔痴念,那我们就会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会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
“不敢为天下先”其实极有道理。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的。往往是争先者,虽然这些人极其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事情成形成势之前就盲目行动,导致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不敢为天下先”绝不能狭隘地认为是“枪打出头鸟”,而是做事情要审时度势,要有耐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争而自来”。

② 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常怀三种法宝,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

保持柔慈之心,所以我能全力以赴;

保持俭约之道,所以能行走于广阔的天地;

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所以能成为群体的首领。

如果一个人舍弃慈爱之心,而妄逞勇武,舍弃俭约而力求推扩,舍弃谦让而争先,那他就死定了。

常怀这三样东西的人,人生不会差到哪里去。

01

真正优秀的父母,常怀慈爱之心

慈,仁慈宽厚。心怀慈爱,就会宽容,不会有分别心,对待每个人都能平等去爱。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一切人和事。

一个拥有慈悲之心的人,总能宽和大度待人。不但为他人营造一个和乐顺畅的环境,终究会为自己和家人积福。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里,对母亲充满感激:

说自己小时候和母亲去集体的麦田里捡麦穗。母亲被看守麦田的人煽了一耳光,多年以后,当他和当年的看守麦田的人——那时已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在集市上相遇,想他冲上去想替母亲报仇时,母亲却拦住了他,说这个人和当年打自己的那个人不是一个人。

当时他们家生活困难,一年也吃不上一回饺子,一次全家难得吃一回饺子,一人只有少半碗,当面对一个来到家门口乞讨的老人时,母亲却把自己碗里的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

他的母亲不识字,但却敬重读书人,竭尽全力给他创造读书的机会,他因为去听书、看书耽误农活,母亲从不责备他,甚至卖了结婚首饰,为儿子买了一套《中国通史简编》。

后来,莫言读着这套书,走出了村庄,走进了军营,又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子说“慈,故能勇。”因为慈爱,所以能够勇敢。有了慈爱之心,看到任何危险的事,都会展现出无比的勇气。

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影响、成就着儿子。

莫言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02

真正拥有高质量生活的人,

常怀简约的生活方式

对待别人时的用心要慈,对待万物时的做法要俭。

俭,即节俭。关于节俭,人们总认为是物质上的节约,是抠门。其实,俭同“简”,亦同“减”。即是简单生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2019年初,删了很多微信“好友”,退出很多微信群,觉得心里十分得爽。我不由得赞叹,敢于对生活做减法,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那我们有效的可支配的时间就会减少。

在当代这个消费的时代,每个人都被物质的过剩、信息的泛滥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进而迷失了自我:

很多人是“低头族”,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一睁开眼,就是上网刷微信。不知不觉间,浪费了很多时间。

很多人是“购物狂”、“垛手党”,每天买买买,快递送不停,银行卡余额不断减少,家里无用的杂物越来越多,最终搞得生活一团遭。

很多人是“交际花”,各种群里、各色名目的聚会接连不断,每天觥筹交错,宴饮笙歌,不是喝得胃出血,就是吃得体发胖,耽误了时间,还损害了健康。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减法。

蔡志忠说,每一块木头都是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

生活也应是简单而精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的智慧,学会取舍,“为腹不为目”。跳出对物质的狂热追求,落得一个身心自在。

好的厨师做饭,都是少放调料,保持食才本真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味道。真正有智慧的人生活,都是减少对外物的依赖,找寻最初的本心,才是最真的快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当我们学会了给生活做减法时,就更容易找到快乐。

03

境界至高之人,常怀谦退之心

“不敢为天下先”即是不争。

千百年来,人们对老子不争的观点多有批评,说其是不思进取。其实,是误会老子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不争,是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大争,是做人处事的大智慧。

生活中,人们争一时长短,争眼前利益得失,这都是小争。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一个人太喜欢锋芒毕露了,就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所以遇事要懂得适度敛藏,没必要强出头,持续的保存实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唐朝郭子仪,是一位战将,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保卫唐朝和平立下赫赫战功。但是郭子仪从来不争功。

朝廷受奸党蛊惑,几次在他打了胜仗以后让他交出兵权,又几次在需要的时候不得不再次请他出山。他不争,让带兵打仗就再带兵打仗,让交兵权就交兵权。他说没有叛乱了,我带兵也没用了,不如回家休息去。

一次他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后方有人向朝廷告发他,说他要谋反。朝廷耳根子软把他招回来。他就马上回来,不洗澡、不刮胡子,连夜跑来见皇帝,皇帝一看这么忠心的人怎么可能谋反?

还有一次他在外面带兵打仗的时候,由于奸人进言,被皇帝刨了祖坟。后来皇帝也觉得不妥,去道歉。而郭子仪却除了悲伤,没有任何怨言。说自己在外带兵打仗,士族们难免挖了别人的祖坟,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不追究,不怀恨,甚至对进谗言的人不结仇,终究为家人积福报。

他活了85岁,位极人臣、富甲天下、子孙满堂,儿孙们很多都是朝廷的高官,可谓是福禄寿齐全,最终能够“得以善终”。

这正是“夫唯不争,故无咎。”许多人总是受不得半点委屈,喜欢争一时短长。遇事不冷静,冲官一怒,把自己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的人有很多。我们要学一学圣人不争的智慧。

我听说,“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贵,无财以赠;愿借圣人之言送以诸位好朋友,愿大家常怀慈爱、俭约、谦退之心,幸福安康!

③ 道德经中的俭啬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的俭就是要俭朴的意思,也就是在生活中你要一切从简,要把自己的生活用品,生活必需品减到最少,只要够生活有碗饭吃,能够活得下去就行了。啬说的是自己的心中的这些念头也要到最少,心中只有一念。所以道德经的俭是从行为上来制约自己,啬就是从念头来,把自己的念头,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杂念全部去除掉。这就是两个方面,一个从外面,一个从里面,让自己越来越清静。这就是道德经中这个两个字的意思。当你把这两个字做得很好的时候,你就能够去体悟道这个东西了。道是什么,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所以通篇的道德经都是在让你去体道,悟道的。

④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成白话。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译为白话是: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参与你争我夺的纷争。

⑤ 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意思,要透彻

”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如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5)道德经一句俭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⑥ 道德经中的“俭”与“广”什么意思

俭,节约,不奢侈.广,大或者多.直译的话是"节俭所以能成多",不过这些话放在具体的地方又有具体不同的理解,这也是道德经的特点.

热点内容
法官助理考试取消 发布:2025-07-12 10:48:21 浏览:861
共同诉讼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2 10:44:05 浏览:629
诈骗刑法第几条 发布:2025-07-12 10:37:33 浏览:686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税收法律 发布:2025-07-12 10:37:23 浏览:26
禁限寄条例 发布:2025-07-12 10:36:01 浏览:970
查克条例 发布:2025-07-12 10:36:00 浏览:433
邳州知名律师 发布:2025-07-12 10:26:35 浏览:857
司法女神手绘高清图 发布:2025-07-12 10:25:39 浏览:353
劳动法漫画图片 发布:2025-07-12 10:24:04 浏览:412
劳动法关于劳务派遣工资的规定 发布:2025-07-12 10:06:28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