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道德经的关系
A. 道家和《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1. 《道德真经》,通常称作《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或《老子》,是由周朝的老子所著。老子担任周朝的藏史(史官),这部经文代表了道家思想的核心。
2. 老子后来被道教尊奉为教祖,因此《道德经》也被视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3. 《道德经》原有的字数超过五千言,但在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时,将其定本为五千字,并要求教徒诵读,故有“五千文”之称。
4. 该经文主要阐释了“道”和“德”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并依此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
5. 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述其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涉及了道家修养方法的原理。
6. 道教中的许多教理教义都源于《道德经》,并通过宗教仪式进行传承。特别是道教的修炼学说,与《道德经》有着直接的联系。
7. 由于老子的学说源自史官,其中包含了许多治国的智慧,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将《道德经》视为治国的重要参考书籍。
8.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有四位皇帝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可见其对历代统治者影响深远。
B. 道德经是儒家还是道家
《道德经》是道家的,不是儒家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
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道教与道德经的关系扩展阅读: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C. 道德经是佛教的还是道教的
《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之作,其作者老子被视为道教的创始人。该书分为上下两篇,起初并无分章,后来改为上篇《道经》37章在前,下篇《德经》从第38章开始,共81章。《道德经》以“道德”为主题,探讨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的智慧,其核心思想强调内外兼修,即“内圣外王”之道。这部著作文辞深邃,涵盖广泛,被尊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深入阐释了“道”与“德”的概念。“道”既指宇宙和自然的法则,也是个体修行的途径;“德”则不仅仅是道德行为,而是修道者应有的独特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在世间行事的原则。老子旨在教授人们修行的方法,指出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若无德作为基石,无论个人生活、家庭管理还是国家治理都可能遭遇失败,也就无法修炼道。因此,德为修道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而对于修道者而言,更需以德为先,培养平和的心态和超然的人生观。
在《道德经》的《德经》部分,经文占据了重要篇幅,构成了修道的基础。
D. 道德经是佛教的还是道教的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道德经》中的思考:
与《圣经》不同,《道德经》关于天地万物来源的描述是抽象的。《道德经》的创世论中,没有具体讲到人的来源,而是将人视为万物中的一个类别,将人的来源笼统放入了天地万物的来源之中。但与《圣经》创始论相同的是,《道德经》认为万物源于一个本源的超越性的创生的力量。
这个终极的力量,《道德经》称之为“道”,也称之为“天之道”,上天之道。天之道,意味着“道”的本源在“天”,“道”为“天”的力量和秩序的表现。“道”为客观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天”是能动的创生和主宰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宇宙万物和人,皆源于“天”。
E. 道教讲的就是《道德经》吗如果信道教就是信老子么
第一个问题 道德经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但不是全部 道教有数以万计的经文
第二个问题内 道教信仰的是道 也可以容理解为信老子 传说中 道有八十一化 老子是其中一化
补充说明
道教是集道家思想、哲学并融合了中医养生学和功法的一种宗教
也可以说道教是中医和气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道教对中医的影响不用多说,历史上的药王、医仙都是道教徒,道教的黄庭经更是所有学中医的人必修的。气功在道教被称为丹术,这个丹指的是内丹,不是那种形式化的在炉鼎里炼的丹。
既然提到了道德经最好还是读一读,至少也该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不要听别人说,因为道德经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注释,鲁讯也说过中国人必读道德经。其实道德经在有注释的情况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不象庄子那么唯心。
要选有注释的道德经最好先选一些学者的注释,第一次读不要选和尚或者佛教徒注释的版本,因为佛徒注释道德经不用说都知道他们想干什么,看这样的版本容易理解偏差,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本质上是不同的,他们的翻译倾向性不言而喻